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Talking
他们涉海而来——王太斌个展
“
蓝色对我来说
是一种非常包容的颜色
它就像镇定剂一样
可以让我感到十分宁静
让我进入冥想,或者陷入梦境
11月非空间迎来大艺博FREE计划青年艺术家个展项目「他们涉海而来——王太斌个人作品展」。这位95后青年艺术家来自山东,2024年硕士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他用铺天盖地的蓝色与不同的水的形象,制造了一幕幕似真似幻的海洋景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水与梦的邂逅。他在创作中,不断探寻人与物质世界的认知边界,根据想象创造的一个混沌、流动而有序的画面,将无意识的水之流动与自我情感相融合,试图描绘一个朦胧的意象和精神世界。他笔下所有水的形象,正是他记录自然和本我情感的投射,是心中最为真实的景观。他用作品告诉观者,图像的再现只是作品呈现的一个方面,心灵的凝视比单纯的用眼睛去看更为深刻。
今天我们特别请来王太斌,与我们分享他在艺术之路上的探索与思考。
Q
太斌你好,是什么让你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并最终走上艺术的道路?
王太斌
应该是当我开始观看、学习各种大师的作品之后,并且读到一些艺术家的书信和自传的时候,当时特别有感悟,他们的经历和 对艺术的信念和追求都令我十分向往,也十分有共鸣。(比如最开始读的《马蒂斯论艺术》、《梵高手稿》等内容都比较打动我,还有《月亮和六便士》等等,虽然毛姆笔下的主人公有点野蛮,但追求艺术的精神值得敬佩。)当时就在想,我也要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然后就开始走上了不断探索的道路。不知不觉 绘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Q
绘画最初吸引你的是什么?在多年学习后,现在这种感觉或认知有变化吗?
王太斌
一开始接触绘画的时候,我会被各种彩色的颜料所吸引,感受用画笔调和颜料的快乐。现在我更喜欢 绘画的过程,它也成为了 表达自己的工具。
王太斌 诗节 150×12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Q
你在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度过七年求学时光,这段经历给你的创作留下了什么样的影响?
王太斌
在刚开始上本科的时候,很幸运当时就遇到了特别多对我很好的老师,尤其是油画系三工作室的老师们,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创作的启发。学校也经常会有多元化的交流活动和邀请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来做讲座,浓厚的学术氛围给我的创作和学习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在最近几年的试错和各种尝试中,慢慢找到了目前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这也和我在读研究生期间导师对我的引导有关。张淳老师一直鼓励我要不断地尝试和突破自己,在我心中张老师一直有新的观念和观看视角,他对社会、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关注对我艺术创作的影响特别大。这些都是我七年时光里的美好记忆。
Q
哪一件作品,是你独立创作的开端?
王太斌
大概是大二时开始创作的 《岁月》系列,当时开始对 人文关怀产生思考,创作了一系列以老年人的形象为主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中坐在轮椅的姿势,包含了当时我在故宫和养老院等地方的观察,这是我独立创作的开端。后来该系列作品陆续被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王太斌 岁月 180×180cm 布面油画 2016
图为2017年与靳尚谊先生在作品前合影
Q
从独立创作至今,你的创作探索有无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王太斌
想必每个艺术家都会有各种阶段性的变化,我也不例外,在本科阶段,即2019年之前,我喜欢通过素描、线条的痕迹和油画创作结合,比如作品《秋天的故事》,通过反复遮盖的痕迹,来表现出画面的张力和未完成感以及我对情感的表达,在关注 绘画性的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一种 偶然的美感。
王太斌 秋天的故事 160×400m
布面油画 2018
本科毕业后到2021年读研之前,我创作的时候会变得比之前更 敏感,就像一名 观察者,会经常随着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社会事件而有所触动,注意力也会从自我转向更多的 关注外部世界。在这个时候,我加深了对 身体的关注,会去关注一些医学相关的书籍和图像幻灯片等,创作了《坠入》《消亡与停留》等系列作品,构思是打算隐喻 人的绝望与反抗、人与世界、客观事物和主观愿望之间的关系。虽然作品中带有悲伤的情怀,但其实是想把观者引到一种 精神上的超脱,就像齐奥朗说的一句话:“ 我越是读悲观主义者的作品,就越是热爱生命。”
王太斌 坠入 21×29.7cmx12幅(尺寸可变)
艺术微喷、丙烯 2020
王太斌 消亡与停留(1) 61×46cm
木板混合媒介 2020
读研之后,随着心态上的变化,作品的表现上也更趋于 平静的感情,开始回归,慢慢感受自己的生活,所以,作品有时候就像我 内心的备忘录。艺术表达的范围和体量是很大的,我在创作中也不想把面对的种种问题用作品过于直白的表达出来,而是从情绪和心理上来进行一些作品和延伸,比如我在作品《夏天的故事》系列中,更为 关注当下, 关注看似琐碎的个人经验,形式和内容的表达比之前变得更为 平和,我也注意到, 情感在创作中流露的越自然,作品所带来的感染力会越强。
王太斌 夏天的故事(2) 200×200cm
布面油画 2022
王太斌 夏天的故事(4) 200×200cm
布面油画 2022
目前我正处在毕业后的一个新阶段,也就是此次个展所呈现的这些作品,更关注 精神层面的表达。
Q
近年有没有一个母题或一条主线贯穿你的创作始终?
王太斌
海洋、人与自然一直贯穿我的创作。
Q
本次个展你以“他们涉海而来”为题,带我们进入了一片幽蓝色的水与梦的秘境,可否分享一下主题的由来,它与所选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你想借此传达什么样的情感与思考?
王太斌
我最开始考虑的主题名称是类似于海报中的英文名across the sea的直译,像穿越海洋、漂洋过海这种。后来我在家里找到了爱尔兰作家奥德丽·马吉的一本书,名字叫做《他们涉海而来》,我感觉它与我这次展览的作品内容特别契合,所以我就借用了这个诗意的名字作为展览主题。这次展览,我想要传达 关于人的情绪、关于精神、关于内心的思考。题目中的“他们”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每个人,我是希望能让观众在画中走进我建构的 精神世界中,并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感受或是 记忆。
王太斌 他们涉海而来 150×12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Q
你对蓝色似乎有种偏爱,近年作品大都以蓝为主色调。蓝色对你个人而言代表着什么,在作品叙事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太斌
是的,蓝色是我目前一个阶段的 创作符号,或者说是习惯用色。它通常被认为是 忧郁、深邃、诗意的。在12、13世纪,蓝色开始出现在欧洲皇室中使用,到了16世纪,蓝色已经成为欧洲人们最喜爱的颜色。像我喜欢的浪漫主义还有维米尔等人都使用了很多蓝色进行创作。
蓝色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 包容的颜色,它就像 镇定剂一样,可以让我在观看和创作的时候感到十分宁静,我经常看着自己的画大脑就不自觉的冥想起来,或者陷入梦境。
另一方面,我选择蓝色是因为它有非常强的 精神性,蓝色颜料就像雷斯坦利在《空心之火》中讲述的伊夫·克莱因的蓝色革命, 蓝色火焰的强烈效果将物质归并于精神,一切都相连、不可分离。
蓝色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我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其实没非常强烈的的视觉冲击,是偏向于柔和的。 蓝色也经常唤醒我对夏天的记忆,我认为 蓝色与海水也是最为契合与接近的。
王太斌 当天空一片湛蓝 160×16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Q
我们经常在你的作品中看见一些人物的背影、侧影,对于人物的表现,你似乎从来不追求具象的勾勒,而更注重对人物处境的氛围的营造,是吗?
王太斌
我的作品是 抽象与具象的结合,其中还是有对人物形象的勾勒,当然整体氛围更重要。在端详背影时,我们是观者,亦是画中人。沉思的背影,无言的凝望,是 人海中的匿名者在自我世界与自身的对话,在内心的孤岛上思考生命与世界的关系。我在创作时主要是关照自身情感、情绪释放以及与世界交流的体验,与自己对话。
同时,我也受到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云海中的旅行者》的启发,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想象性、象征性和寓意性的 身体背影,通过背影来传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只在世界尽头》系列中,两幅画作中的处理方式呈现了人物之间、人与背景之间相互碰撞、错位和穿插,通过笔触、线条和色彩,并使用流动的颜料特性和松动的表现手法,制造一种具有 虚化和 瞬间性的画面。
王太斌 只在世界尽头(1) 160×16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1
Q
流淌的水性的笔触,似是而非的记忆瞬间,似乎有什么故事正在发生,有什么思绪正在萌芽,这种流动的朦胧的叙事感是你所追求的吗?它投射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王太斌
我试图在作品中描绘一个 朦胧的意象和精神世界,我的画中大部分是运用了薄画法,用笔刷多层的轻扫覆盖,就像编辑软件里面的图层叠加效果,使图像在画面中仿佛薄雾流淌一般,罩上了一层水的面纱,创造一个 流动而有序的画面。
水带给我们的想象是无限的。此次展览带来的作品大多是根据想象创造的一个混沌、流动而有序的画面, 将无意识的水之流动与我的情感相融合。看似天马行空,但实际上 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联结与平衡,是物质的意义在人心灵深处的情感触发中的不断显现。
在主观与客观的融合中,我根据每幅画不同的痕迹变化,结合不同时间的情绪感受绘制出各种情境,用色彩的微妙变化渲染氛围,穿插其中的海洋生物来增加画面的鲜活感与想象空间,使观者的目光 抽离现实,重新投射回记忆中那片广袤无边的海洋,去探索心灵世界,同时也为其带来了 与自我对话的机会和 自我创作的空间。
王太斌 只在世界尽头(2) 200×20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2
Q
这次参展的不少作品,名字都来自文学作品,爱伦·坡的诗集,加斯东·巴什拉的诗歌,罗萨的小说……这些作者或作品为你的创作注入了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王太斌
我平时会有阅读的习惯,像 爱伦·坡的诗、巴什拉的《水与梦》带给我的是 诗意和 想象力的营造,在爱伦·坡的一句句诗中,我便可以想象出各种画面来运用到作品中。 乔治·巴塔耶的《内在经验》这本书会对于 迷失、未知以及 经验本身等等会有一些 反思的看待和理解。还有一本 韩炳哲的《他者的消失》,其中告诫读者需要 回归思考,以及让我 对创作的“同质化”保持警惕。
文学作品中带有隐喻性的创作和开放式的语言结构或者叙事风格对我十分吸引,虽然我创作中有引入叙事性,但 解读作品是自由的,我很喜欢在展览现场听观众对我的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
Q
这次带来的作品中,哪件作品对你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可否分享一下它(们)诞生或创作的故事?
王太斌
有几件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 《在沉沉黑夜的幻影之中》,这幅画的名字来源于爱伦坡的诗集,这是一个 关于夜晚的记忆之梦,画中人面对着无数的星空,月亮也散落各处,这是 对爱情和神话的致敬,无关科学。画面中我加入了自己的形象,通过绘画来展示与我生活经历相关的体验性图像,与我自身的内在性产生联结。
王太斌 在沉沉黑夜的幻影之中
130×97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还有 《河的第三条岸》,这幅作品的灵感源自罗萨所写的文章,文中的父亲角色一直漂泊在河上,时而远行,时而靠近岸边。虽然是很多年前读的,但其内容一直环绕在我脑子,并和我自身的处境产生共鸣。这幅画中的人物试图 逃离他所面对的束缚,做一个彼得·潘,去冒险,去寻找心中的梦幻岛。
王太斌 河的第三条岸 150×12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我还比较喜欢 《梦中之梦》这幅画,整体是一个在“ 静谧之境”的想象,在密闭的空间中存在着一个世外仙境,远处的山和隐隐的人在观望着这个世界。我将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进行解构,结合在画中,将钓鱼者的形象提取出来,嵌入到一个我所创建的绘画图像之中,试图创造一个梦幻般的空间,我 将图像和绘画媒介进行结合,这幅画中拼贴的图像是一幅我拍摄后结合电脑处理的全敞开的窗户,它就像 穿越时空的任意门。
王太斌 梦中之梦 120×10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Q
在绘画之外,这次展览也呈现了你对综合材料及影像的探索,你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的媒介融入创作中?那会是未来你的一个探索方向吗?
王太斌
综合材料和拼贴的方式在我的观念里是可以很直观的突出 材料本身的物性,也容易引导观者去思考作品的意义。展览中的 《水的永恒》系列作品突出了材料的质感,将埋藏在地底深处和岩石之中的形象显现在画面中,其中包含贝壳、鱼和植物的形象,从表象来看可以有 时间性、生命的消逝与重现等含义,从根源讲更包含了文化、自然、历史等方面的信息。我创作这些作品不是单纯为了审美愉悦,而是注重表现 精神性,通过图像、材料和媒介的相互作用,来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关于生命的思考。
王太斌 水的永恒(系列)
40×30cm×19幅 木板综合材料 2024
展厅中影像作品 《水与梦》的名称取自加斯东·巴什拉的著作,此作品是以 诗歌为文本,我将水的波纹、倒影、海浪等影像结合了马拉美、齐奥朗和浮士德第二幕的诗句等内容,用诗意表达自己对 水与想象的结合。
王太斌 水与梦 时长5'35
多媒体影像 2023
综合材料和影像的运用现如今已经涉及各个专业,而且使用边界越来越模糊。比如绘画、影像、雕塑和装置等艺术形式都会交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当下时代不断产生各种新技术,对材料、媒介的使用更加多元化,我也一直在尝试和实验 不同的材料并置、组合以及对创作边界的探索。
Q
在你的创作中,什么才是排第一位的?
王太斌
我的创作可能 感性的方面是排在前面的,但是会有一些理性的思考在里面辅佐。
Q
在创作中,让你最享受的是什么?让你最痛苦(或烦恼)的又是什么?
王太斌
最享受的就是 不断保持着新想法的诞生,全身心投入,畅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这个时候是没有过多被打扰的空间。最痛苦的大概就是有时候还需要考虑 现实、生计等问题。
王太斌 不安的山谷 130×97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Q
在你看来,你的作品与你的生活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王太斌
我的创作灵感主要源于我的 生活体验。我经常去沿海城市,在海边的时候就去踩着海浪感受大海的温度,时而捡捡贝壳,坐在码头旁边的石柱上,望着大海、船只,那种湛蓝是充满无限可能的颜色,一眼无尽的力量充斥着我的眼睛,我的思路,我的画布。在济南的时候也会去大明湖划划船,感受水的波动和漂浮在水上的野鸭。
我平时很喜欢看 电影,经常被一些电影情节所感动,所以我也有一些作品是通过电影来吸取灵感,像很多艺术家比如图伊曼斯经常会使用电影内容来进行创作。
王太斌 仙境 120×15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4
Q
关于未来的创作,你有无什么新的目标或方向?
王太斌
是有新的创作目标,但也是 基于目前的作品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深入,包括蓝色的推进,因为我觉得目前的作品还没有达到心中理想的极致,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我也会做一些 材料性的实验和 影像作品,并且很有可能以后的以后我也会关注其他色彩和色调, 不止于蓝。就像艾略特说过的一句话“ 现存的秩序必定会由新奇事物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即使是细微的改变”。
Q
你希望成为一名怎样的艺术工作者?你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人们带来什么?
王太斌
我理想的艺术工作者可以是 观察者、记录者、创造者。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网络中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我的作品一方面是想让人们 享受孤独,一方面想 唤醒人们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思考。我现在的创作会去思考如何与社会产生联系,也会展现出人文关怀等理念的融合。
丨展览信息
他们涉海而来
——王太斌个人作品展
展期2024年11月8日-11月29日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周六日10:00-18:00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123号之二,非空间
免费入场
策展人欧阳兆峰
展览总监刘洁羽
展览统筹易梓翔 刘少麟 林海霖
宣传总监彭道明
主办方大艺博
支持机构广州大艺文化艺术基金会 / 大艺博ONLINE
战略合作伙伴在艺APP / 艺扑
丨交通贴士
广州地铁6号线东湖站B1口出来右转,步行100米即到
在官号回复map,可得到更详细的地图和交通指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