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陈天一是擒黄龙天才,治理黄河有大功,结局却很悲惨,为何?

《天下长河》热播,好评如潮。

追全剧毕,剧中人物个个出彩,陈天一是其一。

陈天一在历史上真有其人。

陈潢(1637年~1688年),字天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治河名臣。

自幼不喜八股文章,年轻时攻读农田水利书籍,并到宁夏、河套等地实地考察,精研治理黄河之学。

1659年,陈潢22岁。河道总督靳辅路过邯郸,看到陈潢的题壁诗,发现陈潢才学过人,遂礼之入幕,协助治水。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靳辅、陈潢被人以“屯田扰民”的罪名参劾而遭撤职。

"解京监候”,未入狱,在北京怀恨而死,

年仅51岁。

陈潢在治理黄河方面展示出过人的天赋,不管是神武的康熙帝,还是并肩作战的总督兼知己

靳辅,以及黄河两岸广大百姓,众口一词,对他的评价:河伯转世。

有书记载,"

由于陈潢等人指导有方,在他负责治河期间的

黄河安澜

无患。"

一个治理黄河的功臣,一个无心政治,无心做官,只想擒黄龙的人,为何犯罪撤职,抑郁而死呢?

剧中人物和真实的原型很像,之所以结局不好。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原因之一,经济因素。河道治理是个职业风险比较高的行业。

古代,治理黄河乃浩大工程,河务官员是一个肥差。

朝廷大把大把银子往水里砸,治河的钱如流水。

钱多,就容易惹事。

很多官员都盯着这块肥肉。如大权在握,权倾朝野的索额图,明珠。

河务管理涉及朝廷,黄河所经之处的地方官员,沿岸百姓,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剧中许多冲突,都是银子引起的,刚开始修河时,户部总是不愿意拨付银两给靳辅。

皇帝甚至动用自己的小金库,不遗余力地支持靳傅和陈潢,火速下拨银两。

结果却是,银子竟然被胆大包天的阿席熙扣下了……

古时候,治河能力有限。老百姓有个默契,认为河水治理好了,那是偶然,治河的人有功;治理不好,会觉得是老天爷发威,惩罚世人。

这些观点让一些责任心不强,或者黑心贪婪的官员有机可乘,修河款经常成为一笔烂账。

陈潢之前,河道官员腐败,总督王光裕与朝中大臣沆瀣一气,挪用治河公款,欺上瞒下,使得一系列工程成为烂尾,导致黄河泛滥,百姓受灾。

陈潢最终被弹劾,"犯罪"起因是因为淤田案,陈潢是无辜的,但是因为案子触碰到了地方贵族和各大集团的经济利益,众口铄金,群起而攻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河务官员在这种是非之地,很少人能安然若素,顺利退出。

"河工不同寻常的工程,不仅是工程技术的问题,而同时还包括了许多人事的,经济的以及政治的问题

。"

原因之二是政治原因

皇权之下,所有人都是棋子。

陈潢就是一枚被弃之子。

康熙皇帝一生除鳌拜、平三藩、平叛噶尔丹、统一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功绩斐然,堪称千古一帝。

陈潢恰逢其时,经历了以上很多政治事件的发生。

康熙皇帝知人善用,其统治期间朝廷中出了很多名臣。

纳兰明珠,索额图,高士奇等。

满清八旗刚入关时,根基不稳,康熙对汉族采取的是怀柔手段,提拔了大批汉臣,此举影响到满清八旗的利益,以索额图为首的索党不断向康熙施压。

河务重地,一开始都控制在索党手里。

为了制衡索党,康熙启用寒士纳兰明珠为相。

明珠重汉臣,保汉臣,符合康熙的怀柔政策。

对于皇帝安排的河务人选,汉人靳辅和陈潢,明珠必须保护他们。

明珠不断与索额图扳手腕,争高低,死保治河能臣,

保他们等于保自己。

这原本就是康熙帝的意图。

勒辅、陈潢被动卷入了党争。

政治斗争,池鱼之祸这种事情太多了!

明珠一旦成为皇帝的弃子,即便靳辅、陈潢没有与他结党,没有参与党争,也必然做为结党分子获罪。

经过康熙近20年治理,朝堂势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康熙已经独揽大权。

索党和明珠一派的党争已成了康熙朝内部的巨大隐患,党争把两个皇子也牵扯了进来,再不治理,党争有可能演变为政变。

康熙运筹帷幄,下决心解决党争,在明珠和索额图之中,先拿明珠开刀了。

康熙打击明珠一党,是借河务治理分歧为由头开始的。

明珠被查,那么由他推荐支持的靳辅,陈潢自然逃脱不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康熙心里很清楚,陈潢靳傅的结党罪纯属子虚乌有。

所以对于靳辅只是革职,并未入狱。

陈潢,却一直被关押,甚至,还被动刑逼供,直到病逝。

陈潢的罪名,抗旨。

陈潢死的原因三,也是个人性格所造成的

剧中的陈潢,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为人做事,刚正不阿,心底无私,是个一心想治水的人。

陈潢性格有很大的缺陷,鲁莽,说话没有技巧,丝毫不懂为官之道。

他是治河天才,天才往往狂妄不羁,不拘小节。

他很自信,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

靳辅和陈潢在河道治理多年之后,已经有些居功自傲!

陈潢说,他才是天下最懂黄河的人,是河伯转世;皇帝是外行,其他人就更不懂了。

开始时,康熙爱才,对他百般包容,信任,任凭他口无遮拦,不予计较。

人人皆知,时间改变着一切,一切改变着人们!

人在变,朝局在变,河务也变化了!

一心治理黄河的陈潢,没有改变,依旧我行我素,极度自信。

其实,康熙私下也研读河道书籍。

康熙15年到27年,淤田案爆发前,黄河经过12年的治理已初见成效。

皇帝准备打葛尔丹,国库消耗巨大。

康熙帝想把治河费用节省一部分用作军费。

于是提出一个比较节省费用的治水方案。

陈潢,头脑里装的都是河务,入海口堵塞,海床比河床高,如果挖通淤堵,治标不治本,而且还会造成

海水倒灌

的严重后果,于是他坚决不同意皇帝的方案。

皇帝招靳辅,陈潢二人入宫面议。

陈潢依旧口无遮拦,当面说皇帝不懂治河,可想而知,龙颜何等难堪。

康熙对靳辅说:你们的坚持,让我成了天下的笑柄。

皇帝不是神,是人,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陈潢的性格决定了他敢抗旨不遵,坚持真理。

真理有时不得不屈服于权利!

即便皇帝知道他是人才,有功之臣,即便陈潢的方案是对的,那又怎样。

君心难测,最终康熙还是法办了陈潢。

孝庄太后说:天底下从来都不缺人才。

不得不说,陈潢没有逃出官场的争斗,加上个人的倔强性格,最终成了权利之下的牺牲品。

靳辅虽然被罢了官,在家赋闲三年后,再次得到康熙重用。

临死之前,靳辅上书皇帝,替含冤而死的陈潢恢复了名誉。

后来,沿岸老百姓把靳辅和陈潢的雕像请进了河神庙。

陈潢的功绩被后人永远铭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