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之前,点击一个小小的
关注
,不但能给您带来别样的融入感,更能便于您与他人的交流和探讨,十分感谢您的鼎力支持。
鸠山首相因病引退以后,继任的石桥湛山首相乘“日苏邦交已经恢复,下一个该解决日中问题了”这一高涨的舆论形势,表现了积极的姿态。
但石桥在任仅两个月就因病辞职,
岸信介内阁上台了
(1957年2月)。
岸信介首相匆匆就任,遍访了东南亚六国和台湾。在
台湾对蒋政权叫嚣“反攻大陆”表示同情
。
随后,立即飞往华盛顿,与
艾森豪威尔总统
举行会谈,赞颂了
“日美新时代”
。这些都是杜勒斯发表旧金山演说之前不久的事。
第二年,1958年春,正当岸信介内阁对待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的做法,使得中国的对日态度强硬起来的时候,
在长崎发生了扯下中国国旗的事件
,
包括贸易在内的中日往来陷于中断
。
从北京政府成立到七十年代初为止,在这二十年里,1954~1957年是中国对日态度最灵活的时期。可是,
日本政府错过了这一可贵的机会
。
从那以后,日本
仍然没有做出任何努力,以致未能打开局面
。
就这样,迎来了1971年7月的“
尼克松冲击
”(发表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总统自己计划访问中国)。
旧金山媾和的欠缺之一已由
日苏复交
弥补。
可是,作为另一个欠缺的日中关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就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新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从五十年代后半期到六十年代的事
。
之所以不能和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不仅只是停留在没有解决过去的善后的意义上,
而是受到国际条件的限制
。
其最重要的国际条件是,日本要通过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亚洲政策整体的一环,
来获得在西方阵营的地位,并在东南亚寻求经济出路
。
以五十年代中期为分界线,
东西方冷战至少在军事方面高潮已经过去
。
可是,作为冷战高峰期的产物,
旧金山体制的基本结构
,却一直继续到七十年代初。
可是,与这种基本结构的不变性质相并列,
还必须注意到在另外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重要变化。首先是日美关系的重新调整
。
日本人民对于“半独立”的现状感到抑郁
,以及基地斗争和希望改善对苏、对华关系的形式,使政府的
亲美路线开始动摇起来
。
保守势力为了应付国内这种无论如何也要从占领状态下摆脱出来的政治气氛,必须从猛烈抨击对美从属政策,争取舆论同情的左派那里,
夺回民族主义的象征性支持
,从这一意义来说,
取消安全条约的不平等性成为亲美路线本身的课题
。
鸠山内阁成立不久(1955年8月),重光外相随同执政党(民主党)的岸信介干事长和被称为鸠山身边第一实力人物的河野一郎农相访问了美国,
提出修改安全条约和行政协定,归还冲绳、小笠原等,这些就是为了应付国内政治气氛的最初表现
。
最后的结果是,
杜勒斯国务卿拒绝了日方要求
,相反,
还督促日本迅速增强防卫力量
。
这个课题一直拖到1957年
岸信介首相访美,以及藤山外相和杜勒斯在1958年秋天会谈以后,才具体谈判修改安全条约
。
旧安全条约使美国有驻兵权
,而且,根据行政协定,承认有关美军军队配备、过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特权,
但是,
美国却不承担日本防卫义务
。
根据驻日美军的行动情况,虽然可能会使基地提供国日本的安全遭受严重影响,
而日本方面却没有任何发言权
。
这就是所谓与独立国之间的条约不相称的“单边性质”美国不仅仅在对付从外部来的武力攻击时,而且,对于
“大规模的内乱和骚扰”都可以动用美军
,这样的规定是损害日本独立的实质的。没有确定期限的驻军也是一个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在1960年1月签订的新条约中,
明确了美国对日本承担防卫义务
;规定关于驻日美军在采取某些行动时,应事先与日本政府协商;删掉内乱条款;同时确定了十年的驻军期限。
关于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的安全条约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