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回顾:她为祖国拒绝诺奖,“抛夫弃子”隐姓埋名多年,她是谁?

诺贝尔奖是全世界学术界的顶尖奖项,许多人不惜为此拼搏一生。

可在中国却有这样一位女性科学家,为完成祖国科学事业而拒绝前去领奖,她就是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王承书,在王承书的一生中又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呢?

王承书出身于商贾人家,从小衣食无忧,是典型的富家小姐。可王家父母却从不娇惯子女,在重男轻女思想十分普遍的社会环境之下,五岁的王承书就已经被父母送进了学堂念书。

而王承书自幼十分好学,博览群书,最终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燕京大学,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父母对此十分满意。

然而王承书的目标却十分长远,在入学时她毅然选择了最冷门的物理专业,由于当时处于旧社会,国内的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学校老师看到王承书的志愿表后还多次向她核实,是不是眼花选错了。

无论家人朋友如何劝导,王承书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志愿,成为了学校物理专业的第一位女学生。

从小见多识广的王承书深知西方众国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让国力得以强盛,因此在她看来,当今中国要想改变落后的局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实现技术突破,而这也是她坚持选择物理专业的原因。

大学四年间,王承书整日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中,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甚至被科学院所采纳,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她用实际行动成功的回击了传统观念里女人不能学习物理的言论。

大学生涯结束后,王承书便马不停蹄的开启了她的下一段学习之路,一边读研究生一边留在大学的物理专业担任指导老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研究科学理论技术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承书也到了结婚的年纪,而她恰好认识了和她同样在大学当老师的张文裕,由于他们二人都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张文裕时常能给王承书的实验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的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亲近,一年后便成了婚。

在旧社会,许多女性都会为了家庭而放弃事业,就连一向开明的父母也在劝王承书把手上的工作放一放,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可倔强的王承书却果断拒绝。

在她看来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应在婚姻中共同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不该全部丢在女方头上,而女性的工作和事业也不该被婚姻所束缚。

好在丈夫张文裕始终支持她的决定,即便是在结婚之后,张文裕也从不限制王承书在物理领域的发展。

最终王承书凭借着出色的能力,获得了到美国学习的机会,张文裕则义无反顾跟着妻子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名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很快便受到了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人物—乌伦贝克教授的赏识,乌伦贝克教授将王承书收为自己的徒弟。

而他们所研究的方向,是物理学界的一个尖端领域,简单来说就是飞行技术的革新。

在海外的几年间,王承书的能力不断得到突破,她放弃了众多高薪工作机会,而是选择留在实验室专心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她荣获密歇根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而让王承书的名号响彻世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是她成功证明了“索南多项式”。这一成就不亚于当年的居里夫人成功提炼出镭,王承书的一时间名声大噪。

就在诺贝尔奖即将准备提名王承书时,她却作出了一项惊人的举动。

“我要回国,祖国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

王承书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对丈夫说着。王承书当年可是炙手可热的一位人物,西方各国纷纷开出高价想要将她留下。美国也不例外,提出了种种诱人条件都被王承书一口回绝。

而美方政府一气之下便拒绝了王承书提交的回国的申请,这一等就是七年。

然而在我国外交部的维权和各国的舆论压力之下,美方只得被迫答应了王承书的回国申请。

王承书迫不及待的收拾好所有重要文件回到祖国,可飞机还没落地时,她便已经被眼前的画面所震惊了。

在连续十几年战争的洗礼之下,国内的发展十分落后,成片成片的废墟荒地与美国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王承书却并没有后悔,她的心中反而生起一团烈火,下定决心用毕生所学改变中国的现状。

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只有拥有了原子弹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抬起头,震慑西方各国,保证国土安全。然而面对苏联的技术封锁,我国科学家们便只能靠自己开始着手对原子弹的研究。

可我国在这一领域却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就连周总理都说:

“要想自主研究原子弹,不仅有技术,更重要的是有人才。”

而王承书正是不二人选。回国后的王承书还来不及回家看看父母,便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原子弹的研究中。

可那时的王承书还有一个刚满两岁的女儿,迫不得已她只能将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家中的事宜便全落在丈夫张文裕身上。

结语

可由于研究原子弹是一项保密任务,她只能对丈夫说自己是被国家安排,其余的都不能说。

从那之后,王承书便与丈夫孩子彻底断联,像是人间蒸发一般,直到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她的丈夫才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再见到妻子时,她已经两鬓斑白。

王承书作为新时代的杰出女性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功绩值得被每一位后人铭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