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国号为汉,却为何被称为蜀国?其实也贬低了魏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自立,改年黄初,史称魏。

成都的汉中王刘备得到了汉献帝被害的谣传(实则被废为山阳公),立即为汉献帝“

发丧制服

“,追谥其为”

孝愍皇帝

”。

次年(二十六年,曹魏黄初二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其称帝文曰:”

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惟神饷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可见刘备仍是沿袭汉号。那为何被陈寿及后世称为蜀国呢?

01

这首先简单说一下中国古代“

“的称谓。

众所周知,朝代历史起源于夏商,但缺乏更多史料支撑,严格来说,第一个正式王朝就是周朝。

周天子分封诸侯,就生出了诸侯国。如此看来,天下统一称王朝,国是王朝下的封国。“诸”就是多的意思,所以,同一时期的国肯定就不止一个了!

战国时代,秦国征服了六国,统一了天一,便成就了秦王朝。

时间到了汉朝,王国就比王朝低了不止一等!自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王国拆分成侯国,很多分封国就跟一个县差不多大甚至于更小了。

东汉末,天下分为十三州,州下辖九十八个郡国,其中七十一个郡、二十七个王国。

而侯国便不记其数了,比如刘备最早封的平原相,平原就是一个侯国,如是说君是一国之主的话,“相”就是中央政府派来监视国君的最高行政官了。

02

曹刘孙三分割据天下,魏蜀吴纷纷登坛称帝,却也都只能算作王国了。

即便魏受汉禅,即便被奉为正统,也只能是魏国,而羞于称魏朝了!

但后来规矩被南北朝搞坏了,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都大言不惭称起了王朝。

而两宋始终未能统一中国,更是号称大宋王朝!

所以,曹魏政权其实是受到了历史的冷遇!

03

回头再说蜀汉政权,其所统治区域虽仅益州部一州之地,但其实地域甚广,下辖十二郡,是当时最大的州之一了(凉州同为十二郡),几乎包括了整个西南地区!

蜀郡、巴郡、汉中郡为最重要的三个郡,而蜀郡是其京畿之地。所以,陈寿想了很久,如果称其汉国不合适,大概也只能最好沿用自古有之的蜀国称号了。

陈寿承认了曹魏的帝号,而抹去了刘备和孙权的帝号,只称其为国主,而对刘备和刘禅更是干脆称先主和后主,相当于是彻底否决了其汉国号,也算是对魏晋的正统地位最有力支持了!

由于曹魏的建立很不光彩,所以,后来的反对者众多!

仅仅几十年后,东晋的习凿齿就写了部《汉晋春秋》,承认了蜀汉政权对汉王朝的合法延续性。而对后世影响更大的《资治通鉴》和小说《三国演义》都称刘备为汉主,也算是给刘皇叔正名了,但蜀国的称谓终究是沿用下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