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紫禁城有几千间房子为何却没有卫生间,住宫里的人是如何上厕所的

导读:故宫是明清两朝的权利中心,也是两朝皇帝和家眷们居住的地方,在明清时期叫做“紫禁城”,故宫其实是我们现代人的叫法,据说故宫房间数达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但实际上故宫总共有八千七百多间房子。

整个紫禁城占地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则是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座,紫禁城里住着皇帝、妃嫔、宫女、太监,最高峰时期达到上万人之多,老话说的好:人有三急!任凭你是皇帝或是皇后,都有内急的时候吧,都得想办法方便不是。

可是,如今有很多游客去故宫游览,却惊奇的发现,诺大的紫禁城居然没有供人方便之所,本人曾经去游览故宫时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事儿,我不禁好奇地想,贵为皇帝的住所,怎么能没有卫生间呢,后来,后来查资料才了解到了其中原委。

在明清时期紫禁城内其实是有卫生间的,不过和我们现代的相差很大

实际上,在明清时期,紫禁城里是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厕所”的,那时候没有强大的地下排水系统,所以整个紫禁城内也没有专门修建厕所。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第一,就是为了避免环境被污染,尤其是夏天,你想想,整个紫禁城最多的时候住着上万人,那得修建多少厕所呀。

即便是修建了,上万人每天都得方便,这样一来会弄得整个宫殿内臭气熏天,影响皇家形象不说,整个紫禁城的空气那叫一个酸爽啊,主子们不被熏晕才怪呢;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主子们方便省事,免得让主子们还得亲自跑到厕所里方便,尤其是大晚上,主子们才不愿意跑路呢。

那么,整个紫禁城内没有修建厕所,那些皇宫里住着的皇帝、妃嫔以及太监宫女们平时都是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的呢?原来呀,上至皇帝、皇后,下至最普通的宫女,他们在“方便”的时候,都会使用便盆,而“方便”的地点则叫做“净房”,也就是在大殿的某一角。

一般情况下在“方便”的时候,他们会用布帘与外界隔开,并且每一个便盆上都有盖子,最关键的是,他们还会在便盆里放上炭灰和草木灰,甚至还有香料呢。等到“方便”完了以后,便马上会有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太监将裹有炭灰的秽物倒入粪车,小便则入马桶,随时有人会处理。所以在那个时期,整个紫禁城内绝没有一丝异味。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最为宠爱的容妃由于干涉废太子一事,被康熙发配到辛者库为奴,受尽了欺负,容妃在辛者库就专门负责洗大内所有的马桶,后来,由于身心俱惫,被跌落下来的一大堆马桶给砸死了,康熙又让所有看见容妃刷马桶的太监、宫女都给容妃陪葬。

通常皇帝、太后、妃嫔们所使用的便器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作“官房”,“官房”由专门的太监负责保管,平时是不放在寝宫内的,在皇帝、妃嫔们需要方便的时候才会传唤。主子们所使用的“官房”的材质高档、制作精美、造型也很独特。就比如慈禧太后的“官房”,就是用檀香木雕刻而成的,并且图案非常的与众不同。

慈禧太后的“官房”的外壁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一条大壁虎,其四爪落地恰成为“官房”的四条腿,肚子鼓成个大葫芦肚,成为装秽物的容器,尾巴则卷成了个“8”字成为官房的把手。壁虎的头在上,成往后仰姿态,正好被人的手想吻合地握住,壁虎的嘴怎略微张开一条缝衔住手纸,壁虎的两只眼睛镶着红宝石,非常的夺人注目。“官房”有盖,盖中浮雕螭虎(古代的一种神兽,像狮虎)作为提手,大壁虎的肚子里装的则是香木粉末,既干又蓬松。

其实,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的生活非常豪华、奢靡,可以说是非常的铺张行为,从她的如厕程序的复杂程度就可以看出她的生活非常的奢靡,非常的铺张。慈禧太后如果说要传“官房”,很快就会得有好几个宫女马上去分头准备,有的去叫管“官房”的太监,有的去拿铺的垫的物事,有的负责去拿手纸。

太监则要将绣着云龙黄布套裹着的“官房”顶在头上送到慈禧太后的寝宫门外,在请完安以后,赶紧打开黄布套,取出慈禧太后御用的“官房”,接着由宫女捧着送到净房里面,宫女把油布铺在净房的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纸放进壁虎的嘴里。

等到慈禧太后方便完之后,由宫女负责将“官房”捧出去,再交给专门负责的太监,之后太监仍然用黄布套包裹好“官方”,举到头上顶着出去,清除完赃物后,再将“官方”交给专门负责清洗的人清洗干净,接着再重新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细末,等待慈禧太后下一次再使用。

那时候的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吃喝喝,而且大肆的铺张,到了慈禧晚年的还患上了大脖子病,需要“官房”的频率特别高,为此将许多宫女、太监们折腾得苦不堪言,在慈禧太后身边工作可真不容易。

皇帝、妃嫔们在“方便”的时候,不仅使用的工具非常精细、独特,他们所用的手纸也是宫女们精心制作而成的,这些负责制作手纸的宫女们会提前在细绵纸上喷上雾状的水,然后熨干,接着再垫上湿布再次熨干,这样制作出来的手纸不脆不湿,而且没有纸毛,非常的光滑有弹力。

以上都是皇上、太后等皇室贵族们的如厕程序,那么那些普通的宫女、太监们是如何解决内急的呢?实际上他们如厕的程序就相对简单的多了。宫女、太监也有属于他们这类人的净房,一般都设置在个宫院配房后的某一个小屋子内,里边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一应物品,太监、宫女们方便后,首先要把污物处理好了,然后需要把便盆擦洗干净,放在茅凳下,以供后边的人继续使用。

在清朝统治结束后,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在他们清理皇宫的时候,当年宫内供人们“方便”时所用的那些器具也被一一清理出去了,只剩下了空屋子,而这些空屋子和其他的屋子也就没什么大的分别了,所以人们就不知道它们的真实用途所在了。所以呢,现在的人们在游览故宫的时候,都会发现故宫内没有厕所,就会认为故宫在古代时根本就没有厕所。

其实,清朝时期,整个京城的还形成了一种叫做粪夫的职业,甚至还有“粪阀”呢

“粪业”其实在康熙年间就形成的行业,诺大的北京城几十万的人口,吃喝拉撒那可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家家户户的马桶、粪坑,街头巷尾路边的马拉狗屙的野粪,都由谁来管?政府是不管的,于是民间就有人管了,也就形成了“粪业”,他们在掏了大粪以后,接着就挑到城外卖给城外的农民,从中获取利润,以前人们管这类人叫粪夫,到了民国时期这些人做大了,于是就开了粪厂,专门雇了一群工人,然后产生了“粪阀”,还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大一些的“粪阀”,手底下有好几百号工人,经营着十几条粪道,一条粪道就是五六百大洋的收入,虽说不是那么体面,但要比拉洋车的车夫们赚的钱多呢,这里面的门道也很多,有旱道水道之分,旱道就是背着篓子拿着粪勺子刮粪,水道就是帮人家清洗马桶,赚点小费,除此之外还有跟挑道,专门收集刷马桶的粪水卖给城外的农民,干好了也能够养活一家人呢。

北京城的粪道还专门进行过划分,那可都是一条条的人命填出来的,为了争抢粪道,“粪阀”们大打出手,最后固定的划分了,一般任谁也插不进去这个行业,就连官方说话都不好使,最早掏粪都是免费的,到后来固定以后,“粪阀”们不但要收钱,还要给人脸色看呢,一旦谁得罪了他们,十天半个月不给你掏粪,你要想找别人,别的人谁也不敢来,因为都是划分好了的,最后还陪着笑脸求他们,逢年过节还得给红包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这种现象已然没有了。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故宫内只是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厕所”而已,而是用“官房”,“净房”代替,主要原因是那时候没有排水系统,外加紫禁城是皇室贵族们居住的地方,为了避免污染环境,还有就是为了主子们方便,所以选择用“净房”代替,整个流程都有专人负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