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原本在日本留学的鲁迅之孙周令飞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与湾湾恋人于台北完婚。
他一同留学的妹妹周宁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消息后,如五雷轰顶,马上从东京致电父亲周海婴、母亲马新云。
父母马上向广电部领导汇报,又向主管留学的国家教委汇报,向熟悉的老首长、主管台海关系的廖公汇报。
廖公开始以为婚礼在香港举办,说了几句宽心话,但在得知二人婚礼在台北举行后,也是倍感压力。
台湾媒借此炒作,对周令飞这一行为给出了“叛逃者”“投奔自由”的说法。
广电部长找周海婴谈话,严厉训斥:
“周令飞的事情,你知道不知道这是叛逆行为?政治影响极坏,你负有教子不严的责任!”
并让他马上声明,宣布与周令飞脱离父子关系,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内不会见任何记者,短期内不能出国。
出生于1953年的周令飞,是鲁迅的长孙,且长相酷似鲁迅,从五官到神态,再到那一抹招牌式的小平胡,俨然就是隔代遗传的典型。
但是,“鲁迅孙子”的光环曾让他一度非常抗拒。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从来都不用他的名字来叫他,而是直接叫他“鲁迅孙子”。
当兵的时候,他本以为会远离这一光环,但人们很快就知道了他的身份,于是,人们依然会叫他鲁迅的孙子,
甚至在分配去处的时候,他也被分到了卫生所,就是因为鲁迅先生曾经是学医的。
部队如果有什么宣传文章要写,战友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周令飞。
但是,与他的父亲周海婴一样,周令飞即使熬上半宿也写不出几个字,于是他的上级递给他一支烟,他说自己不会抽烟,对方却连说不可能,因为鲁迅先生会抽烟。
个性极强的周令飞,在1979年国家允许自费出国留学后,就想着出国深造,远离爷爷的光环,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但这并不容易。
首先,他并不符合公费留学的标准,而且鲁迅的孙子自费出国,似乎有失国家体面,所以一直批不下来。
最后上面想了个变通的方法,叫做“公派自费”,才使周令飞兄妹如愿于1980年赴日留学。
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周令飞结识了来自湾湾的女同学张纯华,并为爱情做出如上大胆决定。
不过,他也知道此事极为敏感,为此他发布三点声明:
1、此举纯粹是为了爱情,并无别的企图;
2、此事与父母无关;
3、因为两岸关系还比较敏感,因此自己退党。
到了对岸后,周令飞起初在岳父开办的百货公司工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百货公司倒闭,夫妻二人失业了。
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夫妻俩为了生计,只能在街头卖爆米花谋生。
此事被一些媒体报道出来后,引起了轰动和讥笑。有人说他“丢祖宗脸”。
周令飞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自己靠劳动吃饭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也没有对不起祖先。
当然,周令飞到了那边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让对岸对鲁迅作品产生了兴趣。
在这一时期,有人为了牟利,甚至不顾当局不许进口大陆书的禁令,利用水运或航运引进人民文学出版社16卷本《鲁迅全集》,价格随之暴涨。
对岸甚至掀起了一股盗印鲁迅作品的热潮。
1999年,周令飞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协助父亲开展宣传鲁迅文化的工作。
此时,他也终于对自己的身份释怀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