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随国少师,战略的失误,致使随楚之战,随国大败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准备率兵进攻随国。先派?章向随国发出最后通牒,而将楚国大军驻扎在随国的瑕地,示以武力威慑。随国派少师出面主持交涉。

楚国亲贵斗伯比向楚武王献策说:东面,不能得志,实在是自己造成的。现在我国扩充军备,以武力凌逼他国,他们因害怕而联合起来同我抗衡,所以很难离间。汉水东面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若自高自大,必然鄙视小国。小国因怨愤便会脱离对随国的依附,这就是楚国的利益所在了。这次随国派来与我交涉的那个少师,为人虚骄,我军可以把精锐都隐藏起来而示之疲弱之师,更加的让他自满。”

楚国大臣熊率且比在一边插话:“随国有季梁在,这样做未必能起作用呵。”

斗伯比道:“这是为长远打算。这位少师,日后会得到他们君主的重用。”

楚武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意见,故意把军容搞得乱七八糟后,才开始接待随国的使节。

这位少师返回随国国都后,果然向随国君主建议赶快发兵追击因交涉成功而撤回的楚军。

随国国君准备采纳,随国大臣季梁忙劝阻道:“上天正赋予楚国强大的使命。楚国军队显得疲弱,引诱我们上当,主公何必急着往圈套里钻?卑职听说,小国所以能与大国抗衡,就在于小国有道义,大国无节制。所谓道义,就是忠于百姓,诚事神灵。主公制定政策时,想到对百姓有利,这就是忠;祝史在向神灵祝祷时,做到对神灵不欺,这就是信。现在是百姓饥饿而主公纵欲,祝史谎报成绩欺骗神灵。卑职无法想像,就这样能把国家治理好!”

随国君主说:“我用来祭祀神灵的牲口既无杂色,又很肥壮,主食亦称丰盛完备,怎能说事奉神灵不诚哩?”

季梁道:“神灵是依百姓的愿望来行事的,可以说百姓是神灵的主人。因此,英明君主总是先团结百姓,而后致力于祭神。

“所以,只有抓紧农业生产,加强道德规范,使百姓相亲相爱,用这些行为来致祭神灵,于是百姓团结,神灵降福,办任何事都能成功。像我国目前的情况,百姓离心,鬼神无主,主公即便能拿出丰盛肥硕的祭品祀奉,哪能祈得福运?主公姑且修明内政,实行亲近兄弟国家的外交政策,也许可以避免被楚国消灭的祸害。”

随国君主听罢季梁的见解后,感到害怕,忙照他的建议行事,楚国果然没有再来攻打。

隔了一年,随国那个少师受到君主宠信。楚国亲贵斗伯比对楚武王熊通说:“可以啦。我们的冤家出了空子,良机不可失掉!’

夏季,楚武王在楚国的沈鹿召集江汉地区列国盟会,黄国和随国君主都没到会。楚国派?章去责备黄国,楚武王自率军队讨伐随国。征随军驻扎在汉水与淮水之间。

季梁建议先向楚国表示降伏:等他们拒绝后,再行应战,这样可以激怒我军,增强斗志,而使那帮强盗因轻敌产生懈怠。”

那个少师对随国国君说:“必须迅速迎击敌人。不然,就会丧失消灭楚军的绝好机会!”

随国君主听从速战建议,立即出兵迎敌。季梁说:“楚国人的风俗以左为尊,他们的君主必定在左翼。主公不妨也在我军的左翼指挥,这样恰得避免与楚国君主正面相遇。把我军主力放在左翼,攻击其右翼,他们的右翼没有良将,必定溃败。偏师一败,势必连累全军离散......

那少师忙说:“不和他们的君主作正面交锋,岂不表示我军不能与敌对等较量?”

随国君主便驳回了季梁的方案。

随军和楚军在随国的速杞决战,随军战败。随国君主的指挥车被楚国大将斗丹截获,本人侥幸逃脱,那个因得宠而在车右担任护卫的少师则当了俘虏。

随国向楚国求和,楚武王打算拒绝。

斗伯比说:“上天已除去了那个祸国的少师,随国还不可能被我们彻底战胜哩。”

于是,楚武王和随国订立了和约后,率领楚军回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