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2月1日,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美国主理人尼克松来访中国,带来了一张让所有人陷入沉思的照片。
当他把这张照片递到周总理面前时,一向平和温润的周总理都显得有些失措。
照片上的画面是一处已经干涸的湖泊,形状宛若人耳。
尼克松表示,这是位于我国新疆的罗布泊湖泊,而这张照片,是美方通过军事卫星从高空拍下的。拍下这张照片时,湖泊已经完全干涸。
为何看到罗布泊的照片时,一向处事不惊的周总理都变了脸色?这块干涸的湖泊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无数科研学者与冒险家相竞折腰?
一张神秘的藏宝图——罗布泊
尼克松对于这次来访中国的“破冰之旅”非常重视,带来了不少价值不菲的宝物,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要属这张特别的“藏宝图”。
罗布泊位于我国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在历史记录和神话传说中都拥有一席之地。
在此之前,罗布泊湖泊在世人眼中一直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地方。汉朝时期,一群人聚集在了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一座规模不小的国家在此建立——这便是楼兰王国。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就曾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古人用“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来形容罗布泊,由此可见,罗布泊的环境最初并不是险恶可怖的。
后来,由于气候的变迁以及人类水利工程的影响,塔里木河附近的住民越来越多,为了日常用水和庄稼种植,人们不计后果地向塔里木河索要水资源。
但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在1960年,塔里木河彻底干涸了。自私的人类榨干了自然的最后一点价值,发现再也从这条河中捞取利益后,又纷纷搬离了塔里木河。
扔下这个烂摊子不管的后果就是,塔里木河的干涸给罗布泊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植物尽数枯死,低于风沙的胡杨树也面临着大片的死亡,罗布泊从此成为了荒无人烟的“死亡之海”,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变得越来越诡秘。
尼克松这次的来访,缓缓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原来,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下,藏着能让全中国人吃饱饭的秘密。
我国的科学家和地质学家联合研究推测表明,罗布泊可能拥有着全中国最丰富的钾盐矿藏资源。
钾,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功效,才会引起举国上下的重视呢?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钾是稀缺资源吗?
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作为60多种酶的活化剂,促进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
我们都知道,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才得以存活,这种物质可以让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增强氮素吸收与蛋白质的分解,增强植物对恶劣气候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如果植物缺少了钾元素,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和产量,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随之受到影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直接性地来说,钾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养分,延长食物地贮存期,让作物在运输途中拥有更长的保质期,改变水果的外皮颜色,使水果内部汁水地含糖量增加。
间接性地说,想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饱饭,钾元素充足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钾已经遍布我国田间地头,但在资源匮乏的上个世纪,钾属于严重短缺的资源,需要花费昂贵的价格从国外进口。
经过科学家的严密计算,得出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罗布泊内可能蕴藏着高达75吨的钾资源!
在有了这个结论之后,我国许多科学家与探险家、地质学家前赴后继,踏上了前往罗布泊的寻宝之路。
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通往罗布泊的路凶险万分。新疆地带漫天遍野的黄沙奔腾飞舞着,无水,无路,无地图,他们仅凭着信念前行。
不必说寻找宝藏,这些勇士们能否平安生还,都是个未知的问题。
倒在这条寻宝之路的冒险家们也不在少数,我国第一批前往罗布泊进行考察的科学家彭加木,最终也在这条路上离奇失踪。
一马当先寻钾人——彭加木
1980年
,
国家成立了罗布泊科学考察队,由彭加木担任队长。他带领团队穿越了全长450公里的罗布泊湖盆。
6月16日下午,考察队的汽车在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停了下来。按原计划来说,还需要驱车400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
意外却在此时发生了,他们所驾驶的汽车燃油所剩无几,食物和水资源也陷入极度短缺的困境。
当晚,考察队召开紧急会议,队员们一致认为,应该向当地驻军发电报请求支援。
但如果真想申请当地驻军为他们送来水源和燃油,大概需要花费七万元的资金,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巨款。
彭加木最初代表团队起草了电报草稿。内容是“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
第二天,部队回电同意给予援助物资,要求考察团队发电报回复自己的坐标。在考察队员们都感到劫后余生的庆幸时,团队中那个领头人地身影却不见了——彭加木呢?
大家在周围找了个遍,待到筋疲力尽之时,一阵风从车窗涌入,吹开了汽车后座的一本地图册。
有人发现了里面的一张字条,上面正是彭加木留下的字迹: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
这位伟大的先驱者就这样转身踏进了50多度的黄沙中,从此再也不见了踪影,
化作了黄沙中的一缕“罗布魂”。
对于彭加木的失踪,当今的互联网上仍然众说纷纭。
官方与民间都曾多次组织赴边疆寻找彭加木的遗体,但至今一无所获。那么,彭加木在寻钾之路上遭遇了什么?他为何会无故失踪呢?
当年,彭加木在得知我国边疆的罗布泊的神秘与富饶之后,一马当先地踏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
时间回溯到1956年,我国出现了一个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考察委员会,打算远赴边疆进行资源调查。
此时的彭加木已是一位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有着不错造诣的专家,他拥有了去苏联莫斯科学习核磁共振新技术的机会。
但这位拥有着远大理想和熊熊爱国之心的科学家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转身向组织提出,自己想要与同志们去新疆考察,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出发之前,彭加木给郭沫若寄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无论前路会遇到怎样的困苦,他愿意去做那个第一个为祖国与人民开路的勇士。
十几年间,身患绝症的彭加木拖着带病的疲惫身躯,远赴新疆进行了15次的科学调查。
1964年3月,彭加木地团队对罗布泊周边环境进行了环绕式考察,采集了当地的水样与标本,对汇入罗布泊的几条支流河里
的钾资源进行了采集研究。
彭加木的团队此时已经可以确定,罗布泊这块宝地,埋藏着足以扭转全国经济状况的宝藏资源。
1976年11月,中日两国联合成立了《丝绸之路》拍摄组,伴随彭加木前往罗布泊进行实地拍摄。
在节目中,彭加木以节目顾问的身份说道:
“我彭加木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路来的勇气,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的发言权。”
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此次行动收获颇丰。
不仅探寻到了了许多珍贵的稀缺资源,还在此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科研领域的一些空白期,作为世界的先行者,纠正了许多外国冒险家的错误观点。
在这片水乡泽国上,首次留下了现代人类的足迹。
彭加木带领团队在此收集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生物和土壤标本,采集到了许多矿物化石,作为第一手科考资料
,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了前瞻性的准备。
彭加木和他的考察团队为探索罗布泊做出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彭加木的失踪加深了罗布泊的神秘与恐怖,但我国伟大的科研人员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探索这片危险重重的“死亡之海”。
桃花马上请长缨——王弭力
第二批动身寻找钾元素的,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一位女科学家——王弭力。
1941年,王弭力出生在我国四川的一个高知家庭。
他的父亲是我国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在科学与地质学方面都有着深刻的研究,经过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王弭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王弭力纤柔美丽的外表下,确是一颗赤诚刚硬的烈火之心。
虽然身为女子,提各方面不如男性,王弭力却有着钢铁一般的毅力,比许多男子更能吃苦耐劳。
从北京大学毕业以后,王弭力本有着去
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好前景,但她却有着和上一任前往罗布泊的“冒险家”一样的心性,不假思索地放弃了这次机会,选择前往到条件异常艰苦的大庆油田从事地质类工作。
王弭力先后在大庆油田、江汉油田、化工部地质研究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取得了不少荣誉与表彰。
在大庆油田工作时,王弭力在从事自身的技术性工作之余,还主动请缨帮助单位里聘请的工人师傅干了许多男子都嫌费力的体力活,包揽了许多脏活累活,从此落下了与她相随一生的腰伤。
1969年,王弭力转到了湖北江汉油田,
参加了江汉盆地钾盐找矿会战。
从此,她的人生与“钾”建立了深深的羁绊,她的50年光阴,全都花费在了寻钾路上,
经过长期的钻研,王弭力认定,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本属一体,因为青藏高原地势的隆盛,才导致这两个盆地分割开来。而他们都有盐湖沉积形成的凹陷。
那么,既然柴达木有钾资源,那么罗布泊也一定不例外。
想到这里,王弭力似乎听到了从千里之外的罗布泊传来的呼唤声,她知道,这一趟,她非去不可。
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的团队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们完成这一系列的项目。
王弭力整日为筹备资金的事情愁得辗转反侧,将能想到的筹钱渠道都找了个遍,却还是与开发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总额所差甚远。
这些年轻人们顾不得在乎礼节,干脆在路上拦下了地质科学院院长的车,希望对方借出一些资金。
最终,王弭力的团队终于筹到了10万块钱,这些钱足以让他们进行一次“穷游”罗布泊。
1996年,王弭力带领着自己的组员,驾驶着5000元一辆价格淘来的二手“解放”牌大卡车,颠簸着驶向前往罗布泊的路。
他们的团队一共有14人,打算
从北面的鄯善闯入罗布泊。
眼前的景观让他们傻了眼,这里如传闻一般,无水无路,连植物也很难遇见。
放眼望去,只剩下连绵的山脊与沙丘,还有坑坑洼洼的恐怖沟壑。
脚下的沙子没有足够的支撑力,车胎屡屡陷入沙地,走两步便抛锚,连人踩在地上都常常拔不出腿来,简直是寸步难行。
这可彻底扰乱了项目组原定的赶路计划,最艰难的一天,花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挪动了4公里。
在一次次的商议与探讨后,他们采用一半徒步,一半驾车的方式,耗时六天六夜到达了目的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宏伟壮观的罗布泊大盐壳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里。
回忆起第一次前往罗布泊这段经历,王弭力表示非常难忘。她们深感这条路十分的艰难困苦,她们预想过成功后的喜悦,也时刻做好了下一秒就埋葬在沙漠中的准备。
但无论前路是有着何等的风沙,王弭力和他的队员们也从来没想过放弃二字。
王弭力的团队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几进几出罗布泊,
最终发现了“罗北凹地”埋藏于第四系盐层中储量超过2.5亿吨的特大型液体钾矿床。
就此,也算给那些辛勤开路的前辈们,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当这些为人民开路的科研学者再次回到罗布泊时,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由曾经的“死亡之海”变成了“希望之城”,在罗布泊腹地,还有一种梦幻绮丽的“水上雅丹”景观。
盐田中,一块块结晶体露出水面,经过风吹日晒,形成水上的“雅丹地貌”,碧波荡漾,美景如画,令人叹为观止。
几十年的刻苦钻研,两代人的接力长跑,即使到了山重水复之时,伟大的科研人员门也总能另辟蹊径,找到成功的路子。
结语
如今,罗布泊地区北部钾盐储量2.5亿吨以上,
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钾盐矿中次大的一个超大型钾盐矿,预计罗布泊镇将会取代格尔木成为中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
罗布泊周边甚至开发了许多旅游景点,引来许多国内外游客的到访。
我国终于实现了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的梦想,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在寻钾路上付出汗水甚至生命的科学家们,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搭建起了美好的未来。
后来,官方和民间自发组织了许多次搜救活动,去寻找彭加木的遗体。搜救组织这些年陆陆续续发现了许多尸体,但经专家证明,都不是彭加木。
由此可见,为寻钾而迷失在苍茫大漠中的,并非彭加木一人。对于彭加木的失踪,你有什么看法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