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看电子产品,这就导致近视的人是越来越多,那么古代没有手机的时候,人们会不会近视呢?
如果古代的人近视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和我们一样配眼镜或者是做视力矫正手术,那么他们近视了会怎么办呢?
古代也有近视眼?
在古代的时候,因技术、医学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对近视的认识远不如现代人那么深入,古人究竟有没有近视,目前尚无详尽的史料记载,但可以合理地推断出古人也有近视。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像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陆游,都有过对近视的感慨,而在眼镜没有发明以前,他们除了多休息,少读书外,没有别的办法来纠正近视。
陆游有云: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陆游年少时,因为学习,导致双眼受伤,导致近视,老了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眼睛不好,不敢在有灯光的情况下看,所以天一黑,他就去睡觉了。
这意味着陆游已经知道,自己的视力是因为过度使用眼睛而造成的,只可惜这种东西,如果只是睡觉的话,很容易就能治好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而欧阳修和陆游一样,都是近视的,欧阳修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东西都变得模糊起来,读书也读不好了。
他的童年是贫困的,读书很困难,长期在黑暗中读书,使他的双眼变成了近视眼,他的视力很差,十米之内,很难分辨出人和东西,所以欧阳修就让一个书童在他身边看书,这大概也是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不然现在怎么会有那么多听书的APP?
诗圣杜甫上了年纪,对事物的看法也和欧阳修差不多,但这应该是老花引起的,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方法,所以老杜也只能干瞪眼,毕竟他没有钱请仆人读书,如果看不到,那就相当于瞎子
所以说,唐宋两代的读书人,近视眼是很难熬的,有钱还好,可以请个没近视的仆人帮忙做做功课,但没钱的,就只能在家里干瞪眼。
大家都知道,近视是由基因引起的先天性近视,其他的原因主要是用眼过度,长时间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用眼也会造成视力下降。
可以想象,在没有足够光线的情况下,长时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写字看书,近视几乎是必然的事情,更何况还有“凿壁偷光”这样的成语,利用微弱的光线来看书。
还好,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大部分都是骑马和走路,不需要考虑交通问题,因此近视对身体的伤害并不大,还可以防止近视,因此古代人的近视率很低,对身体的伤害也不大。
古代有眼镜吗
1587年年在《大明会典》中第105至108册,记载了各国向明朝进贡的礼物,中亚撒马尔罕、天方、哈米三国的贡品,都有“眼镜”的字样。
十三世纪末,第一副眼镜被发明出来后,又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流传,才在欧洲普及开来,那个时候,需要眼镜的大部分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神职人员与贵族,直到十五世纪四十年代,德国人约翰·古腾堡才发明了欧洲的活字印刷技术。
自那以后,图书的流通速度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欧洲读者群也随之扩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欧洲人才开始关注眼镜。
说白了就是因为印刷的书籍太多,有学问的日人也变多,就导致眼睛出问题的人太多,对眼镜的需求也就越大。
不过与先进的陶瓷烧制技术不同,我们中国的玻璃制作水平比欧洲差了一大截,想要制作出合适的玻璃很难,所以明朝的本土眼镜,大部分都是用水晶打磨而成,这一点与欧洲完全不同。
在明朝之前,古代人就已经有了像眼镜一样的装备了吗?我国现存最早的透镜出现于公元1世纪,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火焰进行反射以及将映物放大,中国历史上有用镜子生火的记录,其中“以冰为镜”便是其中之一。
《淮南万毕术》是汉朝淮南王刘安撰写的,他就在书中写道:“凿冰而成圆,上而朝日,艾承其影,而火也。”
而《宋史·科技志》中,有一种名为“望远镜”的北宋版本,其原理与现在的放大镜相似,能让人看到很远的事物,只可惜这件器物在后世并未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国外的资料,世界上第一副眼镜是1289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现的,据说是一位光学学者阿尔马托和一位住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眼镜还没有普及,只有有钱人能用,所以在文艺复兴时代,它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直到十八世纪,它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古代近视眼并不多
在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大家都是用书法来书写,字体很大,再加上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学习和书写,因此在古代,近视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患上近视的人,大多都是一些文人墨客或者是高官,他们经常看书,或者是批阅论文,造成了近视。
司马光从小就是个近视眼,后来写了一本《资治通鉴》,他说自己患有眼疾,无法远视,直到明代,眼镜才被介绍到中国,但那是一种很稀有的东西,非富即贵,直到清朝才有了眼镜的普及。
在没有眼镜之前,有钱人都是近视的,如果想要读书,还可以请人帮忙,普通人要是近视了,就当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吃点中药、针灸之类的,实在不行,那就得忍着。
古语有云学富五车,形容的就是一个富有学问的人需要读整整五马车的书,而在古书流传的时代,所有的字都是用竹简书写的,所以一辆马车最多只能拉五千根竹子。
五架马车加起来也就七十万字左右,放在如今也就相当于一本专业课本了,因此古人读书不多,阅读量也远不如现代,因此就算有近视,也没有现代那么严重。
尽管造成近视的因素极少数,但仍有一部分人患上了“先天近视”、“假近视”、“老花眼”等,那么古代人又是怎么做到预防和治疗近视的?
宋朝赵浩的《养病漫笔》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枸杞熬成油,以灯读书,可以养眼。”
另外一种是外洗法,也就是取一桶开水,洒在双眼周围,据说苏轼就是因写得太多,才得了眼疾,“沃之而愈”,古代的人也会采取五脏相生的学说,用来调理眼睛。
所以说,眼睛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肝血不足,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另外一种则是饮食疗法,《神农本草经》上记载,黑豆、枸杞、菊花等都是养眼的好东西,能提高视力。
另外,古代人也会做眼部保健操,没错,你没有看错,就是不知道跟咱们现在用的是不是一样,不过应该不会相差太多,毕竟我们的眼睛保健操,就是源自于中医。
就连皇帝,也躲不开近视眼
清朝的眼镜是用水晶,石英,黄玉,紫水晶,玻璃架,黄金,银,铜,玳瑁,牛角,黑漆木镶金边和丝绸,都是名贵的珍品,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所以眼镜就成了皇帝和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使用的东西。
史书上说雍正是个高度近视的人,但他却是个“收藏达人”,他一共做了三十五种不同的眼镜,有水晶的,有茶晶的,有墨晶的,也有玻璃的。
雍正皇帝之所以会近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小在雍和宫里苦读,不眠不休的缘故,想要赢下九龙之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别的皇子都是文武双全,雍正虽然武功一般,但是在学习上却是不能落下的。
但身为一国之君,戴上一副眼镜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每年都要更换五六次,众所周知纪晓岚是出了名的能说会道,学识渊博,但历史上却有“貌寝视短”的记载,他不但相貌丑陋,还患有严重的近视,就连乾隆皇帝也是如此。
有一次,乾隆替他解释:“纪晓岚本来就是迂腐文人,原来也不过是充数的,想来他对于刑事案件并不熟悉,而且是近视,此错误还是可以原谅的。”如果不是乾隆也是一个近视的人的话,断然不会说出这么感同身受的话。
虽说在远古时代,近视眼的比例远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在现代人看来,这些原本可以轻松解决的难题反而成了困扰他们的难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科技的进步确实可以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尤其是父母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盲目地追求学业,要给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的习惯,尤其是现在网课行业非常发达,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多休息一下,而不是总是看着屏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