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名家评赵启斌“大气沉雄”展③|张鹏、杨振国:格调自高逸,时见真性情

(一)

古人言,书画生于文心。学养乃艺术之根柢,此亘古不易之常理。启斌兄学问精闳,治中国美术史多年,著述颇富,妙论纵横。尤在傅抱石先生之个案研究中建树广植,吾与兄之识,亦因傅公结缘。治学之余,启斌兄勤勉于书艺,数十载临池不辍,擅大草,尚豪勇,奔突挥洒,风骨峭峻。以学术滋书道,格调自高逸,时见真性情。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馆长 张鹏

秋兴八首之二

王夫之 昭山孤翠

(二)

我与启斌在1993年一同进入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当时他是美术史论本科学生,我是林树中教授的第一届博士生,我还做了他一年的班主任。一起在南京艺术学院共同度过了诸多美好的时光。我知道他来南京艺术学院之前就读了许多书,从他的谈吐中能感受到他的文化视野非常宽广,走向美术史论,应该说具备了最为宝贵的学识修养与人文意识。在我的印象中,启斌是一个很有主见、非常自律勤奋,并且是一个虚心愿意接受别人意见和思想观念的人,所以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不固步自封,进步很快,一直能走在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道路上。当时没有电脑,不能上网,一般以纸质资料文献为主作为参考资料。除对中国美术理论领域的资料搜集外,对于西方美术理论他也很有兴趣,他常来我宿舍聊天,瓦尔堡学派、图像学方法、潘诺夫斯基的学术观点,他很有兴趣倾听,可见他也有这些知识的储备,我们也才能谈论下去。他早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潜心阅读和思考为他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坚实的准备。能保持很高的热忱致力于书画艺术创作,致力于美术研究,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张载在《西铭》中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学术道路是一条非常坎坷的道路,艺术创作是一项非常寂寞的事业,也是一条充实的精神成长之路。祝愿启斌不断突破前进的阻力和困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杨振国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