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于盛唐时期改国号唐为周,开启了长达15年的武周政权,后又还权利于李唐后人。武则天住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得到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上也是独树一帜,取得了非凡的功绩。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弼,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岀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武则天的文化功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发展科举
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人才选拔
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
宗教文化
实现了民族的平等大融合,各民族文化、儒、释、道等文化的宗教文化大融合,宗教文化有大规模发展。
文化教育
主持编定了教育官吏、教育宫女、教育儿子等书籍,卷帙浩繁,数以千计。
典籍编订
主持编定了第一部国家药典、国家农书、大百科全书
文学发展
提倡律诗,科举以诗取仕,力倡官吏作诗。对唐诗、康敌文小说、书画、音乐等发展和繁荣,制定了政策,建立了机制。培养了人才,创造了较好的文化环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