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元月2日,邓小平参加了“运筹与健康”杯老同志桥牌比赛并获得了冠军,被授予“桥牌大师”的称号。这个比赛是由他本人在1984年发起的。邓小平已经88岁,但仍然相当健康。比赛结束后,大厅里洋溢着喜气,这一称号是职业桥牌全部六个技术等级中的第三。
半个月后,邓小平登上了前往南方的火车,他试图让中国的改革新政成为永久性的,至少要“一百年不变”。这次旅行充满激情,使得中国恢复了活力。在离开深圳时,邓小平在众人面前要求深圳市委书记加快改革进程。这种言谈风格让人想起他的绰号“小钢炮”和“钢铁公司”。
与当时普通民众的印象不同,“南巡”的目的不仅仅是促使改革加速,更是保证改革的持续。在电视上看女子体操的小运动员比赛时,邓小平总是说:“稳一点儿。”在关于改革的论争最为激烈的1991年,他没有表露出过多情绪,直到1992年才开始他的旅行。
这次重要的旅行也带有轻松的逸事色彩。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第一次见到了“发财树”,他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他还登上了深圳的高楼,眺望了香港,并在珠海登山时选择了新路,因为他从不走回头路。
在深圳、珠海、广州和上海,邓小平一再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反复强调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更加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则是:“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这次旅行是秘密的,即便是在香港媒体已有报道的情况下,邓小平本人也没有同意新华社发布消息。毫无疑问,邓小平的南巡之旅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正是由于邓小平的南巡之旅,中国才得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今天的中国,邓小平的南巡之旅仍然被广泛地讨论和研究。许多人认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和南巡之旅的经验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992年6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一次内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而邓小平则表示同意正式使用这个提法,并认为可以用在当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在中共十四大上,原本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则被更为明确和具有改革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
回溯到1979年,邓小平头像第二次刊登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当时,《时代》周刊曾发文称:“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能够来个180度大转弯,如同让航空母舰在一角钱硬币上转圈?”而到了1992年,《南方周末》则发文称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杂志封面上,但这次的文章标题是“航空母舰在13年里的第二圈”。
#历史开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