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是怎样惹中国的?隋唐四代皇帝铁了心、不惜亡国也要灭亡它

高句gōu丽lí

(前37年-668年),是东北亚的一个古国。据《好太王碑》、《三国史记》和多部中国《二十四史》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高朱蒙,南下在卒本川建立高句丽。建国后,高句丽迅速扩张,在朝鲜半岛与百济、新罗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

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隋对高句丽第一次战争(598年)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四月,隋灭南陈后,开始要求周边国家为其臣属。高句丽与隋朝的关系逐渐进入战争状态。590年,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随时准备迎战隋朝大军。

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隋文帝,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第一次战争。

隋文帝遣三十万兵分水陆两路攻打高句丽。

但隋军因遭大雨,运粮困难,水军遭遇风暴,与高句丽交战损失惨重。

隋对高句丽第二次战争(612年)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杨广发现高句丽与隋朝的藩属突厥汗国缔结联盟,612年,隋炀帝亲率三十万军队兵分陆路和海路同时征伐高句丽,但遭到高句丽的强烈抵抗,隋军溃败。

隋对高句丽第三次战争(613年)

613年正月,隋炀帝再次征兵天下,再次对高句丽发动进攻。

三月初四,炀帝到达辽东城,四月二十九日,宇文述、杨义臣率六路大军渡过鸭绿江进军平壤城。杨义臣与作为先锋,与乙支文德交战,多次战胜。六月初三,在隋炀帝亲征高句丽之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国内谋反。

担心两面受敌,隋炀帝被迫命正在高句丽作战的宇文述等人撤军回国镇压杨玄感的叛乱。

兵部侍郎斛斯政作为杨玄感党羽,出逃投向高句丽,使高句丽尽知隋军虚实,乘机追击,殿后的隋军李景部多被打败。

隋对高句丽第四次战争(614年)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炀帝于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炀帝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

隋炀帝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

婴阳王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给隋炀帝。

隋炀帝接受了婴阳王的请降并撤军。

隋攻打高句丽原因:

隋对高句丽的战争使隋朝国力衰落,610年和611年先后爆发了民变,但被迅速镇压,在这之后就爆发隋末民变。619年,隋朝灭亡。不过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也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

隋炀帝杨广屡屡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出师理由,高丽王拒绝向隋朝贡称臣;二是为巩固边疆,消除外患;三是当时高句丽暗中与隋的另一外患突厥勾结,联手抗隋;四是当时高句丽国力的确不容忽视,成为隋向外扩张的一大阻碍。

隋第一次征伐高句丽之前的610年,国内便爆发了尉文通起义,614年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失败之后,隋炀帝已无力镇压隋末民变了,被迫迁都江都。隋对高句丽的连年战争使经济受创,国力锐减,炀帝民心尽失。不仅农民起义,连将领也相继叛变;619年5月王世充自立为帝,隋朝灭亡。不过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伐也严重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再也无力向外扩张,被新罗后来居上。

隋灭后,高句丽对于唐朝仍然敌视。

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而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九州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东突厥后,唐与新罗联盟。

唐对高句丽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

644年,唐太宗带着李世勣、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不料在安市(今辽宁鞍山),李世民由于受到安市城城主的抵抗,再也无法前行。

由于寒冬恶劣天气和薛延陀入侵唐朝,唐军被迫返回。

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再一次对高句丽发动进攻,但高句丽击退了唐的入侵。

649年,唐太宗去世。直至唐太宗离世前也一直经营海军意图大举拿下高句丽。

唐对高句丽第二次战争(660年-662年)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暂停了征伐高句丽。高宗即位后,对高句丽发动过三次小规模战争。660年,唐和新罗的联军灭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友百济。又随后的

661年—662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持续进攻高句丽。虽然唐的攻击给高句丽带来损失,但唐和新罗一直都没能击灭高句丽。

对高句丽第三次战争(666年-668年)

666年,高句丽内乱,唐朝大幅增加了攻打高句丽的兵力。十二月十八,以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副之,与契苾何力、庞同善率兵15万兵力以击高句丽。

667年,李世勣在推进途中遇到极其顽强的抵抗,推进受到限制,但仍然攻下高句丽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由于新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城的失守对于高句丽西线战线来讲是毁灭性的打击;后薛仁贵以策略拿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李世勣等攻取扶余城后,又攻下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

。668年春夏,各路唐朝兵力在鸭绿江边会师。高句丽发动最后的反击,唐军依然继续推进到平壤城。九月十二,高句丽僧人打开平壤城门,唐军攻入平壤。

就这样高句丽由于内部纷争,长年饥荒和唐与新罗南北联合攻击下最终灭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