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在河南登封市高村,年满60岁的高艮得从当地的新登煤矿退休了。
考虑到自己身体还算硬朗,闲不住的高艮得干脆跟着村民们一起去河滩淘沙。淘沙虽然是体力活,但比起挖煤可要轻快多了。
人常说好运要来,那是挡也挡不住。这天高艮得在淘沙时竟意外挖到了一块船型物件儿。他起初以为不过是些破铜烂铁,谁知擦拭后他才意识到这物件儿竟然是一枚古代的银元宝。经过仔细辨识,元宝的船肚上还刻着“大明元宝丁丑年肆拾捌两”的字样。莫非这元宝是明朝的物件儿?未及高艮得细究,周围淘沙的村民就围了上来,大伙七嘴八舌地要求“见者有份”。
高艮得眼看场面失控,吓得捂住怀里的元宝慌忙跑回家中。随后高艮得的小女儿高慧芳认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于是出主意将银元宝先行藏进了麦缸里。
第二天一大早,高艮得的大儿子高涛就在家里人的授意下骑着摩托车出了村。经多方打听找到了登封市文物局。文物局在看过元宝后以进一步鉴定为由收取了元宝,并当场开了一份“提取笔录”,同时承诺如果元宝真是文物立刻会对高家登台表彰。
高家人得知要上电视台,便忙活着收拾了屋子,换洗了衣服,高高兴兴地等着报社和电视台采访。结果非但没有等来表彰,他们一家人甚至还被村民们扣上了自私的帽子,屡遭白眼和嘲讽。
及至2010年,高艮得已经72岁高龄了,事情也已过去了12年。这时文物局专家才专程登门造访,并负责地告知当年高良得所上交的那件大明元宝实则是现代仿制品。
首先,元宝只是民间对古代银锭的俗称。再者,古代银锭所刻字样采用的皆是皇帝年号和纪年,类似“大明”和“丁丑年”这类的字样显然是没文化的体现。高艮得听了心里一阵发苦。好在最后文物局依旧为他颁发了表彰证书,还披戴了大红花。也算是偿还了老人12年的等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