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大器晚成,前半生平平无奇后被刘备重用,真的只因忠心?

黄忠是东汉末年蜀国的名将。他最响亮的头衔,应当是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一起,被拜为“五虎上将”。在这其中,关张赵三人不用说,一早就追随刘备。只有马超与他同为降将。而黄忠此时,已经年过六旬。那么,是什么让刘备决定,给予一位不再年轻的降将这么高的殊荣呢?

忠心耿耿,不忘旧主

黄忠最初的时候效忠于刘表。刘表死后,黄忠在韩玄手下效力。那时的刘备恰逢赤壁之战获全胜,士气正高,想要趁机夺取江南四郡。

而当时黄忠正是负责镇守长沙的将领。关羽受命与黄忠交战,黄忠马失前蹄,人掉在地上,关羽认为此时动手胜之不武,就放他走了。第二天大战之时,为了报关羽昨日不杀之恩,黄忠也只是箭射关羽的头盔。

这一切被站在城门上观战的韩玄看得一清二楚,他起了疑心。要知道黄忠有百步穿杨的本事,不可能疏忽至此。韩玄认为黄忠此举有反意,于是命人将黄忠绑了,要杀了他。

同为守城将领的魏延救下了黄忠,反杀了韩玄。而此时的黄忠却认为作为部下,以下犯上,是为臣者所不能的。黄忠觉得自己有愧,一度想自刎谢罪。在刘备再三礼贤下士的邀请下,黄忠仍不忘旧主,提出要厚葬韩玄。刘备一一照办,黄忠这才改投刘备帐下。

时局纷乱,有时身不由己。乱世中改换门庭,算不得什么稀奇的事。但黄忠对旧主仍然抱有情感的做法,无疑是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与喜爱。

勇猛杀敌,屡立战功

刘备得到黄忠后,也可谓是知人善用。刘备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对黄忠十分信任,提拔了黄忠举荐之人——刘磬。这个刘磬是黄忠原先领导,刘表的侄子。

黄忠的这个举动,替刘备做了充分的考虑。刘磬作为刘表的侄子,接管长沙郡,顺应人心,更加彰显了刘备贤德的名声。其次,也可以保长沙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刘备自然是看出来了,他更加欣赏黄忠的战略智慧。

当然,黄忠之能远不止与此。他虽然年龄上去了,却堪称老当益壮。在入川的战斗中,成功打败了刘璋,收了西川,为刘备占下了落脚点。跟随刘备仅仅三年,黄忠立下的战功就不输魏延。此时的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

黄忠的征伐之路还没有停止。建安二十四年,此时的黄忠已经六十多岁高龄。按照现在的情况,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依然随刘备进攻汉中,大破了夏侯渊带领的曹军精锐部队,并将夏侯渊斩杀。

此战过后,黄忠被封为征西将军。这一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广封众将领的时候,当然也不会忘了劳苦功高的黄忠。就此,黄忠与关羽等人其名,得到与他们相等的封号,被封为爵关内侯,风光一时无量。

纵观黄忠的一生,无论是旧主,还是新识,黄忠都对他们忠心不二。这是黄忠令人欣赏的良好品行操守。老当益壮,年过六旬还能上阵勇猛杀敌,这是黄忠的过人之才。这样优秀的人才,又岂会轻易埋没?他前半生的平平无奇,只是因为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伯乐。事实证明一旦遇到明主,黄忠的才能就再也无法被忽视。而刘备,正是那位伯乐。他看到了黄忠的“忠”,更发现了黄忠的“才”,这才有了黄忠大器晚成的佳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