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11月爆发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黄百韬第七兵团十余万人在撤退到徐州的过程中,被华东野战军重重包围在了距离徐州以东不到60多公里的碾庄地区。当时,蒋介石得知黄百韬兵团被围,震惊之余急忙派遣自己的嫡系爱将杜聿明赶赴徐州,指挥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东出徐州解救黄百韬兵团之围。结果,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死守长达12天之久,也没有等来杜聿明的援军,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
如今很多人都不解,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为何能够在处于平原地区的碾庄死守12天之久?要知道在不久前结束的济南战役中,王耀武据守济南才不到两三天的时间就全军覆没了。其实,黄百韬死守的碾庄地区虽然处于平原地带,但是在地形上仍具有复杂性。碾庄地区属于黄泛区,当地村民为了堵住泛滥的河水,在村子周围垒砌了半人高的土墙,在土墙之下有挖掘了沟壑纵横的泄洪渠,而且村内每家每户门前都是这样的布局,这就使得小小的碾庄地区变成了天然的堡垒,易守难攻。
在另外一个方面,碾庄地区原本是国民党李弥第十三兵团的驻地,李弥在此苦心经营,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土堡暗碉纵横,可以在狭小区域内形成集中火力。当李弥第十三兵团从碾庄地区撤退到徐州之时,并没有主动摧毁这些完备的工事,因为李弥觉得将来的战事肯定不会于此爆发。可是谁能想到,黄百韬兵团在撤退路经此地之时陷入重围,战事就恰巧在这里爆发了。当时,黄百韬正是利用李弥留下的这些现成工事做了防御部署,据堡据碉留兵死守。
当然了,黄百韬兵团能够在碾庄地区死守12天的最关键原因,还是他的求生本能,以及对杜聿明援军寄以厚望,使其的心理能够承受巨大压力,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崩溃,反而坚定了其死守待援的决心。当黄百韬兵团被包围之初,蒋介石就电令黄百韬死守碾庄阵地,并明确地告诉他徐州方面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共计二十余万人将会前来解救他,这使得黄百韬死后的信心倍增。而且黄百韬死守之时,蒋介石还多次命空军空投军需物资,就连对黄百韬有知遇之恩的顾祝同也坐着飞机空临碾庄地区上空,通过电话为黄百韬打气。
总之,黄百韬对于死守待援信心十足,但是却高估了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的救援决心。国民党军队内部素来派系矛盾复杂,将领之间也貌合神离,一方面邱清泉和李弥作为黄埔嫡系对于救援黄百韬这个杂牌将领并没有多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邱清泉和李弥担心远离徐州会增大其被包围的风险,因此就在救援黄百韬的军事行动上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给蒋介石看罢了。可怜的黄百韬在最后时刻才明白这个道理,悲观失望地对手下人说,自古就没有愿意冒着风险去救援别人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