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62年,胡宗南出殡的镜头,儿子抱着灵位,八人抬棺,备极哀荣

说起胡宗南,那真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朵“奇葩”。

从黄埔军校毕业时,身高不足1米6的胡宗南已经快30岁了,才是个见习少尉。战争年代,国共两军中在他这岁数当上师长,甚至是军长的黄埔同学都不乏其人。

可这矮子却是“大器晚成”,成为黄埔毕业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司令、第一个集团军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而且还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前,第一个拿下三颗将军星的高官。

如此,他是号称“老蒋第一门生”,蒋介石经常亲切地称呼他为“宗南老弟”。

可细看看,胡宗南一辈子打仗是胜少败多,能拿出手的战绩好像还真没啥,但这些似乎并不重要。

1962年,胡宗南去世,蒋介石又亲自出面,给他操办了一场备极哀荣的葬礼。纵观蒋介石的手下“爱将”们,能有此待遇的也就是早死一步的戴笠了。

那么,胡宗南到底凭什么本事,能得到蒋介石的如此青睐?

好事不怕晚

胡宗南是浙江镇海人,出生于1896年,比蒋介石小9岁。

因为家里穷,中学毕业之后,没钱再往上读,胡宗南只好回到老家孝丰当了小学老师。

一晃,就到了1924年,胡老师已经28岁了,兢兢业业地当了10来年孩子王。他是有追求的人,于是就竞聘校长,然而,天不遂人愿,是最终落败。

那时,胡老师的世界是灰暗的,已经快“而立”了,可还是一事无成。但老天给他关上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不久之后,他就得知孙国父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于是,胡老师愤然决定南下广州,投笔从戎。

不过,他穷得连路费都是找同学借的。

到了广州之后,胡宗南先找了个便宜的小旅馆住下。当时恰逢国共合作的高潮期,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让这个来自小村子的小学老师是大开眼界。

因为黄埔军校把报考年龄上限卡在了25岁,所以,为了通过笔试,胡宗南先到报名处虚报了年龄。然后,他又买了几本孙国父的“三民主义”理论书籍,然后仔细研读起来。别说,读完之后,他是大感醍醐灌顶,且颇有心得。

没有意外,胡宗南顺利通过笔试,还拿个了个第20名。要知道,当时报考的学生是超过一万。

下一步就是体检环节了。因为胡宗南的身高还不到1米6,所以,和其他考生站在一起的时候,简直是反向的“鹤立鸡群”。

等轮到他时,负责体检的考官根本都没给他量身高,直接就喊了一句“下一个”。这下,信心满满的胡宗南是掉进了冰窟窿。

回过神来之后,胡宗南火冒三丈,当场和考官理论起来,痛斥其以貌取人,浪费国家人才。然后,他又祭出了大杀器,那就是孙国父的身高问题。

这下可是把考官给问住了,因为孙国父也不高,才1米6出头。就在此时,很多考生也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前,帮着胡宗南说话,可考官就是不同意,现场顿时乱成一片。

就在此时,时任军校党代表的廖仲恺正好路过,看见了胡宗南面红耳赤的模样,觉得这小矮子倒是挺有胆量。于是,他走过去,拿起胡宗南的材料看了看,然后大笔一挥:录取!

于是,胡宗南成为黄埔一期中个子最矮、岁数最大的学员。

这考是考上了,但身高却成了胡宗南的一大心病。那时,蒋介石为了拉拢学员,没事就找这个谈心,找那个谈心。胡宗南天天翘首以待,就盼着蒋介石能点自己的名,他好顺便和这个同乡校长攀上关系。

可左等也没他,右等也没他,这该如何是好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蒋介石当时有个习惯,就是早起。每天学员们起床出操的时候,他已经在操场等候多时。

于是,胡宗南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决定自己一定要比蒋介石起得还早,让蒋介石一到操场,就能看见自己矫健的身影。

别说,这招还挺管用。

一天早晨,蒋介石突然发现怎么有个人比自己起的还早,心里非常好奇。几天之后,他一打听才知道此人原来叫胡宗南!

从那时起,蒋介石不光记住了胡宗南,而且对这个矮子学员的印象还不错。在看了胡宗南的档案后,又惊奇地发现这矮子和自己还是老乡,于是,从那时起,他对胡宗南是关照有加,胡宗南也开始了平步青云的前半生。

第一门生

在胡宗南身上的众多“光环”中,“老蒋第一门生”应该是最出名的一个。

如前文所述,胡宗南虽个子不高,但心眼不少,颇受蒋介石的喜爱。不过,他后来之所以能“平步青云”,创下黄埔同窗中的诸多“第一”,靠的还真不是溜须拍马。

蒋介石拉拢人的目的是为了为己所用,以实现自己的野心和巩固自己的地位。纵观他拜过把子,或者是拉拢过的人,还真没有泛泛之辈。所以,胡宗南要是没两把刷子,光凭起得早,也是没啥用的。

从黄埔一期毕业时,胡宗南只是个快30岁的见习少尉。但在两次东征中,他是打仗不要命,仅仅过了一年,就在何应钦的第1军教导师2团当上了2营长。

1926年7月,他又把戴笠引荐给蒋介石,给自己加分不少。1个多月后,他就晋升为教导师2团的团长。10月,胡团长指挥2团在南昌以火攻大败孙传芳的一个主力师。

没过多久,教导师就改编为第1军第1师。众所周知,这第一军是蒋介石的铁杆嫡系。而在1927年3月,当北伐军攻克上海后,胡宗南就被提拔为1师的副师长,前程是一片锦绣。

可仅仅一个月后,蒋介石就背叛了革命。胡宗南则紧随其后,由一员革命战将堕落为反革命头目的鹰犬。

此后,无论是在中原大战,还是在对红军的“围剿”中,胡宗南带着1师是唯蒋介石马首是瞻,指哪打哪。凭借兵强马壮,1师虽然在与红军的对阵中败多胜少,但也给红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红四方面军之所以从大别山转战川陕,胡宗南绝对是“功不可没”。

1936年4月,胡宗南一跃成为第一军军长,成为名副其实的“老蒋第一门生”。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他是多么信任和倚重。

不过,别看胡宗南打红军是精神抖擞,可到了全面抗战开始后,他就不太灵光了。

淞沪会战爆发后,胡宗南很快就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7军团的军团长,成为黄埔同学中的第一个军团长。但第1军仓促迎战,损失惨重。客观地讲,此时的胡宗南为抗战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很明显,他打内战还行,打外战是真不在行。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蒋介石对他的恩宠有加。既然这大弟子打不过日本人,蒋介石干脆就在1937年11月把胡宗南调到关中,去对付延安了。

1939年8月初,镇守西北,闲得流油的胡宗南又被蒋介石提拔为34集团军总司令,又刷到了一个“第一”的积分。由此可见,胡宗南不是靠战功,而是靠着死心塌地跟着蒋介石反共而一路高升。

奇葩的是,到1945年1月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成了第1战区的代总司令,下辖5个集团军,50万之众,势力范围包括了陕甘宁、河南和山西的东南部,是妥妥的“西北第一坐地炮”。讽刺的是,手握如此重兵集团,胡宗南在抗日战场上却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只留下没事骚扰延安的骂名。

蒋介石发动内战后,胡宗南顿时又来了精神。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大兵压境,毛主席率领中央仅800多人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可胡宗南却舔着脸,虚报战功,不但向蒋介石夸耀自己攻克延安,还说什么“歼敌五万”。

结果,他是弄巧成拙。南京的报社记者在当时正发愁没题材,一听说胡宗南取得“大捷”,便成群结队地跑到延安进行报道。这下,胡宗南脑袋大了,自己要拿啥战绩给记者看呀?

冥思苦想之后,他想出来一个高招,把延安变成了妥妥的“横店影视城”。他亲自担任导演,再从手下的国民党军队里挑了一堆脑子还算灵光的演“共军俘虏”,然后手把手地指导这帮人该怎么演戏给记者看。

随后,他又花钱雇来好多老百姓当群演,给前来视察的蒋介石营造出热烈的欢迎气氛。

总之,为了给自己圆谎,也为了让蒋介石高兴,胡宗南是绞尽脑汁,煞费心机。

就这,他把心思都放“闲白儿”上了,能打胜仗才怪。

俗话说:露多大的脸,就现多大的眼。不出意料,1年之后,他就被我军轰出了延安,狼狈逃走。再以后,这“第一门生”要不是跑得快,一溜烟儿从西北逃到了台湾,胡宗南肯定会和杜聿明他们作伴儿,在战犯管理所一块儿好好学习,好好改造。

而到了台湾之后,他却发现自己上了蒋介石的当。

死的憋屈

1950年3月27日,胡宗南一口气从西昌跑到了海口。屁股还没坐稳当,就惊闻噩耗,得知台湾那边已经收了他的兵权,只给了他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的虚衔。于是,曾经手握50万重兵的国民党三星上将成了杠杆司令。

胡宗南是心灰意冷,到台湾之后,就躲到花莲海滨闲云野鹤。

可消停日子没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个更大的噩耗,是啥呢?

原来是台湾伪政府的一帮人认为他先丢西北,又失西南,是罪无可赦,要把他追究到底,从严法办。

当时,败退台湾的国民党伪政府内部是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一轮对“失职军政官员”的整肃。胡宗南在黄埔一期的老同学李延年和李天霞都已经被蒋介石下令扣押,准备交“军事法庭”。整个台湾岛是杀气腾腾,风声鹤唳。

如此,胡宗南被吓得是汗不敢出,赶快跑到台北,住在了汤恩伯的家里。

后来,经过亲朋好友的一番运作,他才幸免于难。其实,他之所以能躲过这一劫,还是蒋介石看他一直鞍前马后,才不忍心把他拿下。

1951年3月,蒋介石安排胡宗南去镇守浙江沿海的大陈岛。胡宗南可算有了发挥“余热”的机会,趁着新中国正在全力以赴抗美援朝的时候,对浙江沿海是没少骚扰。

当然,他这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等新中国打完美国之后,便对大陈岛的蒋匪发起了犀利反攻。1953年7月,胡宗南灰溜溜地回到台湾,又赋闲了快2年。

1955年8月,他向蒋介石主动请缨,要“为国尽忠”。蒋介石呢,壮其志,就把这位爱徒派到澎湖当了司令。

胡宗南走马上任后不久,新任“国防部”总长彭孟缉到澎湖巡视,胡宗南亲自到机场迎接。虽然新总长对他很客气,但曾经风头无二的“西北坐地炮”却也不得不对这位黄埔5期的师弟表现得毕恭毕敬。

就问,胡宗南憋屈不憋屈?

1959年10月,胡宗南任期届满,奉命回到台湾,从那时起,就彻底歇菜了,身体也是状况不断。

1962年2月初,胡宗南因为心脏病、糖尿病等一堆毛病,住进了“荣总医院”。这在台湾可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不但蒋经国在第二天就去看他,蒋介石很快也去了,还摸着他的脑袋,以示慰问。这让胡宗南是感激涕零,差点起死回生。

1962年2月14日凌晨,睡梦中的胡宗南突然大呼一声,高举双臂,猝然离世,结束了自己“奇葩”的一生。

蒋介石倒是对得起这位“第一门生”,是亲自操办丧礼,给足了胡宗南面子。出殡那天,胡宗南的儿子抱着他的灵位,八个人抬着他的棺椁,胡宗南总算又“风光”了一回。蒋介石也带着宋美龄前来送爱徒最后一程,当然,这其中有一半是给活人看的。

因为胡宗南死的时候,穷得要死,遗体是穿着一身旧军装入殓的。真不知道他如果泉下有知,对此该作何感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