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张骞是民族英雄吗?

#历史开讲#

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张骞被誉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但西汉时期西域是指今天的甘肃敦煌以西、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中亚一带,当时这里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有的从事农业生产,有的过着游牧生活。如今这一带基本上都是中国境域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那么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张骞还算是民族英雄吗?

公元前二世纪初,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甘肃敦煌以西、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中亚这一带地区,设官监视,征收苛税,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

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想联合西域的大月氏(rouzhi肉支)和乌孙,两面进行夹击。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郎官张骞率领随行人员一百多人,向西进发。他们刚走出甘肃临洮,就被一队匈奴骑兵扣留,押送到匈奴单于王庭(约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囚禁了十多年。匈奴单于对张骞威逼利诱,他始终没屈服。后来趁匈奴人的疏忽,逃了出来。他向西走了数十天,到达大宛(即费尔干纳)。

大宛知道汉朝富强,正想和汉朝友好往来,见张骞到来,十分高兴,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根据张骞的要求,派向导和翻译送他到了康居(在大宛北),再由康居转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占据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故地。他们在那肥沃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不想再打匈奴报仇了,并认为汉朝离大月氏太远,结成联盟实在困难。张骞见事不成又从大月氏到大夏,在那里停留一年多,也没有什么结果,只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人捉去,拘留一年多。到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死,发生内乱,才逃了出来,返回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经过13年,跋涉万余里,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地形物产和政治军事情况。汉武帝十分重视张骞的报告,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做皇帝的参谋。他的向导堂邑父被提拔为奉使君,成了有功之臣。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大使团,每人准备两匹马,携带上万头的牛羊,以及价值巨万的金帛货物,到达乌孙。在乌孙,张骞派遣副使若干人,分别到西域其他国家和地区去。汉朝与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正式开始交往了。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各国,受到热情的接待。西域各国都愿意和强大的汉朝发生联系。在这以后,西域一些国家陆续派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来到长安城。西域的葡萄、石榴、西瓜、大蒜、元葱、胡萝卜、蚕豆、黄瓜、芝麻等,先后传入汉朝。大宛的“汗血马”也在那时候大量涌入中原。汉朝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等精美工艺品以及掘井法、冶铁技术等都先后传至西域,促进了中亚、南欧和北非等地经济的发展。

那时候,西汉和西域各国来往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络绎不绝。随着汉朝经济的发展,汉朝的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亚和欧洲。其中,最使商人和贵族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丝绸。当时欧洲人把中国的丝绸称做“大也勃儿”,意思是“和真的一样”,把中国称做“丝国”或“绢之古国”。据公元一世纪的欧洲人记载,中国的丝“织成锦绣文绮”,“裁成衣服,光辉夺目”。有一次,罗马的恺撒皇帝,穿着中国丝绸缝制的长袍去看戏,大臣们认为那是破天荒的豪华。从此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都争购中国丝绸,以显示自己的荣耀。他们把中国的丝绸,当作至宝。

汉朝到中亚的商路称作“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是:从汉朝的首都长安出发,向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到敦煌分成两北两道。南道,从阳关西行,沿昆仑山脉北麓,经楼兰(今新疆若羌)、于阗(今新疆和西南)、莎车等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伊朗高原东北)、条支(今伊拉克或阿拉伯)、大秦(罗马帝国)等国。北道,从玉门西行,沿天山山脉南麓,经车师前王庭(今新疆吐鲁番西)、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前苏联境内),再往西达奄蔡(今里海、咸海北)。

后来,汉朝为了继续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往来,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个郡,派兵防守,保护商路,并设置了专门供汉朝使者和往来旅行人休息、补充生活必需品的处所,大大方便了使者和商人。

“丝绸之路”的建立,对于发展我国古代的封建经济、促进我国同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汉朝与中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张骞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这是无疑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