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龙裔的复仇——秦始皇灭六国心理动机是什么?

秦宫外,风云涌动,狂风卷着黑云,呼啸着飞一般地压过来;秦宫里,秦王嬴政躺在榻上,不安的翻动着身体,一双手紧紧的握成拳,头上渐渐的渗出汗来。猛地,他眉头紧皱,就在这时,一个霹雳似乎就在宫殿正上方炸了下来,闪电照得宫内如同白昼,他一惊坐了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从我十三岁即位起就会经常做这个梦?当年周宣王大祭之夜,梦见一貌美女子,大笑三声,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七庙神主,捆着一束,冉冉望东而去。原来这大笑三声应着褒姒烽火戏诸侯;大哭三声应着幽王、褒姒、伯服三命俱绝。神主捆束望东而去,应着周都由镐京东迁至洛阳。可见天数有定如此,而今我梦见这个,定是天神授意于我。那条金龙自西方徐徐而来,在我周身环绕三圈,与我合而为一,又一啸冲入云霄。是神要告诉我什么吗?我的来历?我的去处?我的使命?那我是谁?”——“是的!神是要告诉我,我就是龙。”......

故事虽是杜撰,但是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是“祖龙”,是“人之先”却是有史可查。

三皇五帝时代,人物与神祇是不容分离的,人为与神事不易划界,史话与神话无甚区别。总之,那是一个人神共徘徊的时代。

《周易说卦传》云:“帝出乎震”,也就是说最早的神——帝乙(燧人氏)是在雷鸣电闪中诞生的。燧人氏部落以蜥蜴为图腾,而蜥蜴演变为“龙”之名。《左传》有云“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这个太皞氏就是燧人氏。燧人氏及其后裔部落都以龙为图腾。

一个偶然的机会,华胥氏女子踩到了燧人氏留下的脚印,既而怀孕,生下了伏羲与女娲。人类于此繁衍。伏羲与女娲便是人类的共同祖先,号称“人之先”。

伏羲与女娲部落也以蜥蜴为图腾,部落自然以“易”为名,而且前面常常加上“有”字以示神圣,就是“有易”。“有易”部落是正统龙裔。

女娲制定了婚姻制度,规定同一图腾男女不得通婚,这一命令挽救了濒于灭顶之灾的人类,女娲也被对生育寄托希望和崇拜之情的先民尊奉为“后”。因为她跳用以教化人类的舞蹈时,手里握着两个梅子,故而荣膺“高梅”的称号。她的后裔部落被称为“有梅”。“有梅”也是正统龙裔。

写了这么多看似不相干的内容,就是为了引入历史上重大的屠龙事件。

《史记夏本纪第二》有云:“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屠龙事件,事件的主谋是夏启。(注:在汉代,那个时候的儒生忙着回忆并记录古文《尚书》,将“有易”错写成了“有扈”。)

《竹书纪年》和《山海经》里都记载过上甲微灭“有易”的事件。夏朝帝泄十二年,商族首领亥,被有易部落的一位牧羊人杀死。亥的儿子——这次屠龙事件的主谋上甲微——对有易部落进行了大肆屠杀,有易被直接灭族了。这是有记载的第二次屠龙事件。

周人也有屠龙的劣迹。《左传》记载了最后一个“大人”即“长狄”部落覆亡的经过,并追溯了大人的历史:大人乃是被大禹杀死的防风氏的后裔。这个防风氏是燧人氏风姓的分支,其后裔就以“长狄”为名,所以长狄也是龙裔。

说了夏商周屠龙的事件,再分析一下秦王嬴政的“嬴”姓来源。

嬴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姓之一。《说文》在释“姓”之后,列举了上古时代从女的11个姓,嬴姓位列第四。兼具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双重身份,被认为是东夷首领的少昊,即为嬴姓。少昊其人追其源祖即为伏羲氏。

《通志氏族略》中说:“姓之为氏,与地之为氏,其初一也,皆因所居中而命,得赐者为姓,不得赐者为地。居于姚墟者赐以姚,居于嬴滨者赐以嬴。”

由此可知,“嬴”姓也是因所居地而得姓的。古嬴水,就是今流经莱芜、泰安的嬴汶河。此水是汶河上游三大云游之一,发源于章丘县池凉泉,流经莱芜城子县村,入泰安,全长86公里。

《汉书地理志》记泰山郡所属有嬴县。故城遗址可能晚至战国时期,但遗址内也有商、周文化遗存,附近且不乏史前文化遗物。

全国以嬴为名的河流就这么一条,以嬴为名的古城就这么一座,而这一带又是东夷部落的中心活动区域,所以学界对嬴姓族群起源于该地的认识相当一致。

起源于山东一带的嬴姓部落怎么会分散四方,直至陇右呢?

因为前文讲到的,夏商周三朝的屠龙事件啊。

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引起了东夷部落的不满,拉开了嬴姓族群与夏商周王朝的对抗序幕。想必战事更多更残酷,而不仅仅是史书记载的那几件。

正是由于一直以来对嬴姓龙裔的迫害,以至于嬴姓流离失所,几近灭族。嬴姓在陇右一直被认为是“戎”族,也就是外来的少数民族。

“嬴”姓的兴衰完全可以再写一篇文章细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嬴政的骨子里认定自己是龙裔,是伏羲的化身。有史为证:

《史记秦始皇本纪》:“......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

当使者带来山鬼的消息时,秦始皇立刻就明白了“祖龙”就是指他。对“祖龙”这个称谓,他采取的是默认的态度,并由“祖龙”立刻联想到“人之先”,而“人之先”显然是影射伏羲氏。

从秦始皇对自己名号的决定上,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是伏羲化身的认同: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秦始皇决定取号为“皇帝”当然是偏向皇字,但他并没有放弃帝字,是因为他知道上古三皇并不称“皇”,而是称“帝”。“皇帝”这个称号似乎可以将他提早到五帝之前,与三皇靠拢。

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奏议,也体现了秦始皇自认是龙裔的情结。李斯奏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周易》是燧人氏所著,过去都认为《周易》是混迹于其他卜筮的书中而幸免于难,而事实恰恰相反,其他卜筮的书是得益于《周易》才幸免于难。

在秦始皇的潜意识里,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伏羲的化身,正是这种使命感鼓舞着他顺应天意,对周王朝及诸侯国——这些当年忘记了伏羲与女娲的恩典,屠杀龙裔的背义之人——进行屠戮,最终一统天下。

后世的帝王喜欢将自己的出身神化,有可能都是跟秦始皇学的吧。更有说出生时天降祥瑞的,怕也是活学活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表现了。

作者:不言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