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傅柏翠:福建上杭县蛟洋人,生于甲午战争时期——1895年,去世于改革开放之后的1993年,享年98岁。
他曾被伟人称之为先生,他曾被开除党籍,后又重新加入党籍;一边为国民党进言献策,一边又为附近红色游击队提供庇护;
但今天我要讲的不是这些颇有争议的传奇故事,只讲讲他在民国时期为探索乡村建设的道路不惜分掉自家田地的故事。
1930年,傅柏翠回到了自己家乡——
蛟洋。他决定综合自己年少时在日本的留学时学习到的日本乡村建设经验及苏维埃政权学习到的均分土地相结合,试图在乱世之中探索出一条新的乡村建设之路。
首先第一步:他搞了500条枪!
第二步:首先革掉了自己家的命。傅柏翠家本就是
蛟洋最大的地主,先从自己做起:把自己家的田地先给分了。
第三步:然后再逐一说服周边41个村的其他地主将田地拿出来给分了。
第四步:开始乡村建设实验——“平均地权,独立自治”。
平均地权:以村为单位按人平均分配,计口授田。
独立自治:
他
只求固守蛟洋,拥兵自卫,决不向其他地区扩展,既不与红军开战,也不接受国民党政府管辖,在蛟洋-古田为中心的古蛟地区成为“不共不和”的独立王国。
他游走于两党之间:主张“农民要土地,要自由,要和平,不要阶级斗争,一切以农民利益为中心”。
他成立了乡村建设委员会,制定了古蛟农村的“三年发展计划”、“五年发展计划”。
1927年,建设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村银行——上杭县蛟洋农民银行。
1933年,集股创办各种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
在分完田地,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后,傅柏翠又从社会治安、教育、社会保障、服务业和工业上全方位推进乡村建设:
教育方面:他创办《古蛟报》、开办平民学校、举行农民夜校和农村教育社;
社会治安方面:在古蛟地区推行义务兵役制度,建立哨卡,组织乡勇剿匪夜巡;
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创办敬老院、残疾院,建立乡村医院、
在民生工业方面:修路筑桥、架设电话线、设立邮政代办所,并开办各类小型工业企业。
在那个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年代,古蛟地区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这里耕者有其田、群众安居乐业,没有盗匪,没有赌博,没有抽鸦片,不拜菩萨,婚姻自由,义务服兵役等,一直维持了二十多年,直到全国解放后。
时至今日,教育兴农的理念依然仍在古蛟地区代代流传,下方图二、图三为2022年蛟洋村关工委(关工委: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发放奖学金的新闻图片。
乡村振兴的百年大计,最早可以追溯到百年的民国时期,需要传承,也需要我们一代又代人脚踏实地的干下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