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古蜀六代先王的时候,蚕丛、鱼凫因李白的《蜀道难》而闻名,杜宇也因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广为人知,但对于鳖灵这个杜宇之后的蜀王却十分陌生,那么他原型又到底是谁?
从目前所见文献中得知,鳖灵应该是杜宇氏古蜀时期的人,在先秦典籍中,也经常写作“鳖令”,而灵和令古音相同,令当时灵字的同音误写。关于他的事迹,有两则材料值得注意,一个是东汉应邵的《风俗通义》引《楚辞》中写道:
“鳖令尸亡,沂江而上,到山下苏起,蜀人神之,尊立为王”
而在《蜀王本纪》中,关于鳖灵之事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说鳖灵是荆人,死了以后,其尸体被扔在长江里。奇怪的是,这尸体不是顺流而下,反而溯长江水而上,还一直通过岷江上浮至郫都,不但复活了,而且还面见了蜀主杜宇。杜宇听说他有治水的才能,便将鳖灵立为丞相。
后来岷江发大水,望帝派鳖灵前去治理。鳖灵治理好水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就在鳖令艰辛治水时,杜宇却在家趁机把鳖灵的老婆给占有了。待到鳖令治水凯旋,杜宇自觉十分惭愧,认为自己的治国能力和道德行为都不如鳖灵,于是让帝位于鳖灵,自己归隐于西山。
鳖灵即位,号开明,后人称为丛帝。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其中不乏很多似曾相识的情节。比如,鳖灵的死而复生、鳖灵的治水之功、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的成功上位?
阳Sir以为这段记载中的鳖灵,更像是中原地区“鲧禹”这对父子事迹的结合体!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将鲧禹父子事迹和鳖灵对照一番,就不难看出故事背后神话的影子。
先说鳖灵的死而复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词语必须引起重视,这便是“随水上”以及“触岸活”,这里面涉及了两种关键元素,即水和土,因此可以这么理解,鳖灵的死而复生,水和土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这很容易理解,所谓鳖灵,其实可以理解为灵龟,而在神话思维中,灵龟本就是水物,而神龟负地的传说也一直存在。
回到鲧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他也有死而复生的记录,《左传》中云:“殛之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这里的黄能,有人就将其解释为“三足鳖也”,可见在复活的本质上,鳖灵和鲧具有一致性。
再说鳖灵的治水之功,这几乎就更像是鲧治水土的翻版。在所有的先秦典籍之中,鲧的事迹主要有两个,一个便是熟知的“窃帝息壤,以湮洪水”,另一个就是“是始布土,均定九州”,这两件事也在《山海经》曾被反复提及,主要记载于《海内经》之中:
《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其实说白了,治水本身就是主要是和水、土打交道,前文提到鳖灵复活与水、土息息相关,鲧治水亦和水、土关系密切,再次证明了鳖灵与鲧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的高度重合。
此外,还有一点例证,就是鳖灵筑城与鲧作城郭的神话传说。关于前者,虽说是秦灭巴蜀以后的事,但多少还是有渊源的。在干宝的搜神记里这样记载:
“秦惠文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悠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而毙。仪以问巫,巫:’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有意思的是,在先秦文献中,鲧正是城郭的发明者,比如《世本》以及《吕氏春秋》中提到的“夏鲧作城”,城垣在古时候其形制和功能都与堤坝相似,所以鲧既然要治水,自然就需要先修筑提防,这恐怕也是鲧筑城的根由所在。
而后面关于鳖灵妻子私通、以及杜宇禅让这两件事,则是让人想起了鲧的儿子大禹。先说前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回家就有了大胖小子,怎么能不让人怀疑隔壁老王呢?所以之后的杜宇氏禅让给鳖灵,更像是一种政治性的补偿。
舜帝禅让大禹,或许并不是因为与鳖灵同样的原因,但也一定隐藏着某种角力与妥协。从以上这几个方面来看,扬雄在《蜀王本纪》中的描述,无疑掺杂着太多中原神话的影子,也足以证明这些传说在古蜀地区影响深远、源远流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