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上的虫害怎么防治

一、棉花常见虫害介绍

1. 棉蓟马

简述:危害棉花常造成无头或多头棉,使棉叶锉伤皱缩或破叶,导致棉花生长迟缓。

棉蓟马,也称为烟草蓟马和洋葱蓟马,是棉花苗期的常见害虫之一。其主要危害棉苗真叶和顶端,子叶期生长点被食,可形成“无头棉”;1 - 2 片真叶期生长点被害后,腋芽抽出侧枝,形成“多头棉”。真叶片受损后,出现黄色斑点,严重时会被烧焦并折断。小叶受损后,白色斑块扎根。

棉蓟马每年发生 5 - 6 代,成虫潜伏在土缝、土块、枯枝落叶及未收获的大葱、蒜、洋葱的鞘内越冬。第二年气温升高至 15℃时,3 月底 4 月初开始活动,先在越冬寄主上活动一段时间,然后迁飞到早春发芽的杂草上取食繁殖。棉苗出土后子叶期至 1 - 2 片真叶期迁至棉苗上危害。

防治方法如下:

农业防治:棉田及时进行秋耕和冬灌;冬春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枯枝残叶,减少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棉田不与大葱、瓜类等作物邻作、轮作;加强水肥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危害;及时中耕除草。

物理防治:利用棉蓟马喜欢蓝色的特性,在棉田中设置蓝色粘板,以诱捕和杀死成虫。同时,保护棉蓟马的天敌,用昆虫控制昆虫。

化学防治:在棉蓟马若虫、成虫发生期,对于顶过苗的棉田无头、多头株率达到 5%,一定要进行化学防治。可使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菊酯类等药剂进行防治。

2. 棉盲蝽

简述: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

棉盲蝽属喜温喜湿类害虫,在棉花上的危害时间长,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成虫或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棉花组织液,主要为害棉花的幼芽、嫩叶、花蕾等幼嫩组织;顶芽焦枯变黑,长不出主干,造成枯顶;真叶出现后,顶芽被刺伤而枯死,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棉”。

每年的 5 月份,当气温回升达到 15℃以上、湿度高于 60%时,盲蝽象虫卵就开始孵化了,5 月下旬开始迁入棉田为害,6 - 8 月份危害最为剧烈。若降水较多、田间湿度较大的年份,发生重,棉花植株生长茂盛,旺长、徒长的棉田就会偏重发生。

防治措施有:

农业措施:铲除杂草,冬前清除田内棉花枯枝及越冬杂草,在其卵孵化前铲除路边、地头的杂草及棉柴,减少早春虫源基数。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适期增施钾肥微肥,切忌偏施氮肥,及时做好受害棉的整枝工作。

灯光诱杀:利用盲蝽象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成虫高峰期夜晚灯光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棉花蕾期就要用药剂防治,选择内吸性、熏蒸性、触杀性防治药剂或者复配制剂,组织发动棉农联防联治。

3. 棉蚜

简述:棉花苗期重要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棉蚜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已成为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棉蚜以成若蚜群集于叶背和嫩尖上刺吸汁液,致使棉叶向背卷曲,植株矮缩,叶数减少,蕾铃数减少,成株期受害后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呈现油光,下部叶片枯黄脱落,蕾铃脱落。同时分泌蜜露,导致霉菌寄生,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有:

农业防治: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棉花蚜虫的有效措施,如种植 372 等;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控制蚜虫为害;水旱轮作可以减轻棉蚜的发生;处理越冬寄主,减少早春蚜源。

药剂防治:使用氟啶虫胺腈、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阿维菌素、联苯噻虫胺等专性药剂进行防治。

4. 棉铃虫

简述:幼虫食害棉花嫩叶、蕾、铃,造成严重危害。

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 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 - 3 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1 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有:

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进行防治。

5. 棉尖象甲

简述:成虫为害棉花幼苗、苞叶和幼蕾。

成虫为害棉花幼苗,咬食叶柄,被害棉叶萎蔫下垂。咬食嫰端,造成断头。为害苞叶和幼蕾,严重时幼蕾脱落。

防治方法为用 50%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二、防治方法

1. 农艺措施

清洁田园、秋季深翻、清除田边杂草、及时打顶等农艺措施,能有效防治棉花虫害。棉花收获后及时拔除棉秆,清除病虫残体,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秋季深翻土地,有条件的棉区进行秋冬灌水保墒,能进一步压低病虫基数。清除田边杂草,进行中耕除草,可减少害虫的转移危害。及时打顶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能防止病虫害在棉株顶部滋生。西北内陆棉区合理布局棉田,避免与大面积春玉米、加工番茄、十字花科作物邻作,并远离枣园、集中连片的温室大棚,减少棉铃虫、牧草盲蝽、烟粉虱转移为害。

2. 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利用

西北内陆棉区棉田周边田埂和林带下种植苜蓿或早熟油菜等作物,其他棉区田边种植蛇床子、波斯菊、百日菊等显花植物,为自然天敌提供蜜源,引诱、涵养天敌,增强天敌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的控制能力。棉铃虫常发区棉花套种玉米、苘麻条带,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集中杀灭。推行棉花和冬小麦插花种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3.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抗(耐)病虫品种是防治棉花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应选用抗病性较好的抗虫棉优质高产品种,同时要考虑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性。

4. 种子处理

根据各棉区苗期主要病虫种类,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再包衣。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

5. 天敌保护和利用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棉花生长前期注重保护利用棉田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天敌控害作用。小麦、油菜收获后,秸秆在田间放置 2—3 天,有利于瓢虫等天敌向棉田转移。苗蚜发生期,当棉田天敌单位与蚜虫种群量比达到一定比例时,不施药防治,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蚜虫。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期至蕾期一般年份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苗蚜。

(2)人工释放赤眼蜂。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每次 10000 头/亩,每代放蜂 2—3 次,间隔 3—5 天,降低棉铃虫幼虫量。

6. 昆虫信息素诱杀

使用性诱剂和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至末代成虫末期,大面积连片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每亩设置 1 个挥散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长江流域棉区斜纹夜蛾常发区,大面积连片使用斜纹夜蛾性诱剂,每亩 1 个挥散芯和夜蛾型诱捕器,群集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连片施用生物食诱剂,于夜蛾科害虫主害代羽化前 1—2 天,以条带方式滴洒,每隔 50—80 米于 1 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可诱杀成虫。

7. 环境友好型药剂防治

针对不同虫害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1)棉蚜。当益害比低于指标时,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苗蚜 3 片真叶前卷叶株率达 5%—10%时,或 4 片真叶后卷叶株率 10%—20%时,进行药剂点片挑治。伏蚜单株上、中、下 3 叶蚜量平均 200—300 头时,全田防治。选用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交替使用。

(2)棉铃虫。当转 Bt 基因棉百株低龄幼虫超过百株 10 头、非转 Bt 基因棉百株累计卵量 100 粒时进行药剂防治。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转 Bt 基因棉田禁用)等微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选用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茚虫威、多杀霉素等进行防治。

(3)棉盲蝽。以保蕾保顶尖为重点。防治指标:西北内陆棉区以牧草盲蝽为主,蕾期虫量 12 头/百株、花期 20 头/百株、铃期 40 头/百株;黄河流域棉区蕾期 5 头/百株、花铃期 10 头/百株;长江流域棉区新被害率 3%或百株虫量 5 头时进行药剂防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