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通报贫困生获资助后晒国内外旅游照:取消该生资助资格!

近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在社交媒体晒出多张国内外旅游照片,引发网友热议。11月23日,浙大发布通报,称该生存在不合理消费行为,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一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关于助学金使用和贫困生资助公平性的讨论也随之掀起波澜。

根据校方通报,这名学生为2021级本科生方某,曾于多个学期申请并获批学校的资助资格。助学金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材料符合浙江大学的规定。然而,今年以来,该生多次外出旅游,包括国内多地以及国外的韩国、日本等地,其频繁的旅游消费行为被校方认定为“不合理消费”,违反了相关资助管理规定。

经学院研究决定,取消方某的资助资格,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方某本人也已认识到问题所在,接受处理结果,并提交了书面检查。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对助学金的使用提出了质疑。一位网友列举了方某旅行涉及的多个目的地,包括昆明、丽江、西藏、新疆、厦门以及国外的济州岛和日本,感叹道:“这样的旅行花销需要多少钱?这还能算是贫困生吗?”

也有网友表达不满,直指当前助学金申请审核中的漏洞:“如果只是被发现后道歉、写检讨就能了事,那是否会纵容更多人以‘贫困’为由申请资助,却将其用于与学业无关的高消费行为?”

一时间,类似事件也被翻了出来。有网友分享班级里的例子:“我们班一个拿补助的女生家里有别墅,日常穿着奢侈,还经常出去旅游发朋友圈。后来可能是有人提醒,就不发了。”

对于公众的关注,浙江大学方面明确表示,资助审核严格遵循既定管理办法,相关流程并无不当。但同时,校方也承认在后续监督和动态管理上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将加强资助生消费行为的审查,确保资助金真正用于有需要的学生身上。

事件的发酵让高校资助工作被推上风口浪尖。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助学金本质上是为了帮助真正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生活负担,其核心原则是“雪中送炭”。如果资助金被用作“锦上添花”,不仅违反了规则,也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甚至可能挤占其他更需要资助的学生的机会。

此次事件引发的不仅是对个案的讨论,更引发了公众对高校助学金申请和使用制度的广泛反思。

一方面,不少人认为,贫困生资助的审核应更加严格、动态化,不仅要关注申请时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应监控获助学生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也有人呼吁公众对学生的消费方式保持理性看待,避免因个别案例对贫困生群体产生刻板印象。

此外,部分网友提出,高校可以引入更透明的资助监管体系,如定期公示资助名单和使用情况,接受同学和社会的监督。还有人建议通过强化资助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受助学生更好地珍惜资助资源,将资金用在学业提升和生活必需上。

“贫困生晒旅游照”事件的曝光,再次让人们聚焦助学金申请过程中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这不仅关乎一位学生的个人行为,更是对高校资助体系的一次警示。

公平、公正的资助体系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保障,而违规使用助学金的行为则容易让公众对制度产生信任危机。如何平衡申请便利性与公平性,如何动态监督受助学生的行为,仍然是需要社会和高校共同探索的课题。

网友表示:

大家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