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大清帝国之初,满清有着优秀的军事将才和先进的武器,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斗中作用非常的强大。
满清的弓箭有着典型的“胡服骑射”的意味,在历次作战中起到了战争决定性作用的清弓,被八旗子弟运用得出神入化。
清弓之所以在清朝的建立过程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还与清军整体的军事素养有关联。开始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马背上的战斗精英,基本都具备了十力弓的操控能力,并且准确率也是非常的精准。那为什么在八里桥的战役中被打得落花流水呢?
曾经大清帝国的建立,来到了康乾盛世的时候,清朝的很多问题是没有暴露出来的。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痛点同样的存在于清朝。
在经过了初期的征战建立王朝之后,休养生息政策缓解了社会的矛盾,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是,这个时候靠着强大的战斗力统一天下的八旗子弟开始快速地蜕化。
八旗子弟由原来的斗士,逐渐演变成了参与社会管理和担负防御的双重角色。更多的开国将才都是退去战袍开始了治国理政,尤其是到清朝慈禧干政的时期,所谓的精英基本都过上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每天散步玩鸟,吃喝玩乐”的生活。
在最开始建国的时候,清军士兵能够拉十力的弓,相当于拉开50-60公斤的弓箭,这个力道绝对是比火枪的射程都要远的攻击力。
当然,士兵能拉开十力弓,与这些士兵长期的草原训练和日常的捕猎实战有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让士兵都具备这种能力,这就是最开始满清八旗子弟引以为傲的根本。
在战斗中有了素质过硬的弓箭手,大大提高了清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在八旗子弟摧枯拉朽式的统一战斗中起到了取胜的关键作用。
然而,到了后期清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呈现出了断崖式的下跌。这些与清末的整体国策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有关,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落后和腐败慢慢地吞噬着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
到了清朝末期,兵士已经没有拉开十力弓的能力了。大部分士兵只具备拉开30公斤的弓箭能力,这样战斗力就非常的低,在与洋桥洋炮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的对抗之中,明显地处于下风。
在清末闭关锁国的情况下,军事训练这一国之根本的防御基础,被清军抛之脑后。慈禧干政下的腐败之风蔓延,本来用于军事预算的开支都被巧立名目花掉了。
甚至有一些钱直接被贪官污吏私吞贪污,最后直接到了拿着国家防御预算的白银给慈禧过了生日,这也是清军开始走向没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火烧圆明园之前,有几场关键性的战役,在初期的交战中,僧格林沁率领清军在大沽口取得了西方列强侵略以来少有的一次胜利,重创了英军。
这一次城防之战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是利用了防守的战术,在加上僧格林沁整军肃纪,在对抗英军的过程中,采取了灵活的防御战术。
然而,再接下来的城防中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英法联军的攻击,虽然有1万蒙古军队的支持,但是战斗力依然达不到清初的骑射能力。
僧格林沁率部队奋起抵抗,最终还是败在了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之下。曾格林沁守军天津失守之后,退守八里桥,退守八里桥之后,曾格林沁计划同英法联军展开野战。
从战术上来看,如果与敌军开展野战,能够发挥出骑兵的近战威力,但是这个战术放在清军入关的那一代人手里绝对还是一个碾压式的战术。
皇太极时代的十力射手,百步穿杨,几百米的杀伤范围,比当时最先进的火枪覆盖范围还要远。但是到了清朝末期,弓箭手的覆盖范围和准确度已经减半,甚至连清初战斗力一半都达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僧格林沁还想通过野战大决战的模式击溃英法联军。这一战略决策明显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骑兵的射程无法对英法联军的火枪起到威胁。
在加上英法敌军的火炮攻击,久疏战阵的军马在炮火声中四处奔跑,在与敌人殊死抵抗之后,清军战败,八国联军攻击京城,火烧圆明园。
最开始的满清八旗子弟立国之初,有着强大的实战能力,其实这些能力主要还是与他们的游牧生活有关。
如果拿着清弓射程只有一百米,想打到猎物也是非常难得,这就要求他们有着比较远的射程和箭射精度。
大清的开国精英使用清弓有着600米的超远射程,按照这个换算杀伤范围,具备射杀的威力就能覆盖400米左右。
400米的杀伤力覆盖范围,就是到了清末八国联军最为先进的洋枪也是无法企及的射程。因此说这个时候的清弓所向睥睨是有原因的,强大的八旗子弟在实现一统之后,军事方面的训练是有所放松的,到处歌舞升平,繁荣的景象掩盖了清军的落后的发展。
其实在乾隆的时候,很多的骑兵骑在马上奔跑的技能都没有了,更不用说作战了。就是在八里桥作战中的骑兵中最顽强和最有战斗力的军队都不是八旗兵,而是蒙古兵,蒙古骑兵还是有骑马射箭的能力,八旗兵则是主要是步兵作战为主。
清弓骑兵曾经帝国的王牌军队,清末已经成了最大的薄弱环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风。在八里桥兵败之后,清军从马背上一路打下江山的黑山白水之间的精英部队成了溃不成军的步兵。
在没有强大的军事训练作为保证的情况之下,清军丢掉了自己所有的优良传统,最后一下子在战事发起的时候,跌落了神坛。
曾经一统天下的八旗子弟无法骑马开弓射箭,更无法保卫自己的土地。随着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朝的统治也开始走到了尽头。
像所有朝代的更迭一样,清朝末期种种社会矛盾和军力的断崖式下滑,成了清朝灭亡的导火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