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采石立奇功,为想治蜀有佳绩。"这句话浓缩了虞允文的一生。虞允文曾成功地领导了采石之战,以少胜多,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南宋的颓势,真是可歌可泣!为什么他能做到如此地步?首先从南宋的建立开始说起。
在风雨飘摇下出生的虞允文
北宋建国初年,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项政策在政局稳定时期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当时外患极为严重,金人一直在企图灭辽。公元1126金兵一路进攻直至南下,并掳走了宋徽帝和宋钦帝,至此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应天府登基,重建政权,名为南宋。
宋高宗对金一直都持求和的态度,并与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此后二十年间双方相安无事。虞允文出生在两宋交替之间,亲身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也正因如此,他对于国家安定有着强烈的诉求。
虞允文自幼聪慧,七岁便能提笔作文。他的先祖是唐初名臣虞世南,父亲也在朝为官,在这样环境长大的他,自然也走入仕途。公元1154年,44岁的虞允文考中进士。
但因为当时秦桧掌权,真正有才能的人大多都被摒弃,虞允文也是如此。所以他在自己青壮年时期并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反而到了人生的后半段早政治上有所建树。公元1155年,秦桧病死,虞允文被宋高宗重用,担任礼部郎官。至此,他开始辉煌的一生。
在他短暂的仕途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采石之战"了。
"采石之战"——虞允文一生的辉煌
公元1161年,完颜亮迁都至汴京,不久后便聚集40万军队进军南宋,当时南宋朝廷已派王权在渡江口抵挡,然而没想到的是王权败兵逃走。这时朝堂上一片哗然,正在高宗大为惊恐准备浮海避敌之时,身为文官的虞允文站了出来。高宗就指派李显为主将,虞允文为军师,前去采石作战。当虞允文到采石时,旧将王权已经全部撤退而新将李显还未抵达。
在渡江口面对数万金军,场面恢弘气势,战争一触即发。这边南宋的士兵们却三三两两地坐在地上,因为无人指挥,军中纪律紊乱,形势极为严峻。虞允文看到此景,不免心中警惕,意识到坐等主将是一个极其不好的选择,必须舍命而出。于是他就召集各将领,鼓动士气,当时有士兵看虞允文是文官,便不屑的劝阻他回朝廷中去,他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士兵们听后,便不再多说。
在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金军之时,虞允文决定利用南宋水上优势,来对抗金兵。他将仅有的步兵和骑兵安排在山后埋伏,还用大型的炮车和强弩来击杀登陆的金军,而主力军队在江上布阵。双方经过激烈的斗争后,在天色渐晚之时,宋方到达了300多人援兵,虞允文心生一计。命人重整旗鼓,让这些人呐喊而出,营造出百万大军的气势。完颜亮看见宋军士气大振,恐怕有诈,因此退兵了。
次日金军再次来犯,不料因南宋事先就有准备,结果自然惨败而归。金军统领完颜亮不得不战略性放弃,准备后退,转往扬州。这时南宋主将李显已到达采石。虞允文料到敌方想要渡江,便向李显借了16000多人和战舰,前去抗金。因为宋军的严防死守,使得完颜亮没有前进一步。而因为在军事上屡屡失败,完颜亮最终焦躁不堪,急功近利的不顾众人反对,对金军下了死命令。3日之内必须渡江,否则处死。
这样一来金军内部矛盾激化,将士们认为宋军严阵以待,无法突破。向前进攻死在敌军之手概率太大,而后退又有完颜亮的军令。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在夜里发动了兵变。杀完完颜亮之后,拥立了新主,便撤退离开。至此,完颜亮攻灭南宋的计划彻底沦为泡影。
在后世看来,采石之战能胜利是十分罕见的。宋军以不足2万的兵力,抵挡了金军40万的脚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场胜利挽救了南宋的危机形势,也赢得了时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南宋在急速的发展。此外还极大地挫伤了侵略者的锐气,增长了我方的士气。
文弱书生的聪明才智
身为指挥官的虞允文,明明是一届文弱书生,为何能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南宋的颓势的呢?在我看来这有几方面原因,其一是虞允文组织迅速、见识深远、部署得当。其二是当时宋军具有先进的海上装备。其三是金国内部军心不稳。其四是完颜亮的决策失误。
实际上虞允文虽然是一届书生,但他精通军事,行事果断、干练。身为南宋军师,他很有担当,面对群龙无首、士兵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能够身先士卒、敢于作战。面对士兵的劝阻和挑衅,他并没有逃走或生气,反而去鼓舞士气,并在恰当的地方部署军队。在敌我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还能沉着应对,发挥我方的军队优势,在江上作战。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拼死守卫北宋。一再地化劣势为优势,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从客观角度上看,这次采石大战能够胜利,处理部署得当之外,还因为宋军在水战上有很大的优势。南宋本身水军的人数多,而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此外还有一批极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例如:战舰、大型炮车等,这些为宋军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
相比之下,金军的军事战备就相对落后,据书上记载,他们的战船"虽大且多,但大都以松木为底,不可长期作战。水军虽然也多,但多是乡野村夫,不善打仗。"而普通的金兵都不喜水站,甚至有些还不会洑水。这样一支金军,如何打败水性极好的宋军呢?
而且相较于虞允文的冷静沉着,身为金军最高统帅的完颜亮就十分暴躁极了。他是帝位,完全是依靠宫廷政变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他迁都和南侵的举动,在国内遭到很多贵族的反对。除此之外,因为他的剥削和压迫,金国内部出现了农民起义。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内忧还未平息,就急于求成,攻打南宋,结果只会失败。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完颜亮在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在面对屡次渡江失败的时候,没有选择后退,反而用强烈的手段逼迫大军前进,这样使本就人心不齐的军队更加涣散。导致被众叛亲离,最终政权被将士们推翻,实在是让人心生感叹。也许他也清楚如果这次没有一举攻下南宋,再想打就难了。
这次战争的胜利,有很多客观因素造成,但不管怎样说,战争的胜利都离不了虞允文。如果不是他当时眼光独到、组织迅速,也许等不到主将杨显的到来,南宋就沦陷了。
自古以来,书生拜相名流千古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孙吴、诸葛亮、周瑜等。但像虞允文这样以书生身份,在两军交战紧要关头,自命统帅,并率将士们奋勇杀敌,最终还取得胜利的实属罕见。他在生死关头敢于拼搏、勇于奉献,为民族而战斗的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