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社区康复,医路同行!精神康复患者的社会融合之路 | 社工案例计划

作者 | 方静珊

单位 | 广州精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在广州市B区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心灵疗愈与社会融合的社区康复服务正在悄然兴起。

2022年,随着B区政府在L街等街道启动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一个以“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为核心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逐渐成形,为精神障碍患者铺设了一条回归社会的希望之路。这不仅是对省、市、区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意见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号召的生动实践。

康复之光:从阴霾到晴空

在康复的漫长征途中,K女士以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了一段从阴霾走向光明的励志篇章。

K女士(化名),十多年的双相情感障碍,伴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曾让她的世界布满阴霾。2023年8月,当白云精康医院的社工们初次踏入她的家门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宽敞的居所内,却几乎找不到一块立足之地,杂物无序地堆砌着,特别显眼就是一堆红色的脸盆和红色的水桶,霸占了客厅的大部分空间,这些物品就是K女士在发病的时候买的。厨房更是油污满布,锅碗瓢盆上覆盖着厚厚的黑色油渍,地面经常走的地方形成了一条路,其他地方都是灰黑的。外卖与快餐成了她日常饮食的主旋律。日常生活单调除了外出快餐外,几乎无社交。与K女士初次面谈,K女士眼神空洞,交流时显得散漫而容易分心,话题往往难以接续。

通过前期的调研走访,K女士自愿加入L街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她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项目社工运用复元理论,以促进精神康复者全人健康为主要目的,注重发掘、发挥精神康复者的优势,尊重、理解康复者,链接资源,扩大精神康复者支持网,与其他康复者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

社工以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服务,定期上门,为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精神慰藉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她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服药管理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生活技能训练则让她逐渐恢复其家庭职能;精神康复指导更是为她指明前行的方向。在社工的陪伴下,K女士勇敢地迈出家门,积极参与项目组织的各类社区融合活动,与同伴们的交流日益增多,自信的光芒逐渐在她身上闪耀。

居家的环境也随着K女士病情的转变而焕然一新。她开始亲手打理家务,客厅也规整出来,物品整齐摆放,脏乱差的厨房也擦干净了,厨房开始忙碌起来了,K女士从不做饭到一天做一顿饭到做两顿饭,做饭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生活也被安排得越来越条理。K女士有两个孩子,经济的压力一直是K女士心头的一块重石,尤其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开销日益增加。了解到她的这一需求后,社工根据她前期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估结果,邀请她参加了“职向未来”之出租屋协管员项目。这个项目不仅让她学习到出租屋管理的规范,提升了技能,还为她搭建了一个社会融合的桥梁,帮助她在实践中逐渐恢复社会功能。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K女士仿佛脱胎换骨。与人交谈时,她的声音洪亮而自信,举止间流露出一种落落大方的气质。面对疾病,她不再惧怕,而是积极面对,积极治疗。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同伴们:只要不服输,就定能战胜疾病。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与坚韧,让她成为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对象中的明星偶像。

K女士的故事,是对康复之路上所有不屈不挠灵魂的颂歌。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只要心怀希望,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走出阴霾,迎接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重拾自我:从孤独到融入

在人生的长河中,沺叔(化名)曾是一位被精神分裂症阴霾笼罩的旅者,二十余载的光阴里,他饱受病痛的折磨,深夜难眠,恐惧如影随形,总觉暗处有人窥伺。尽管病情在医疗的助力下渐趋稳定,但病耻感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让他对人际交往望而却步,即便曾尝试融入社会,打散工维持生计,努力与人保持友善的交流,但却因工作小事与同事发生分歧,之后难以与同事和睦相处,最终只能无奈辞职回家,躲进蜗牛的薄薄的壳里。

家庭的温暖虽能给予他片刻的安宁,但面对沺叔的精神康复,家人亦感力不从心,面对冲突处理时更是手足无措,整个家庭因此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社工了解到沺叔情况,邀请沺叔参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

在前期探访中,沺叔面对刚建立关系的社工很是焦虑,搓手、眼神回避、交流回避等等。后来与沺叔家人谈了他病史及康复历程,社工为沺叔链接了B精康医院心理医生给沺叔进行上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2-3次的疗程,如同一束光照亮沺叔的世界,抚平沺叔心理创伤,每次心理辅导完后,沺叔如获新生,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从最初的拘谨回避,到后来能够坦然面对社工,甚至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在社工的细心观察下,沺叔的手工才华得以发掘,这份对工艺的热爱与执着,成为他重拾自信的钥匙。

项目社工运用同伴支持理论,邀请沺叔加入了“医路同行”志愿者队伍,以手工艺为桥梁,连接起他与同伴们的心灵。在一次次的教授与互动中,沺叔不仅传递了技艺,在活动中更是分享了自己的康复历程,收获了同伴们的掌声、鼓励与尊重。这些温暖的瞬间,如同阳光穿透云层,照亮沺叔的心房,让他从胆怯走向热情,从孤独走向群体,逐渐在社区康复的道路上找回自己的位置,重拾社会的归属感。

沺叔的故事,是对“帮助他人,成就自己”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在给予中,他找到自我价值;在奉献中,他重获生活的色彩。

蜕变重生:从接受到给予

浩仔(化名),一个未满三十的青春身影,却承载着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负。作为项目最早的服务对象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成为社区康复者们的团宠。尽管每次活动都不缺席,但浩仔总是默默地站在人群之后,声音细若蚊蚋,那份与年龄不相符的沉寂,让人心生怜惜。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N村周氏祠堂的参观活动中,浩仔仿佛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唤醒。他对自家祠堂的热情与热爱,如同决堤的洪水,滔滔不绝地与同伴分享着祠堂的故事。这份由衷的热爱,被社工敏锐地捕捉到了。

于是,在L街道公服办的鼎力支持下,社工链接资源,精心策划了“职向未来”之周氏祠堂讲解员项目,并诚挚地邀请浩仔加入。从最初的仪态、语言、语速等基础训练,到深入学习南村历史、周氏祠堂的渊源以及建筑风格,浩仔都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下来。从课堂的理论学习到祠堂的实践讲解,他一步步地蜕变,从那个躲在人群后的羞涩青年,成长为如今能够自信地站在人群前,侃侃而谈的讲解员。

如今的浩仔,不仅变得自信阳光,更积极地投身于社区服务之中。他的变化,是对“人前人后,受与授”这一转变的生动诠释。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授以他人服务,用自己的力量,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浩仔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在康复路上努力前行的人,让我们相信,只要勇敢迈出那一步,变化与成长就在不远处等待着我们。

社区康复:点亮希望,照亮未来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治疗模式,是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区的支持和组织社会活动,患者可以得到心理以及生活上的支持,强化自我保护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社区互助关系,使患者能够融入社会大环境,增加社交互动的机会,促进社区康复者回归社会。

在广州市B区L街的这场康复探索中,我们看到了社区康复的显著成效和服务亮点。社工们的专业服务、个性化康复方案的制定、以及与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支持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更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和尊严。

同时,这场康复探索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精神障碍患者并不是社会的负担,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障碍,他们就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地区能够像广州市B区一样,重视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精神障碍患者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掌握园艺治疗基础技术

开启身心疗愈助人之旅

实操化教学,体验式学习,陪伴式成长

一线社工、对园艺治疗感兴趣的其他伙伴

欢迎加入 第5期园艺治疗基础技术训练营

倒计时4天,快抢最后席位

↓↓↓

社工届畅销书系列又出新作

《新手医务社工的十一项操练》

直击新手医务社工可能遇到的挑战

需要掌握11项实践操练指引

有方法,有案例

快快拿下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