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佛教那些事儿(第六部分)
讲完了“东晋十六国”的中国佛教世俗化之路,时间轴来到了“南北朝时代”,简单梳理一下南北朝的形成: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在北方,五胡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最后统一他们的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我们一会要说到的“太武灭佛”就是北魏政权统一北方的皇帝太武帝拓跋焘,北方自此进入“北朝时期”;另一方面,在南方,司马叡建立了东晋政权,后来被刘宋取代,自此南方进入“南朝时期”,一共历经四个王朝: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加上东晋,以及三国时期的东吴,合称“六朝”,南京“六朝古都”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一会要说到的“梁武崇佛”的梁武帝萧衍就是梁朝的开国国君;南北两边几乎是同时完成统一和政权更迭的,所以史称“南北朝”。
拓跋焘比萧衍要大将近六十岁,我们先说的是“太武灭佛”。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南北同时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战乱频繁,很多平民百姓都出家为僧,躲避战火,于是僧人团体越来越大,寺庙也越建越多,寺庙积蓄的钱财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饱暖思淫欲,寺庙逐渐成了藏污纳垢之地,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都在寺庙里进行,并且由于人口的急剧减少,使得国家的人丁和赋税也减少了。
然而拓跋焘想统一北方,这免不了征兵征税,寺庙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在宰相崔浩的劝谏下,拓跋焘发起了灭佛运动,强制僧人还俗,捣毁佛像,拆除寺庙。这里说句题外话,崔浩出身“清河崔氏”,是北方的大世族,他之所以劝太武帝灭佛,除了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他是一位道教徒。由此可见,外来佛教与本土道教之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拓跋焘的灭佛运动在佛教历史上是一次浩劫,后面还会有三次,合称“三武一宗灭佛”,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太武灭佛后,继位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却一改爷爷的风格(拓跋焘的长子拓跋晃英年早逝,所以在拓跋焘死后,继位的是他的长孙拓跋濬),笃信佛教,开始在大同修建云冈石窟,并且为之前被残害的佛教徒拨乱反正。拓跋焘当年灭佛时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佛教乃西晋佛学家刘元真和吕伯疆弄出来的骗局。
基于此,僧人昙曜和吉迦夜编译出了《付法藏因缘传》,为佛教正名,把佛教的传承体系给梳理了清楚,我们之前提到的摩诃迦叶集结五百僧众和阿难背诵佛经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部书,它的影响非同小可,后世佛教各个宗派的建立,其法统依据全部都来自于这部书,可以说,这部书就是一本佛教的家谱。
拓跋濬崇佛后,佛教又在中华大地上兴起,半个世纪后,在建康城(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有一位皇帝把佛教推向了第一个顶峰,这个人就是梁武帝萧衍。
萧衍以当年的印度阿育王为楷模,几乎倾尽了整个江南的财力和政治力量来捧佛教,使得佛教在江南的推行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各地纷纷修建寺庙,不停地有百姓出家为僧,连萧衍自己本人都数次“舍身同泰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的就是当时寺庙遍地的场景,萧衍和拓跋焘分别走向了两个极端。
也正是这个时候,佛教的戒律开始变得极为严格,早期的佛教徒其实是吃肉的,吃的是“三净肉”,所谓“三净肉”是指没看见、没听见、不是特意为自己杀来吃的肉。但是从萧衍开始,禁止佛教徒吃肉,并且吃素也不是什么素都吃,有“五荤”禁止吃,“荤”在古代指的是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荤菜,今天意义上的荤菜在古代叫“腥”,“五荤”的说法不一,但基本都有蒜和葱。
萧衍掏空国力地崇信佛教,为他带来了八十六年的阳寿,是仅次于乾隆的长寿皇帝,然而也为他带来了灾祸,在他的任期内,南朝爆发了“侯景之乱”,江南一片涂炭,其本人被侯景活活饿死在深宫之中。
当然,我之所以要提到萧衍,并不是因为他崇佛,而是要借他引出禅宗。萧衍当皇帝的时候,从海上飘来了一位印度高僧,这位高僧所开创的宗派将对后世佛教格局及思想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就是达摩。
达摩的到来使得萧衍非常兴奋,派人专程前往广州迎接,可是在进行了一番长谈后,达摩认为萧衍并没有领悟佛法,与他话不投机,于是悄悄渡过长江(“一苇渡江”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来到了北魏境内的洛阳,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创立了“禅宗”——也就是说达摩并不是少林寺的创立者,也不是少林武术的发明人,在达摩之前,少林寺已经有本土武术了,只不过是到明清时期才真正扬名。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这之后的三次灭佛与禅宗兴起之间的关系。
(1)北周武帝灭佛:之前我们知道,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开启朝代是北魏,北魏末年,北方分裂成了东西两块,分别由两位权臣把持着,史称“东魏”和“西魏”,东魏是高欢把持,后来由他的次子高洋继任,建立北齐,取代了东魏;西魏由宇文泰把持,后来由他的三子宇文觉继任,建立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政权几经周折,来到了宇文邕的手中,他是宇文泰的四子,谥号武皇帝,也就是这次灭佛的主角,理由也还是大同小异,为了富国强兵,宇文邕不光灭佛,还灭了道教,许多出家人还俗,不是扛起了锄头,就是扛起了刀枪。取代北周而一统天下的是权臣杨坚,后者就是隋文帝,隋唐盛世自此而开。
图:影视剧中的宇文邕
(2)唐武宗灭佛:唐武宗李炎是唐朝中晚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道教复兴,再加上政府缺钱,于是李炎发动了一次全国性的灭佛运动,不仅成千上万的寺庙被砸毁,还没收了寺院所有的产业和良田,国库迅速充盈了起来,我们知道,唐武宗之后继任的是唐宣宗,宣宗在位时国家安定繁荣,对外战争频频获胜,史称“大中之治”,宣宗之所以有钱败吐蕃、收河湟、定塞北、平安南,离不开当年武宗的灭佛运动,佛教是太平盛世的“幕后英雄”。这次灭佛发生在唐武宗会昌年间,所以也叫“会昌灭佛”,它还导致了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大量的佛经在这次运动中失传了,唐朝佛教八大宗派里只有慧能一系的新派禅宗损失最小,因为这一派既不译经,也不著述,除了一本《六祖坛经》外,什么都没有,反而因祸得福,在宋朝时这一支空前繁荣,一直影响到现在。
(3)后周世宗灭佛: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所谓“五代”,就是唐以后相继统治中原的5个短命朝代,分别是:梁唐晋汉周。由于在此之前都有同名的朝代,所以统一给他们的名字前冠以“后”字来区分,后周世宗就是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第二任皇帝,名叫柴荣,他雄才大略,为了一统江山,学习前面三位皇帝也搞了一次灭佛运动,从此以后,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不再有了,柴荣灭佛是在北方,南方有许多个小的割据政权,合称“十国”,在这十国里,佛教反而香火鼎盛,而慧能的新派禅宗正好就在南方,又完美的躲过了一劫,取代后周的就是赵匡胤的北宋,禅宗终于迎来了辉煌。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大器晚橙”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