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当有人试图用权力掩盖其中一面的时候,事物整体早晚会崩溃。一次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在这个事件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事件本身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当时掌权者对这个事情的强行定性行为,却引发了后世的灾难。
公元1003年,辽军南下直逼北宋都城汴梁。宋辽两军在膻澶州城相互对峙了很长时间,就在双方都精疲力尽之际,辽军统帅萧挞凛出门查看情况时,被宋军重型弓弩一箭射穿头颅。长时间战争几乎耗尽了辽国的储备,此时主帅又战死了,辽军崩溃了,开始溃退。然而宋军竟然没有趁此机遇,追击辽军扩大战果,而是趁机答应了辽国的议和,这是为什么?
因为议和是被强行抬到前线的宋真宗一直以来求之不得的。于是,澶渊之盟就这么在宋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了。议和条款要求战争的胜利者宋每年向战败者辽送去白银十万两和绢二十万匹,合称“岁币”。白银和布匹在古代是硬通货,北宋中期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差不多与咱们现在的1500元相当,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差不多相当于4.5亿人民币。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就几百亿。
为什么宋不用这钱装备军队,趁着自己的胜利的势头消灭辽国?因为武器装备在当时那种生产力下是真的贵,装备一个普通步兵的弓弩、盔甲、佩刀,所耗费银子根据购买力折合人民币估算下就得4万多。而长枪兵、战车兵和骑兵的花费则成倍增加,更别说防御工事和刚射死辽国主将的重弩等重型装备。十几万兵马车的装备耗费和粮草给养,简单一算就不得了了。所以如果不能做到一战消灭全部敌人,那后患还是无穷的。这么一算,而给辽国每年交的钱,不及战时军费的十分之一。
以宋真宗为首的主和派认为签这个盟约更划算。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所以当时很多人对宋真宗的这个抉择给予了肯定。保宋百年无战事,边境百姓免受劫掠之苦,而且岁币促使两国贸易频繁,精明的宋人也能通过边境贸易把这钱赚回来。两国友好和善的兄弟关系在这段时间里显得格外真诚。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的态度是对宋真宗的怒其不争。在宋军有利的情况下,不仅没有乘胜追击,还卑躬屈膝。
澶渊之盟这个事情可能从经济上看确实是划算的,但是在治国的事情上只向钱看的话,就不合理了,毕竟一条腿走路还是很不稳的,不过大家还是普遍认为在当时那个节骨眼上功大于过。而接下来宋真宗干了一件事就过到家了,为了强调自己签订漕渊之盟的正义性,他决定给自己颁个奖——封禅.。对一个决策有反对的声音很正常,但作为皇帝他还是不能容忍哪怕一丝的反对声音。于是宋真宗开始策划了一场政治表演意图堵住世人的嘴。几个不明来历的神仙道士被允许走上皇宫,说澶渊之盟后曾天降祥瑞,说明宋真宗的澶渊之盟是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与赞赏。
于是皇帝很快就浩浩荡荡地向东起驾,到泰山封禅向天地表功自己是合格的“天选之子”。有了天命的盖戳,那他为和平签订的盟约就是一桩无可挑剔的政治功勋。封禅活动为澶渊之盟盖棺定论打上合理正义的标签,异样的声音就此彻底消失了!歌舞升平的北宋,继续文化昌明商业繁盛。但是这次封禅的行为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了不久的后世。和平可以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来,军队运行起来太费钱还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思想占据了主流。加上宋朝开国皇帝的皇位是武将夺权获得的,为了防止现在的武将效仿,武将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而文臣掌握军权。从宋真宗开始,三代以后能用的军队就只剩下了持续抗击西夏的陕西军。然后宋朝人民的日子就这样四平八稳的过到了很多年,直至靖康之耻的发生,京都汴梁生灵涂炭,二帝被俘。
但这事的起点在哪?是宋真宗签订的澶渊之盟吗?不是,是宋真宗为了完全掩盖舆论的封禅!主战派不可能因为一次议和就消失,主战与主和相互制衡,国家也能在平衡中发展。问题就出在他进行了泰山封禅这件事上,宋真宗封禅的行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效力能消除当时世人几乎所有的异议呢?因为纵观历史,我们中国古代400多位帝王,只有七位完成过封禅。其中,除了武则天在嵩山封禅,其他六位在泰山,宋真宗是最后一位。为何他是最后一位,因为他的封禅让原来无比神圣的封禅大典的意义荡然无存。原本瑰丽的文化样本被搞得无人问津,沉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间接搞坏北宋成为封禅文化最后的历史影响。此后就再有没有帝王搞过封禅仪式了。
“封禅”是独属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一种受命于天的祭祀仪式。泰山因其是五岳之首,所以“君王封禅地”的地位几乎没有动摇过。先后有一统中华的秦始皇、禅了八次的汉武帝、夺回刘氏江山的光武帝、代父封禅的唐高宗、开元之治的唐玄宗,以示天地承认了他们人间帝王统治的合法性。而到了宋真宗,因为后来靖康之耻的因果联系,后人认为他这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无耻行为。帝王封禅就和学术获奖一个道理,历代获奖者实力都非常强劲,而且令人无可指责。到了宋真宗这里涉嫌奖项造假不说,获奖理由更是天降祥瑞这种离谱说辞。这种过家家式的操作,让元、明、清三朝直接取消封禅了。
他用进行封禅的舆论压制行为,急剧放大了膻渊之盟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带偏了之后整个宋朝统治阶层的思维。处在他当时的境遇下,议和可能确实有利于百姓的选择。可是继任者在面对情况完全不同的外交困局时,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生搬硬套的采用了被“老天”都称赞过的策略和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