评论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香料的英文是“Spice”,来自拉丁语中“Species”,用以形容昂贵而稀少的物品。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就是高贵的奢侈品。这里所说的香料,包含姜和辣椒之类的作料,还有丁香、肉桂、胡椒、茴香、肉豆蔻以及甘松香,可以去腥的檀香、樟脑和苦艾等。在古代欧洲,香料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用于巫术仪式、咒语、净化、防腐、化妆、香水、治疗、毒药,还可用来烹饪、食物储存和调味。因为其稀缺性,人们甚至相信香料是介于今生和来世、天堂和凡尘之间的东西。在这样观念的加持下,香料不仅是食物的必需品,还是地位和荣耀的象征。那么,当时的香料到底有多贵呢?

资料记载,一斤藏红花可以和一匹马等价交换,一斤生姜抵得上一只羊,两斤肉豆蔻可以换来一头牛。假如人们嘲讽一个卑微潦倒的小人物时,常用的口头禅就是:他连胡椒都没有。欧洲史记载得很明确,最早发现香料价值的是阿拉伯人。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阿拉伯人控制香料贸易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大约在12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控制了当时唯一的水上和陆运的联运地段。水城威尼斯看到了香料生意的暴利,他们先是买通埃及的统治者,继而又和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者达成贸易协定,成功霸占地中海至亚历山大港之间的航道,垄断香料生意长达三百年之久。这也是很多人困惑威尼斯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还能有高光时刻的原因所在。后来,阿拉伯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取代,尤其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欧洲和外界的香料贸易线被彻底阻断。新兴的商业帝国西班牙乃开始探索起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哥伦布是欧洲史上明文记载的先行者。他发现的美洲之地,刺激了其他国家的探索欲。葡萄牙人紧随其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大航海。他们的运气好过哥伦布。在航海家达伽马的带领下,葡萄牙人顺利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了印度。在那里,他们获取了相当于远征队费用60倍价值的货物。从此以后,东方商品到达欧洲完全可以不用再经过西亚、北非地区和地中海。

1511年,葡萄牙人的东方探险获得了新的成功,他们夺取了马六甲,即今之新加坡,完全控制了香料之路,使威尼斯的香料贸易迅速衰落。资料记载,葡萄牙人控制马六甲之后,欧洲每年消费的胡椒暴增了300多倍,而威尼斯的香料贸易却在13年间暴跌了75%。作为老牌的贸易强国,威尼斯哪肯轻易认输。一时间,两方贸易战打得好不热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葡萄牙人和威尼斯的商业竞争,给了同样觊觎香料贸易的荷兰人机会。

这个国家从罗马时代就以高超的造船技术出名,远洋航海亦是他们的古老传统。当葡萄牙人因为和威尼斯竞争而将品相不高的香料运抵欧洲而饱受批评时,荷兰人却显露出了独特的商业智慧。根据历来欧洲市场的消费数据,荷兰人不再盲目收购香料,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几种昂贵的细香料:八角、茴香、桂皮、肉豆蔻以及丁香,搞起了精准种植。资料记载,为了控制这四种香料的产量以达到物以稀为贵的目的,荷兰人严令每个岛只准生产一种香料。

比如,在安汶岛,荷兰人只要求这个岛生产八角和茴香,班达岛生产肉豆蔻,锡兰岛生产桂皮。在马鲁古群岛,为了控制丁香的产量,荷兰人不惜赔付巨资将其他岛的丁香树统统拔掉。实际上,葡萄牙和荷兰的商业竞争,不仅存在于东南亚地区,遥远的东亚一带也常常闪现着他们的身影。明朝的丝绸、陶瓷、漆器,这几件欧洲人购买力极强的大宗商品都是他们竞争的重点对象。此外,因为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导致和明帝国贸易彻底断绝,日本市场急需的瓷器、丝绸、纸张和兽皮等产品有了很大的缺口。这么大的市场,亦促使荷兰人加快脚步赶去东亚攫取商业利益。

当初,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竞争的时候,为了及时调动人力和财力,荷兰成立了名为东印度公司的据点,在商业竞争中受益匪浅。因此,他们前往东亚开辟商业区的时候,故技重施,亦打算在中国沿海夺取一块地区。和葡萄牙人在东南亚地区竞争时用的策略一样,这次他们瞄准的也是葡萄人的控制区:澳门。

他们认为夺取了澳门,就会取代葡萄牙人,成为明朝新的贸易伙伴。然而,荷兰人不知道的是,早先不被明人待见的葡萄牙人通过帮助明朝铸造红衣大炮及培养军事人才抵御辽东的八旗军而和明政府建立了颇为和谐的关系。于是,在明政府明里暗里的支持下,荷兰人数次攻击澳门都没有讨到便宜。不过,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荷兰人并没有放弃,他们调整思路,开始从外围着手。因为中国官方再三拒绝和荷兰进行贸易,所以荷兰人干脆绕过明帝国的官僚阶层,直接和中国海商集团建立合作关系。

当时,以日本平户为基地,操控整个中国东南沿海走私贸易的是中国海商首领,福建泉州人李旦。此人早年混迹菲律宾,通晓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之前,因贸易纠纷,李旦曾被西班牙人扣留充当苦役。因此,他对西班牙人颇为敌视,所以当荷兰人提出合作的请求后,李旦答应的极其干脆。1619年,荷兰人控制印尼雅加达,于此筑城设防,作为总督驻守之地。有了这个立足点,荷兰又在不久后侵入台澎,使平户、台湾、雅加达形成三点一线。贸易线被荷兰人频繁劫掠的葡萄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明朝呢?因为应付辽东战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掀起的农民起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荷兰人的沿海骚扰亦是有心无力。就在这时,一个名字唤作郑芝龙的民间海上武装,在1625年突然崛起,替明帝国遏制了荷兰人的兵锋。

因为郑芝龙崛起的太突然,仅用了短短的1年有余的时间发展,就拥有击败明朝正规军的强大武装力量,导致很多人相信前文所述的大海商李旦和郑芝龙效力过的颜思齐是一个人。也正是因为郑芝龙有击败明朝正规军的力量以及对被俘官兵表现出的善意,使明政府很愿意对其进行招抚,以达到“以盗制夷”的效果。于是,在1628年,经过福建巡抚熊文灿的多番招抚,郑芝龙乃于当年九月正式归附朝廷。

史料记载,郑芝龙为了讨好福建达官及朝中贵人,乃以海上劫掠的财货向其行贿,获得了他们的好感,在官场站稳了脚跟。随后,郑芝龙又通过讨平其他海盗,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残存的海盗集团为求自保纷纷向荷兰人靠拢,荷兰人也欲铲平郑芝龙集团。双方遂于金门料罗湾展开决战。结果以荷兰人惨败收场,海盗集团的最后一支较为强大的武装集团刘香亦被郑芝龙随后剿灭。从此以后,郑芝龙彻底控制台海周边地区的航海权,并垄断了大陆方向生丝、瓷器等海上贸易。海船欲贸易,必须交银三千两,无郑氏令旗,不能往来。仅靠这项生意,郑芝龙每岁便可收入千万。荷兰的台海贸易线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乃退而求其次,转而压榨台澎民众和汉族移民的种植园经济,搞的台澎地区反荷起义此起彼伏。

1661年,台澎反荷事业有了转机,因为他们迎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援手: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

史料记载,在郑芝龙击败荷兰侵略军,独霸台海贸易不久,中国内地亦发生了格局重塑。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协助入关的八旗军击败李自成。1645年,在华北地区站稳脚跟的清军分为两部,对关中的李自成和立国南京的弘光政权进行了攻略战争。大敌当前,南明政权依然政斗不熄,终于使清军轻易攻破南京城。中央政权垮台,明朝地方豪强纷纷拥兵自重,郑芝龙兵多将众且富可敌国,当然不落下风。于是,他乃扶持明室宗亲隆武帝于福建。从后来郑芝龙不设防备,故意将清军放入福建来看,他拥立隆武帝更多的是挟帝自重。

简而言之:清兵一日不来,郑芝龙可以假借拥立之名,位尊权重,自擅富贵;清军若大兵压境,则可抛弃隆武帝,自己纳土归降,亦不失封侯之赏,保全自己在八闽的地位和势力。可惜郑芝龙错估了满清的诚意。1648年,郑芝龙听信清军统兵大将博洛的谎言,仅带少量护卫前往清军营中投诚,旋即被清军拘置,而后裹挟至北京,郑氏集团群龙无首,遂陷入分裂。直到1650年郑成功兼并金门和厦门的同宗郑联、郑彩所部后,才逐渐将郑氏集团控制。

当时,南明的抗清武装有两部分是最强有力的,一是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二是西南地区的李定国。两股力量遥相呼应,一度给清政府很大的压力。然而,在1657年,一件突发事件却打破了八旗军的窘状:知晓永历政权虚实的权臣孙可望投靠了清朝。以此为契机,清军调集重兵,对永历政权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军事攻击。1659年正月,清军顺利攻破永历政权的治所昆明,永历政权退入缅甸。换而言之,郑成功变成了仅存的一支规模庞大的抗清武装。不过,因为清军主力都在西南一带,郑成功还是有机会翻盘的。因此,他调集重兵发动了攻取南京之役。可惜,由于判断失误、郑军的训练方法和生活习惯以及配备的武器不是很适应陆战,这场北伐之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纵观郑成功的反清斗争,基本都是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之地。在这么狭窄的海岸平原上,想要持续不断的获取养活近十万郑军之粮秣是极其困难的。根据掌管郑军财政的杨英记录:郑成功有多次军事行动,都是为了夺取粮食才发动的。从他的记载上看,从1649年至1661年,郑成功在十三年中一共发送了四十四次之多的夺粮之战,频率可谓相当惊人。通过投降过来的郑军将领,清朝很快知道了郑成功的致命弱点,便采用了海禁之策:禁止沿海官民和郑氏私自贸易。在这样的高压政策面前,遭遇南京之败的郑军一度颇为窘迫。必须找个地方休养生息,郑成功遂将目光对准了海峡对岸的台澎之地。计较已定,有个问题随之而来,郑成功不熟悉荷兰人在台澎的兵力部署和各港口的水文资料。好在先前郑成功和荷兰人交涉的时候,早安排了内应,一个叫何延斌的人替郑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精选士卒2.5万人,分乘400艘战船开向了台澎地区。4月30日,借助潮汐,郑军高大的战船越过鹿耳门港,兵锋直指赤嵌楼。当时主政台澎的荷兰主官是揆一。作为历任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多个地区的高级经理人,揆一的应对措施很简单,就是派两艘体型远超郑军的战舰及一艘武装商船和一艘快艇反攻郑军。此外,揆一还派兵从热兰遮城出发,打算采用南北夹击的方式攻击郑成功。揆一用如此微弱的武装部队攻击郑成功的绝对优势兵力,原因不外乎是对中国军队战斗力的错误认识。他认为郑氏集团和台湾当地的少数民族没有什么不同,在自己的坚船利炮面前,郑成功麾下的战船是无力抵抗的。殊不知,郑成功早已想好了如何对付荷兰战船。

史料记载,在狭窄的台江海峡之内,郑氏集团采用火攻的方式,很快便击溃了荷兰战船。荷兰军战舰一艘被焚毁,其他的三艘,两艘吓得跑到了遥远的日本,剩下的一艘则奔向了雅加达。陆上攻击的荷兰雇佣兵呢?他们先是被久经沙场的郑军箭雨射的抬不起头,随后又被郑成功的精锐部队铁甲军冲击的四散而逃。面对郑军强大的兵锋,赤嵌楼的荷兰士兵扛不住了,于5月11日率先投降。固守热兰遮城的揆一不愿束手,仍坚守不降。他在盼望雅加达的荷兰人发兵援救。如其所想,雅加达的荷兰军果真派来了援兵,然而在作战经验丰富的郑军面前,最终还是以损兵折将告终。不可否认,荷兰当时的兵器制造水平确实高于郑军,再加上荷兰军的地形优势及郑军长于水战短于攻坚,郑军对热兰遮城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最终只能选择对其展开长期围困。

1662年1月25日,在经过漫长的围困后,郑成功采用荷兰降军的意见,攻取了热兰遮城附近的高地,然后于此处架炮轰击热兰遮城。揆一见此,知道大势已去,遂于2月1日向郑军投降,签署了投降协议。至此,荷兰人在台澎地区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就此终结。对远东的失败,荷兰人当然不甘心。于是,当康熙帝锐意收复台澎时,荷兰人亦加入了清军战队。不过,由于清政府颁布的严苛“禁海令”,荷兰公司再无无法以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转销日本或者欧洲了。换而言之,此时的台澎地区对他们来说已经毫无贸易价值了。1668年7月,荷兰人主动放弃刚刚占领四年的鸡笼港,结束了他们的远东贸易。

郑成功呢?他收复台澎以后,则打算以台澎为跳板,发展海岛贸易,取得更多像菲律宾这样的东南亚边缘岛屿,打造一个强大的海上势力,然后接着和清廷较力。此外,比起荷兰人的落寞收场以及后世的痛骂,被后人以“民族英雄”膜拜的郑成功也比他们好太多了。唯一不足的,就是他的寿命不长,仅39岁。也就是说,收复台湾的那一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对台湾的水土不服、长年累月征战导致的旧伤复发以及刚打下台澎后锐意经营引起的过度劳累,都是重要因素。但若深究起来,永历帝被害、父亲郑芝龙被清廷处死以及儿子郑经丑事被揭露才是促使郑成功一病不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最后一件,郑成功嫡长子郑经和郑经四弟的乳母陈氏私通生子一事引起的各方连锁反应。

史料记载,当郑成功得知郑经的丑事后,当即便派人手持令箭赶赴厦门,欲以治家不严之罪斩杀郑经之母董氏、郑经、郑经四弟的乳母陈氏及其子。然而,金厦诸将得悉命令后,不但抗命不遵,反而扣留了使者。紧接着,诸将为防郑成功回师征讨,又调兵遣将加强了金、厦两地的防御。一时间,台澎和金厦之间,几成水火之势。亲人和诸将领的不忠不孝,终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662年6月23日,病入膏肓的郑成功带着抗清未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