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对晴雯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长期堆积起来的,至第77回,王夫人撵走晴雯,一是情感上的极限使然,一个也不排除自身实力的提升。
情感移植的作用,由晴雯到黛玉
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往往始于第三者的煽风点火。王夫人对晴雯的关注始于王善保家的一番话,王挑拨说: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诰封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更点名指晴雯一副西施样儿,能说惯道,指尖要强,话不投机,便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大不成个体统。
王夫人因此而触动往事,想起了之前遇到晴雯骂人的情景,于是干脆将晴雯找来进行了一番发泄。那么晴雯即使有一副浪样儿,和王夫人有什么关系呢?
这中间就牵扯到一个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第四代掌门人,这是一个重担,且责任重大的位置。因此,贾宝玉的各项事务都是最重要的,他的生活起居,他对外要接触的人,还有在内身边的人,都在王夫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依照王夫人的价值观,生得模样儿好些便是“狐狸精”,会勾引宝玉,把他带坏。生的笨笨的,便不会兴风作浪。从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角度看,护子心切,勉强可以理解她这样的焦虑,但在这其中主观臆断占了太大的成分,对晴雯是很不公平的。
纵然如此,王夫人与晴雯在小说见面也不过几回,她何以招致王夫人如此至深的怨恨。王夫人在骂晴雯时说过一句话,说晴雯的眉眼有点像林黛玉。不得不说,黛玉很惨,不是被人说像戏子,就是被人像贾府的下人,都是没有地位的比方。
王夫人的这句话暴露出,她并不喜欢林黛玉,否则不会拿她与贾府的下人相比,关键比作同类人。王夫人在晴雯身上一直在寻找着另一个人的影子,什么“病西施”、“轻狂样儿”、“一年之间病不离身”,等等这些用来挖苦晴雯的词,都带着林黛玉的影子。
王夫人对晴雯的偏见,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表象或虚假信息所做的错误的主观判断,将对生命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因错误的主观判断而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
移情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无缘无故的对某个人,事件或地点、东西、环境产生仇视或偏爱。正向的移情是偏好,负向的移情是偏见。
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真正的病西施是林黛玉。王夫人鉴于对黛玉的身份,无法像对待晴雯那样去驱赶林黛玉。但黛玉已然感觉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人生境遇,而晴雯也难以理解,她虽模样儿比别人好些,但同宝玉却是清白的,为什么也会被赶出去?这都是王夫人移情的结果。
王夫人对漂亮女人本身存有偏见,而传说中的西施不只是病态美,关键还误国,这就造成了王夫人在心底对病态美女性的偏见,这种偏见先是移情到黛玉身上,又移植到晴雯身上。而晴雯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下人,拿晴雯出气是自然而然的事,至77回,一恨之下,将晴雯赶了出去,这是情感上愤怒达到极限的一种表现,以至于她采取了先斩后奏的方法,同时,也与她自身实力的提升不无关系。
王夫人自身实力的提升
黛玉刚进贾府时,贾元春还没晋升成贤德妃,至16回才选凤藻宫后,紧接着28回,端午节礼便赏赐给宝玉和宝钗一样的礼,黛玉反而低了一等,甚至宝玉认为一定是传错了。
薛宝钗是王夫人的表侄女,贾元春将橄榄枝抛向薛宝钗,这其中不乏王夫人的进言。从权力的角度来说,身为贵妃的贾元春远比贾母更有威慑力,这充分表现在,元春归省时连贾母都要跪拜元春。
贾元春是王夫人亲生闺女,身为贤德妃的妈再怎么低调,也还是要骄傲一些,比其他人要有优越感,这是其一。
第二点,王夫人的娘家实力也不容忽视,王子滕升了九省提督,也就是说王家还是在走上坡路的。而贾母这边的史家呢?看看史湘云连请客吃饭的钱都没有,而且还要做很多家务活,这足以说明史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可能在走下坡路。
第三,再久的王朝也摆脱不掉权力更迭的命运。贾母在贾府也是从年轻媳妇做到了德高望重的位置,随着她的年老体衰,新的势力也要成长起来,王夫人便是她的接班人。贾母迟早都要让位于王夫人,这也是规律。
以上三点都说明,王夫人自身实力的提升,同时也是贾母忌惮王夫人的地方。因此,在王夫人的心中认为,撵走一个下人,她还不至于丢饭碗,也是无所谓的事情。
综上两点,不难看出王夫人“大胆”的原因,撵走一个晴雯,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不会对她的地位有丝毫撼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