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的功绩在于,在吕雉临朝称制的期间,国家依然在进步,百姓也都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概是因为吕雉杀戚夫人的手段太过狠毒,所以后世人都认为吕雉是一个狠毒的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吕雉的狠毒手段大多都维护了当时的统治。
当一个女人站在了政治历史舞台,我们就不能从单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讲,吕雉的手段确实非常狠毒;但是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讲,吕雉作为一个统治者,对内安定百姓,对外守护一方。在吕雉统治期间,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以及军事能力,都没有退步,这就是吕雉的功绩。
虽然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不同,不能轻易的加以评判,但是单从对百姓的角度来讲,吕雉带给百信的生活,确实比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施政期间要好上很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老百姓的心中,什么样的官是好官?什么样的皇帝是好皇帝?
从有几个很重要的点,可以加以评判。一,社会整体百姓的生活质量。二,社会整体的公正客观性。三,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引导和活跃性。四,士农工商的秩序性和自由度。
如果将秦始皇统治阶段,汉武帝统治阶段,和吕雉统治阶段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从整体中来讲,吕雉不知道甩秦始皇,汉武帝几条街。
秦始皇统治期间,几乎是啥啥都不行,在苛捐重税的大背景在,老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秦律制定的奇形怪状。比如,百姓不允许私藏百家书籍;不允许私藏兵器;残忍的连作法;如果犯法以身高确定成年与否;男人不能哭,不然要送官府,等等。
在秦始皇的统治期间,整个秦朝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恐怕当时的百姓最奢侈的愿望就是能踏踏实实的吃顿饱饭了。
如果我们拿秦始皇统治期间做对比,有失偏颇的话,那么我们来拿汉武帝来举例子。
总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历史上汉武帝拥有很突出的功绩,比如驱逐匈奴,夺回失地;打开丝绸之路,开启文化和贸易的交流。看起来在汉武帝统治阶级,老百姓应该是过的不错的。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汉武帝的这些功绩虽然确实能够造福后世,但是在汉武帝统治阶段,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好。
之前我们不是说,汉武帝在位期间,驱逐匈奴,夺回失地;打开丝绸之路,开启文化和贸易的交流。但是这些政策对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无非是地盘更加大了,老百姓知道和见到的东西多了些。
但是老百姓知道和见到的东西再多,没有钱去买来享受,接触不到,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连锁店效应导致的问题,比如汉武帝要打仗,打仗要很多钱用来招兵买马,虽然汉朝先辈攒下了很多家底,但是汉武帝要打好多年的仗,所以银子还是不够花,银子不够花了怎么办呢?
汉武帝竟然从诸侯王,文武大臣,罪犯,百姓手中抢银子。用加税,制定能收到罚款的法律条规,用各种办法筹集银子,虽然汉武帝确实筹集到银子了,但是久而久之,社会就发生了一个问题,整个社会肉眼可见的变穷,连国家都没有真正的富起来。
汉武帝压榨百姓,再拿着压榨出来的银子去打仗,钱都花了,国家当然不会有钱了。百姓生活的很穷,经常吃不起饭,吃不起饭就会怨恨汉武帝,所以汉武帝时期发生了很多民间起义和暴乱。
综上所述,无论在位君主,建立了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对百信来讲,能够让他们衣食丰足的君主,才是好皇帝,这一点对生活最底层的老百姓来讲,非常这个重要,而这一点,吕雉做到了。
史学家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称赞吕雉,“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可见,在吕雉统治阶段,百姓确实过上了安定,并且衣食丰足的生活。
一开始吕雉或许是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但是从吕雉做了皇后之后,她就不简简单单的是一个妻子和母亲了,她从幕后默默走上了政治舞台
吕雉走上政治舞台之后,拔刀手刃的第一刀,就是协助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和魏王彭越。或许是因为吕雉杀韩信和彭越的手段太过残忍,让后世人只记住了吕雉的狠毒,却忘记了,吕雉杀掉韩信和彭越是为了维护汉朝的稳定。
如果韩信和彭越还活着,以韩信的战斗力,可能汉朝会再次被推翻,真到了那个时候,老百姓还会饱受战乱之苦,整个中华历史都将被改写。
吕雉第二刀动的的是,戚夫人和吕雉,从吕雉和戚夫人的关系的角度来讲,吕雉杀戚夫人完全是出于私人恩怨,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存在,又的的确确是汉朝的安全隐患。
作为统治者,统治者的敌人,如果起兵谋反,会扰乱汉朝的安定。那么他就是整个国家的敌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吕雉除掉戚夫人和异姓诸侯王都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史料记载汉初大将卢绾曾经评价吕雉“
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
”。在这句话中,诸侯王指的是戚夫人和刘如意,以及刘恢,刘友,等诸侯王,功臣指的是韩信,彭越。
而吕雉除掉这些人都是有原因的,除此之外,吕雉统治期间虽然打压一众开国功臣,但是却并没有杀掉任何功臣。
这一点正好说明了,吕雉是维护汉朝稳定才除掉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
因为吕雉是作为辅助者的身份,辅助汉惠帝刘盈才能掌权的,所以在史料中,无法区分哪些政策是吕雉决定的,哪些政策是刘盈决定的。但是总得来讲,吕雉在位期间,确实给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
从上面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我们来进行分析吕后统治期间社会状况。(一,社会整体百姓的生活质量。二,社会整体的公正客观性。三,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引导和活跃性。四,士农工商的秩序性和自由度。)
一,从上面司马迁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百姓的生活质量确实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后世的角度上来讲,吕雉的统治不过是延续刘邦在位期间的样子罢了,在这里我们要进行反驳。
从秦朝时期到刘邦统治期间,百姓的税收一直都没有变,刘邦只是更改了法律条令,直到吕雉母子上位之后才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将百姓税收改成十五税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吕雉不单单是继承者,还是开创者。
吕雉在位期间修正了很多不合理的法律条文,比如,废除连坐法;建立赎罪法;废除刘邦在位期间,商人不得穿丝衣,不得坐车等一系列打压伤人的条例。这些便是改革创新,给百姓带来更加公正客观,宽松的社会环境。
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曾经焚书坑儒,禁止百姓藏百家思想的书籍,极大的限制百姓的思想进步。吕雉在位期间开始允许百姓藏书,开放百姓学习各种学派思想文化,从吕雉统治阶段开机,学派文化再次焕发出生机。
吕雉统治阶段经常发生地震和火灾,吕雉每次都能安抚百姓,及时的解决问题。如果吕雉统治期间,吏治腐败的话,即使吕雉做出了正确的安排,底下的官员的效率也会打上一个折扣的。
可见,吕雉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各行各业井然有序,和谐发展。
最后一点要为吕雉正名的是,后世人认为,吕雉开启了外戚专政的先河,吕雉重用外戚完全是出于私信。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这个要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况来判断。
毕竟吕雉重用外戚是发生在刘盈去世之后,这一点很重要。
大家想一想,在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里,还是家天下作为统治阶级,男主人死了,似然是女主人带着小儿子顶上,后来小儿子死了,吕雉作为女主人,能轻易相信一群虎视眈眈的诸侯王和文武大臣么?
和一堆外人比,自然是自己家人更值得信任。如果吕雉真的处于完全处于私心的话,根本不必等到刘盈去世之后才提拔自己娘家人。
至于吕雉将吕家的女儿嫁给刘姓诸侯,在后世的角度来讲,吕雉这是为了吕家的荣华富贵,强行将吕家和刘家进行捆绑。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确实是监视和控制刘姓诸侯王,维护汉朝统治。
只不过因为吕雉是个女人,所以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控制诸侯王罢了。
后世人称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最后跟大家普及一下,什么叫临朝称制,“制”就是皇帝的命令。古代后妃是不能上厅堂的,吕雉打破常规,以太后的身份直接参与朝政,发号施令。
虽然吕雉在位期间也有很多错误的命令,比如跟已经和解的南越国开战,但是总得来将,吕雉作为一个女人,不比男性统治者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