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古代讲究的是一个血浓于水,在官场一人显贵,那么家里的兄弟们也会得到相应的提携。唐宋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就占了三个,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苏轼和苏辙两人一同进京赶考,两人都得到了重用。苏轼的官途可谓是十分坎坷,一共被贬三次。
第一次反对王安石掀起的“新法改革”,他的公然反对树立了很多敌人,众人将他写的诗词拿出来说事,乌台诗案便定了苏轼的罪责。第二次则是因为政治理念不合,苏轼在朝为官被打压,贬到了惠州。第三次新法的团队掌握了朝政,对苏轼一党支持旧法的官员自然是要清扫一波,苏轼就在一次被贬。苏轼三次遇难,苏辙都出手相救,若是没有苏辙可能苏轼在第一次就被斩首了。后人都说苏辙一生都在忙三件事:升官、散财、救哥哥。
第一次乌台诗案时,苏轼即将问斩,苏辙一首《为兄轼下狱上书》以表愿意辞去官职抵消哥哥的罪责,就此保住了哥哥的性命。新皇帝上任后,苏辙短短一年便从右谏做到了户部侍郎之位,深的皇帝信任。后面又坐上了宰相之位,有了宰相的身份,朝中官员即使不喜欢苏轼,也不敢随意动他。
苏辙对哥哥是极好的,苏轼喜欢四处游历,他又没有多少存款,都是苏辙给他的经费,苏轼的一生也没有为了金钱而发过愁。可以说苏轼是走上文学塔尖上的人,苏辙是被逼上权利巅峰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