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中张居正小心翼翼,与宫中太监冯保结成联盟,苦等时机

内阁中张居正小心翼翼,与宫中太监冯保结成联盟,苦等时机

高拱几番拳脚,将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儋四个人赶出内阁,内阁中只剩下了高拱和张居正两人,他们都是高水平和高能力的人。但由于高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隆庆皇帝特别信任和仰仗他,让高拱愈发独裁,根本不把张居正放在眼里。

高拱认为,你张居正的班底就是徐阶的班底,我把徐阶阵营全都贬斥到京外,你张居正孤掌难鸣,能翻起多大的浪花来?更何况,内阁中只能一个人说了算,你张居正愿意就熬下去,不愿意可以提出辞职,一山不容二虎。张居正只有学老师徐阶对付严嵩的那一套,逢迎隆庆皇帝和高拱。张居正将隆庆皇帝比作周成王,将高拱比作周公,将自己比作召公,静静地等待机会,隐忍待发。

高拱在短短两年内,从内阁赶走了四个大学士,张居正希望能与高拱和平共处,但是高拱未必会给他这个机会。殷士儋说的没错,高拱认为内阁首辅是他个人的,他怎么会容许他人染指呢。高拱也知道,张居正对首辅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张居正经历了徐阶对严嵩的战斗,目睹了从高拱对徐阶的清算,他认真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在,他也要准备反攻了。

高拱执掌内阁牛耳,飞扬跋扈,看似独掌权柄,实则树敌甚多。他忘记了初心,现在感觉飘飘然,将国之公器当作私家专利,公然收受贿赂。

张居正发动试探性的攻击,让尚宝卿刘奋庸向隆庆皇帝上奏,建议隆庆皇帝要保重身体、总揽大权、勤俭节约、亲力亲为和重用良臣。

表面上是关心皇帝身体,实际上是提醒隆庆皇帝,不要让皇权旁落,意思是高拱不是忠良之臣了。

为配合刘奋庸打头阵,张居正又让人弹劾高拱的“十不忠”,高拱勃然大怒,将刘奋庸等人贬到外地。高拱是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门生遍布朝野每处,就连隆庆皇帝也是高拱的学生,这一切就是高拱的政治资本。张居正与高拱相比,实在显得太弱小了。

张居正并不在意当下的一城一池,他只能像老师徐阶一样,慢慢积蓄力量,等到力量发生逆转时,反戈一击。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别的不说,就拿前朝嘉靖年间来说,首辅夏言太耿直,得罪了太监,严嵩利用太监帮忙,整死了夏言。后来,徐阶在对抗严嵩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逐步取得了优势。

高拱之所以第二次能入阁,固然有丹阳邵大侠帮忙,但那只是外因,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太监陈洪的推波助澜,才让隆庆皇帝下定决心,重新让自己的恩师高拱入阁。

尽管高拱极力阻挠殷士儋入阁,但由于他走了太监门路,还是进入内阁。看来皇宫中的这些太监,力量很大,不容小视,自己为什么不利用这层关系,构筑自己的防火墙呢?

张居正打定主意后,他开始接触有背景、上档次的大太监冯保。冯保这个人,才艺过人,精通历史和音乐,擅长演奏绘画,和张居正很谈得来。但这个人也很贪婪,胆大妄为,利用得好,是自己的好帮手。

眼下,张居正也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太需要政治联盟,政治斗争就是相互利用,不讲什么良知不良知了。

张居正还真找对人了,冯保与高拱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过节,让冯保十分仇恨高拱。

冯保是东厂提督太监,兼御马监管事太监,掌握着特务和警卫部队。按说他权力不小,但他的志向不在于此,他想谋取掌印太监位置。司礼监负责帮皇帝批改奏章,权力最大,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多少太监梦寐以求。但高拱搅了冯保的美梦,他建议隆庆皇帝让陈洪担任,因为陈洪为高拱入阁出了大力的。本来,隆庆皇帝有意安排冯保担任,因为高拱插了一杠子,煮熟了鸭子飞走了,冯保无奈,只有继续在深宫里煎熬等待。

现在张居正拉他入盟,让冯保喜出望外,眼前一亮,又有希望了,他知道张居正也不是一般的人,不会久居人之下。有着共同的利益,张居正和冯保,双方正式结盟了。冯保虽然聪明,但其政治智慧比张居正还是天上人间之间的差距。他认为找到了靠山,便建议张居正下手除掉高拱,张居正认为时机不成熟。两人商定,遇到事情冯保出面,张居正私下出谋划策。

内阁人手太少,高拱忙不过来,又将老实人礼部尚书高仪拉入内阁,任文华殿大学士。高拱的意思很明白,只让高仪干活,这样的老实人好控制,不怕他反水。

张居正清楚,只要隆庆皇帝在世,高拱没有明显的失误,那么短期内难以撼动高拱,自己只能默默地等待时机。

本文由隐真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