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古代战争中要攻取敌方的城池,攻守双方往往会运用各种各样的器械进行攻城和防守。
其中主要包括冲车、渡濠器具、投石车等。
其中以云梯、巢车、地听等历史最为久远。
古人运用这些器械作为进入敌方城池的中介,以实现自己发动战争的目的。
诸如云梯等独特攻城工具的应用,与我国古代的战争技术水平有着紧密的关联度。
云梯的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一直古代的攻城战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这不禁让人疑惑,梯子作为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一种日常工具,为何能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作用?
古代攻城用梯子,为啥守城士兵不直接推倒?反而用石头砸。
真实历史可没电视剧演的那么简单!
古代战争中攻城梯子的发展
从先秦开始,战争中就频繁的使用梯子,而且其技术也相对进步。
战国时期的攻城梯,已经设计为由车轮、梯身、钩子等部分组成。
可以勾住敌方城墙的边缘,利用车轮移动,发挥了固定与灵便两个作用。
在攻城时用梯子,主要原因是进入战国以后,作战方式发生了改变。
原来以车战为主变为以步兵作战为主。
而且这一时期,一改春秋时喜欢在原野作战的风格,城池作战更为频繁。
城邑关卡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改进对城池要塞等的攻击器械逐渐为人们重视。
到了后世,在战争中使用的梯子得到了颇多改进。
战国时期的攻城梯,虽然初具雏形,但是这一时期的攻城梯,形状较大,还需要人力在后面推,梯身甚至需要三个人同时托扶才能保持稳定。
在使用上还较不便捷,行军打仗拿着它也是一种拖累。
发展的唐朝,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
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梯,节长丈二尺有四
。”
唐朝的攻城云梯下面装有六个轮子。
“
有上城梯,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
。”
这种梯子能够牢牢的固定住梯子的下端,设计出主梯和副梯,顶部装有辘轳,可以自由的在墙壁和地上移动,不需要人用肩膀在下面扛着。
这种设计,可以简化战争过程中士兵架设梯子的过程,缩短相应的架梯时间。
这种改进,对于士兵使用云梯具有很大的好处。
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作战时,在敌人脚下架梯子的危险和困难。
同时也能防止守城敌军对云梯的破坏。
比起战争中其他的攻城工具来说,云梯能够使士兵迅速的登上城墙,打入敌人内部。
而其他的工具的效率则相对弱一些。
以破开城门为例,古代的城门作为防御的一道防线,坚固异常,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破开。
到了宋代,“
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
”。
在形制上,还部分继承了唐代“中施转轴”以转轴连接。
在车的四方“以生牛皮为屏蔽”,车的内部“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同时对梯身进行了一些防御设计。
这种梯子“飞梯长二、三丈,首贯双轮,欲蚁附则以轮著城堆上。”
采取折叠式结构,比起唐代的云梯更为便捷。
副梯部分,采用了竹材料,“竹飞梯用独竿大竹两旁施脚滥以登”,也更为轻便,易于携带。
由于战争的需要,使云梯的技术得以不断改进,这是云梯能在冷兵器时代得以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
古代为何以梯子攻城
云梯的使用,是古代冷兵器时代作战的重要器械。
作为一种近距离作战的器械,能配合着诸如强孥等远距离作战工具,实现夺取战争胜利的目的。
由于城市的夺取,从战国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这一因素,促进了攻守城池的工具得到长足发展。
守城一方,致力于城防建设的坚固和完备,发明了一系列的是城池防守工具。
同时守城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后世对城池的防御体系的建设的重视,为敌人攻取城池增加了难度。
作为攻取城池的一方,为了应对城池防御的逐渐坚固和完备。在攻取城池的方法上也越来越先进。
为了争取更快的破坏城门,打入城池内部,以实现军队的长驱直入、速战速决。
诸如攻城云梯等器械被发明改造出来适应攻城的需要。
作为一种登城的工具,用梯子作战的最早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墨子·备蛾傅篇》载:“
遂以傅城,后上先登
。”
士兵在梯子上,犹如蛾蚁攀附于滕蔓之上。
云梯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工具,制作成本和材料都易得,且十分耐用。
云梯自身的结构简单,材质取材方便,多用木头或竹子,重量很轻,便于在行军中携带。
同时,云梯的受力范围大,牢固可靠,比较耐用。
这些特点,使云梯可以在战争普及。
它本身的功能,也凸显了作战效率。
因为士兵架梯子之后,可以迅速掩护士兵登上城楼。
作战时,士兵将攻城用的云梯推到城下,达到目的地之后,隐藏在车厢后面的士兵从车门鱼贯而出。
部分士兵从车后登上车梯,将上半截车梯向前翻倾。
专门的士兵从梯顶引下四根粗绳索,从四面控制上节车梯的翻倾动作。
之后,准确的把梯子放到城头,用钩住城墙,然后士兵就梯子上到敌方的城墙,实现强行登上城墙的目的。
除了攻城以外,云梯还具有侦查的作用。
《史记索隐》载:“
梯者构木瞰高也、云者言其升高入云,故曰云梯;械者器也,谓攻城之楼橹也
。”就是说可以借住云梯来观察敌人城池中情况。
其他文献也多有记载云梯的侦察作用,《通典》中记载:“
飞于云间,以窥城中
。”
《武经总要》、《武备志》亦载:“
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故曰云梯
。”
云梯具有的攻城、侦察作用对作战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这也是古代战争多使用一些简单的飞梯的缘故。
而且梯子的好处在于可以城墙的多个地方架设梯子。
顺着梯子爬上的过程中,会分散城墙上士兵的注意力和兵力。
为后续的士兵赢得作战时间。
能够减少双方对峙时间,攻破敌方的城防。
因此,云梯的功能和本身的特点,是它在战争中获得青睐的关键。
守城士兵如何防御攻城梯
有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梯子,能在战争发挥作用。
古代守城的士兵直接推倒攻城的梯子,或者把爬上来的敌军推下去不就好了?
实际上,这个过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
首先,梯子的设计逐渐的复杂,更加的适用于战争。
前面提到的唐朝云梯就是一例。作为战争器械,攻城的云梯配着着防盾、绞车、抓钩等。抓钩抓住城墙,士兵们想把梯子推倒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作战时士兵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对付云梯上。
因为在一个战场上,敌方会出动数目非常多的云梯,“
置三二十具,如飞梯、板屋之类
。”
在城墙的各个方面进行强制登墙。
巢车
这种作战策略,一是可以迷惑对方,分散敌方注意力。
二是分散城墙上的守卫兵力。
并排使用的多架云梯,一旦出现一个缺口,守方往往防不胜防。
除了攻城的云梯,战场上敌方还会用弓箭投石器等攻城。
士兵要防御的对象太多,不可能集中精力对付云梯,这也是防范的一个难度。
那么对付云梯的方法都有哪些?
在战争中总结出对付云梯的办法,主要有用石头砸,用大火烧,用滚烫的热油浇,用弓箭射等。
因为这种方法往往可以对连串的士兵进行物理伤害。
比如石头,石头的杀伤力让爬梯的士兵难以抵抗,基本上一击致命。
而滚烫的热油,可以对梯上、梯下的士兵进行大范围的驱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能见到守城一方用石头、热油等对梯上的人进行回击。
结语
云梯作为冷兵器时代,在明朝以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宋朝开始的火器的发明和应用,对冷兵器时代的器械是一大冲击,明代以后云梯便逐渐被抛弃。
古代用梯子作为攻城工具,是我国古代军事战争的一个特色。
攻守双方在应对和使用云梯等工具,往往不像大家平常想象的那样简单。
作为攻方,所使用的云梯实际上较为复杂,要登上对方城池也比较困难。
作为守方,要对付地方的云梯也不容易,在古代技术落后且物质条件并不赋予的情况下,能应用石头、热油、大火等方式,凝聚者古人对生活的观察与应用。
参考文献
《史记索隐》
《通典》
《武经总要》
《武备志》
《左传》
《墨子》
《周礼》
《旧唐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