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上映一周票房仅400万!扑成大惨案的黄晓明犯罪新片,叶珂八卦是最大凶手吗?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在女友叶珂争议热度居高不下,网络“珂学”成为显学的时候,黄晓明本人却并未因此收获关注度红利。网友只是把教主当作调笑的焦点,而根本不关注其主演新片《戴假发的人》:本片于11月16日(上周六)公映,截至目前上映近一周票房刚刚突破400万,预测最终票房也仅为500万左右。

这部制作成本显然不低的犯罪电影,正悄无声息地成为2024年最大的票房惨案之一。

对于主演黄晓明,尤其是导演董越(《暴雪将至》)而言,眼下的情况无疑是对二人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而更可惜可叹的,是《戴假发的人》并非一部多么糟糕敷衍的流水线电影。

本作的作者气质确实压倒了商业性,对一般观众而言显得涣散、冗长、乏味,也“缝合”了不少似曾相识的情节。

但与此同时,影片也有沉郁氤氲的影像和叙事风格,兼具历史纵深和复杂性的人物塑造,能够看出董越作为知识分子导演工于雕琢的匠心和批判现实的勇气,这些好的方面,《戴假发的人》和七年前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的《暴雪将至》,是如此相似。

只可惜,以上的种种闪光,却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拉扯,最终被不太圆融地糅合在了一部拼接感强烈、逻辑漏洞频出,以至于媒体评论和观众口碑两头都落不着好的别扭成片中。而黄晓明减重三十斤,以秃发造型演绎灰度人物的付出,也因此没有收到任何正面反馈。

可惜。

有时代纵深和心理复杂度的严肃创作,但出于各种原因未成合格商业片

《戴假发的人》讲述了一个有关“挥之不去的过往”的故事。千禧年的一个雨夜,三次法考均失败的法律专业大专生孟中(黄晓明 饰)在兼职开出租车时,将积压已久的苦闷与愤怒发泄在一名醉酒乘客身上,酿成大祸,心魔从此挥之不去。

二十多年后,孟中已成为替弱势群体讨公道的著名公益律师,在一次调查少女猥亵案的过程中,他察觉有人知道自己过去的秘密。在扑朔迷离的回忆和亦真亦幻的当下之间,影片展开了对这位“有污点的好人”的角色分析。

坦白讲,孟中的设定很难不让人想到《暴雪将至》中因执念而疯狂的余国伟(段奕宏 饰),同样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想要脱离庸碌无能的标签,获得父亲/体制的认可,却最终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疯魔,犯下杀人大忌。

一方面,我们能看见董越在某种程度上重复了自己的主角和主题,可另一方面也不要忘记:《戴假发的人》的故事最早来自董越对几位好友人生经历的组合。作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走向成年的“转轨一代”,他电影中主角所经历的惶惑、迷茫和焦虑,无不带有鲜明的群体心理印记,是一个时代的侧写。

在董越的两部作品中,如果说《暴雪将至》聚焦下岗、转轨的男性失落,近年来已涌现出不少同类作品,显得不再新鲜,那《戴假发的人》的主题之尖锐,则可以说是又探索到了尺度的边界:

影片将“出身羞耻”这一似乎已离当下有些遥远的时代创伤摆上台面,孟中爷爷在反右中的遭遇造成家道没落,父亲由此一生不得志,只能望子成龙,以至成为“魔父”。那高高在上、不甘沦为平庸的家族意识,既是令孟中精神爆发的压力来源,也勾连起国家和民族的一大隐痛。

也正因如此,《戴假发的人》的野心和精神深度,明显有超出一般犯罪类型片的地方,这是导演“知识分子”一面的体现。

此外,本片叙事并非以时间顺序单线推进,而是将“二十年前”和“当下”的两个时间切片交叉剪辑,在犯罪的青年孟中和赎罪为善的中年孟中之间来回穿梭,甚至叙事者声音都在孟中和发小赵四(陈传凯 饰)间反复跳跃。

同时,影片又以“孟中”隐喻“梦中”,将孟中的脑内妄想和现实世界嫁接交织在一起,由此,在形式上给这个“梦魇”故事赋予了时间的纵深、视角的多变和解法的不唯一。

就如《暴雪将至》的结尾,观众可以为“余国伟有没有当过劳模”给出结果相反但都逻辑自洽的推理,《戴假发的人》解谜环节中“戴假发的人”究竟有没有死、是不是魏娴(王影璐 饰)的父亲,也都可以作暧昧模糊的理解,这提升了电影不可捉摸的神秘氛围感,也是其叙事魅力的重要来源。

有足够忠实于开放性和复杂性的文本,又有足够扎实的年代氛围(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还原,在考究的仿胶片摄影加持下,《戴假发的人》创造了迷离散漫甚至“鬼气森森”的别样现实,对时间、空间和人物心理的塑形能力,都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但反过来说,主题深度、叙事方式的探索、艺术气息浓郁的氛围感,这些东西对于一部旨在面对大众的商业电影而言,终归只能是锦上添花的镶边点缀,在可理解性、逻辑严密性和情节爆点等方面,《戴假发的人》肯定没有达到犯罪类型片的基本要求。

简单提几点吧。

首先,《戴假发的人》里孟中对“疑似当年死者之女”的魏娴抱有赎罪心理,由此发展出了两人间相互欺骗却又相互生情的关系线索,这是影片“二十年后”时间线的两大重点之一。

然而在影片的最终呈现中,这段关系逻辑上令人费解,进展中以大叔和少女的俗套“救风尘”模板过场,堪称大败笔。孟中为何二十年后才开始跟踪魏娴?魏娴得知父亲被孟中所杀为何根本不怪罪他?模糊和省略在这里就不再是本片的优点,而是致命的剧本事故。

其次,影片出于触发孟中梦魇的功能需要,必定得塑造一个掌握孟中秘密的最终反派角色,但最终这个角色却是根据孟中口述完整推测出杀人经过的发小赵四,只能说逻辑链条过于离奇,从悬疑推理的标准评判,实在不算高明。

最后,影片线索实在是太贪多不烂,为了展现孟中当下的善良正义、揭露当今社会的灰色地带,影片再次使用了“企业家性侵未成年女性”这一国产性犯罪片通用桥段,经过《嘉年华》和《热搜》等片的洗礼过后,这样的似曾相识感,以及最终孟中为女孩赢得公义的过程之潦草(很轻易地获取了污点证人的口供),只能拉低观众对《戴假发的人》整体档次的判断。

这些毛病应该怪导演吗?该也不该。

并不是所有观众都知道,《戴假发的人》2021年初就已首度杀青,只不过由于各种因素制约,迟迟未能面世。有说是审查原因,导演自己袒露说是最初的版本“过于不商业化”,经历了2022年的补拍、重拍和大改,将许多投资人认为“更商业”的元素加入了原本的剧作(至少包括“少女被性侵案”这一整条故事线),才有了目前这个灵韵虽在,但叙事线索杂乱、逻辑四处漏风的版本。

结果,从观众评价来看,“用脚投票”的惨淡票房且不说,虽然影片目前在各平台都尚未开分,但从猫淘购票平台并不乐观的好差评比例来看,《戴假发的人》的冗长沉闷和“故作玄虚”,引来的不是观众愈发高涨的解读热情,而是大扫兴味的失望和“拒绝理解”。

从专业评论者角度出发,《戴假发的人》虽然格调起得较高,也有一些显然洋溢导演才华和思考的部分,但作为犯罪悬疑片,在叙事框架上有太多陈词滥调的臃肿填充,远不如《暴雪将至》单纯统一,逻辑细节又不可推敲,也注定了它的整体品质并不足以进入“年度佳片”行列。

不过话说回来,七年前由段奕宏主演的《暴雪将至》所处的电影市场环境远比今天繁荣,还顶着“东京影帝获奖片”的头衔和自身影迷热捧,票房也不过才2717万——董越的创作气质,决定了他就不是一个能够取悦大众的导演。

《戴假发的人》的悲剧结局,恐怕在初版完成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后续使劲把董越往商业方向“搂”,加入了迎合市场的元素,但反而两面不讨好,这就是《戴假发的人》失败的“人祸”之一。

无力宣发+主演公众形象崩塌,负buff叠满

《戴假发的人》大败亏输,除了影片自身“乏味”“冗长”“缝合”的劝退特质外,当然还有各种不同的场外归因,比如社会观影热情在冷档期中降到冰点;又比如片名缺乏辨识度,海报还面临“借鉴”《周处除三害》的争议;甚至“网红女友叶珂的负面风评太多,连累黄晓明失去路人缘”的说法,都有不少人同意。

以上摆出的原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言之成理,但对于一部本身素质并非真有多糟糕的中上成本商业电影而言,《戴假发的人》票房失败之惨烈,还是超出了任何单一因素的解释力。

若说宣发不力,至少影片有大咖明星加持,曝光率再低也不至于沦落到和裸发的独立小片们同一档次,首日排片比例(7.2%)也还尚可;影片物料也确实缺少新意,但这毕竟还是一部带有悬疑反转元素的犯罪类型电影,总该有一定基本盘。

说到口碑,去年同为黄晓明主演的同类型作品《最后的真相》风评也很平庸,但依旧能收获超过5000万票房;最后,若要归咎于网红女友叶珂的负面舆论拖累电影,不能说全无影响,但在全网八卦的千万“瓜友”中,有多少人真的知道有《戴假发的人》这部电影上映呢?

这样的“尸检分析”理不完、盘不清。但《戴假发的人》能惨成这样,也再次证明了当今影市的一大重要趋势:除极少数明星和特定类型的结合外,“明星票房号召力”的影响,在当今电影市场中,已经越来越低,现在已经连保底作用都难以提供。

如果放在前几年,无论黄晓明有多黑评论缠身,无论《戴假发的人》有多冗长无聊,影片单凭明星+类型的基本组合,票房再低也不至于达不到千万级,且没有掀起丝毫讨论(哪怕是吐槽)的舆论热度。

在当下明星号召力弱化、话题效应强化的影市环境中,负面舆论缠身的黄晓明,越来越像一位仅为网友提供谈资的“名人”(celebrity),而非“演员”。

而在《戴假发的人》这个案例里,影片积压太久,失去了调整适应新市场环境的主动权,本身气质就也偏向文艺、不够大众,宣传缺少炸裂的绝对卖点作为抓手,故而只能将主演黄晓明作为唯一的宣传点当牌打出。

恰逢叶珂“作妖”的关头,纵使营销尝试“蹭”了一下黑流量的热度,也无法带来太多导向作品的正向关注,结果就是前期“想看”热度和预售票房的大垮塌。

最后,《戴假发的人》唯一能整出点流量的宣传内容,居然还是和影片本身没有关系的摆拍式煽情廉价营销——滑稽荒唐,但也无力。

黄晓明能翻身,但导演需认真考虑转型

回到《戴假发的人》的两位主导人物身上。黄晓明为影片瘦身脱相而做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值得敬佩,他在片中的表演水平,虽然不至于像董越“王婆卖瓜”说的“生涯最佳”,但也足以证明自己作为金鸡影帝的体面和尊严。

至于影片票房失利,对教主固然是重大打击,但明星演员主演作品悄无声息的票房失败,有时其实反而要好过轰轰烈烈、人尽皆知的大惨案——《戴假发的人》应该是属于前者。名气在,客观上说演技也在精进,非正面的场外花边和单独某次电影票房的惨败,不足以打到黄晓明,他有大把翻身的机会。

但对导演董越来说,这一打击的力度就并非如此了。

董越映前几天在某播客的访谈中表示,如果《戴假发的人》反响不佳,自己后续的导演生涯将不容乐观——目前看是一语成谶。他需要仔细考虑:自己偏向严肃、文学性的创作方向和灰度、不疾不许的叙事节奏,是否还适合当今的内地大银幕?或许转换到精品网剧的赛道,会是更好的选择。

这个设想不是没有根据的。放眼过去数年,网剧赛道孕育了《隐秘的角落》《平原上的摩西》《漫长的季节》等叙事体量大、时代质感强、影像造诣和文学性突出的精品悬疑网剧,对于突出创作者个人表达、不太需要在意即时刺激性的叙事内容而言,剧集的时长更有余裕,更能发挥后劲和长尾效应,或许更加适合董越的创作风格和节奏。

设想一下,如果《暴雪将至》被改写成一部六至十二集的类似网剧剧本,似乎完全没有违和感,到那时,集结一帮实力演员不成难事,东京电影节获奖片导演“下凡”的光环也有效力,豆瓣分数也大概率会比影版的7.0分更高,有可能成为流媒体平台“悬疑剧场”的精品招牌之一;而倒过来说,如果《漫长的季节》被挤压成一部院线电影的体量,依照商业犯罪片的思维进行创作、宣发,也未尝不可能是又一个失败的项目。

董越如果今后无片可拍,将会非常可惜。是时候考虑转换赛道了——如果还有平台资本能给他机会的话,如果他自己愿意放下身段的话。

(文/阿拉纽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