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19位科学家及196项成果荣获殊荣。其中,方忠与汤广福荣膺突出贡献中关村奖;陈恺、张振雷、孙琼及杜强等8人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博思维克、本诺伊·帕克丹姆等9人获得国际合作中关村奖。此外,52项成果赢得自然科学奖(含一等奖13项、二等奖39项),24项成果摘得技术发明奖(含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另有120项成果被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含一等奖31项、二等奖89项)。
标杆人才导向作用凸显,引领前沿科技发展 获奖者围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闯“无人区”,在前沿探索中抢占“新机遇”,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坚持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着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旨在奖励为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奖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致力于拓扑物态计算研究,通过发展特色的计算方法,预测发现了Bi2Se3、Bi2Te3、Sb2Te3族三维拓扑绝缘体和拓扑狄拉克半金属和外尔半金属,同时计算提出了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材料体系和方案,并被实验证实,完成了霍尔效应量子化的三重奏,一系列工作推动了拓扑量子物态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也推动我国该领域研究站在国际前沿。获奖者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致力于能源电力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主持我国±800kV特高压直流和柔性直流等多个输电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装备研制,推动北京成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全球创新高地。
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获奖者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恺,突破了未知恶意代码高效检测的难题,率先验证智能算法在物理世界可被实际攻击。获奖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振雷,证明了三维的Hamilton-Tian猜想和在三维及以下维数时一类代数流形上里奇流的整体收敛性。获奖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孙琼,研发了面向大规模运营级网络的软件定义网络(SDN)协同控制器系统和面向ICP的Smart6业务迁移系统,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获奖者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强,提出了旋转盘腔非稳定流动机理与燃气入侵新方法,研制了轻型涡扇,推动了我国高端装备复杂空气系统领域的发展。 基础研究成果持续涌现,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活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2023年度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总获奖成果的26.5%,较去年提升明显。获奖成果在神经干细胞、半导体物理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基础性、原创性成果,为构建北京原始创新策源地筑牢根基。
“神经干细胞多样性和人脑系统性发育机制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神经干细胞与脑发育的研究,揭示了调控不同脑区神经干细胞亚型产生多种神经元的关键时间窗口和分子调控机制,对国内外脑科学的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为神经干细胞相关疾病机理的理解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狄拉克材料的载流子输运调控及新原理器件效应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北京大学等单位开展狄拉克材料的载流子输运性质以及基于纳米结构的超导近邻效应的研究,揭示了新奇的量子输运特性,发现了基于载流子输运新原理的器件效应,实现了拓扑超导相变的场效应调控,为发展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新一代电子器件提供了构筑思路。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北京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助推前沿技术创新,2023年度涌现出大型复杂构件制造、量子级联激光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北京打造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发挥出首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科技力量。
“大型复杂构件高效高质量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通过加工模式构思、机器人机构创新、关键使能技术全流程攻关,破解了超大、超重、超精等复杂构件的制造难题,完成了70余件大型构件的加工任务,并实现了大型构件原位加工技术的示范作用与产业化推广,促进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与升级。 “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单位攻克了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在材料设计与制备、器件工艺等全链条关键技术,研发出波长3.5~16.5μm范围的一系列低阈值和高功率QCL,促进了我国红外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获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2023年度获奖项目中,企业作为前三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实现连续五年超半数。
在京科技企业积极整合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低成本Q/V/Ka频段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批量研制及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Q/V/Ka频段低轨宽带通信载荷及新材料、新工艺、新途径和新架构模型的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了七颗组网通信试验卫星,构建了天地一体的试验试用平台,助推北京商业航天领域发展。 “移动终端影像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等单位突破全场景对焦、自适应暗光摄像及影像仿真优化等制约终端影像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成果获授权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122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应用于手机、机器人、AIoT等6大品类31款产品中,有力抢占全球终端影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获奖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国之重器”打造 在京创新主体瞄准前沿科技领域,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大型粒子加速器、遥感气象卫星等重点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加速提升创新效能,为首都率先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风云三号黎明星工程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成功研制出风云三号黎明星(FY-3E)并实现业务运行和服务,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气象卫星业务观测体系,大幅提升了风云卫星的观测能力、数据质量、应用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大型粒子加速器多频段高性能超导腔系统自主创新研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了将中温退火技术应用于1.3 GHz超导腔的创新思想,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500 MHz超导高频腔系统,成果的多项核心技术在怀柔科学城最大的国家科学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和北京市“先进光源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等大科学装置中得到应用,提升了怀柔科学城在该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高层次青年人才持续涌现,支撑创新生态焕发新生机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和中坚力量。北京市持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马老师加V:CCRCRZ616,数据安全评估师CCRC-DSA ,数据安全官CCRC-DSO 数据合规官CCRC-DCO,首席数据官CCRC- CDO,CCAI-CDO,工信部电子标准化研究院CDO,ITSS IT服务项目经理,服务项目工程师, CISAW应急服务方向, CISAW渗透测试方向,软考,CCSC网络安全能力,ISO27001 网络安全相关专业认证.
2023年度全部获奖者中,4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六成,青年人才持续焕发科技领域新生机。 “增强现实(AR)光栅波导显示光学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90后”史晓刚等人自主编制了基于严格耦合波算法(RCWA)的设计软件,攻克了镍模板复制、软模量产复制、批量化软膜压印等量产工艺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光栅波导显示光学器件低成本、高质量的批量制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