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卖预制菜的网红餐馆,助浙江一夫妇年入35亿,他们的路同行走不通

今年6月19日,绿茶餐厅又一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这是它自2021年3月首次提交上市申请以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第4次提交上市申请,显示了它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决心与强烈愿望。

可能有些读者并不清楚,绿茶餐厅在2008年时,就拥有了一个极为耀眼的身份:初代中式网红餐厅。

餐厅里排在第一位的网红招牌单品,名为“诱惑面包”。

这款售价30元的面包,烘焙的香味十足,散发着诱人的金黄光泽,切成小块的面包之上,静卧着一个奶香味十足的冰激淋。

食客用小叉子叉起一小块绵软喷香的面包,蘸上一点冰激淋,迫不及待地送进嘴里,每一个挑剔刁钻的味蕾似乎都被征服了。

此外,绿茶烤鸡、粉丝裹虾等招牌菜,每份定价也只有三四十元,卖得也很火爆。

彼时,绿茶餐厅在最口碑最盛的时段,消费者需要排2个小时以上的队才能等到就餐位。

即使如此,餐厅里仍然人满为患,1500人次的日流量,高达14次的翻台率,让同行业的其它商家眼热到跳脚。

作为曾经的初代网红,如今的绿茶餐厅在全国已经拥有382家门店,这些门店分布在全国27个省份,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新旧一线城市,以及众多的二三线城市。

如果单以门店数量计算,绿茶餐厅在人均价格50元到100元消费水平的餐厅中占到行业第三位;

若是以收入计算的话,它在行业中占到第四位,在整个餐饮市场的占有率为0.7%,排在第一位的西贝莜面村,市场占有率为1.1%。

那么,如此体量的绿茶餐厅这回能不能顺利实现上市目标呢?

绿茶餐厅的老板是王勤松、路长梅夫妇。

关于王勤松的早年经历,人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972年。

像其家乡的许多普通人一样,王勤松很早就走上了经商之路,他先后做过外贸和煤炭生意,还有到德国经商的经历。

在经商过程中,王勤松也秉承了浙派商人薄利多销的经商理念。

路长梅,1980年生于东北的吉林市,父母是农民加渔民的组合,家庭条件并不好。

据成名后的路长梅自己说,因为家贫,她15岁就辍学到大连投奔亲戚,希望在亲戚的帮助下,通过打工帮着弟弟完成学业。

因为亲戚在一个文工团当领导,她就到文工团里当起了学徒学跳舞,还能领到一份薪水。

1997年,17岁的路长梅已经成了文工团的舞蹈骨干。

2000年时,因为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路长梅就随文工团到杭州参加演出。

也许是因为杭州的美景吸引,也许是有了感情的牵绊,总之,路长梅自此留在了杭州。

早在2004年,王勤松、路长梅夫妇二人就在杭州灵隐寺路31号开了一家绿茶青年旅社。

之所以取名“绿茶”,是因这旅社附近有一家绿茶园。

在做旅社的时候,夫妻二人发现,给旅客提供住宿的收入远远不如给旅客提供饮食的收入高。

再加上杭州素有“美食荒漠”之称,他们经常听到外地游客抱怨杭州缺乏中低端饮食消费的场所,于是就动了开办餐厅的念头儿。

经过慎重考虑后,夫妻二人在2008年创立了绿茶餐厅。

王、路二人致力于为年轻人打造高性价比的大众餐厅,因此绿茶餐厅的菜品定价适中。

为了迎合年轻人追求时尚、文艺的特点,绿茶餐厅将中国传统美学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打造出“龙井船宴”、“春风秋月”、“水墨江南”“万松书院”“西湖盛宴”等高端大气充满文化氛围和诗情画意的主题空间。

在菜品设置上,夫妻二人觉得,既然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就不能局限于一种口味。

于是他们以江浙菜为基底,借鉴了粤菜、川菜、淮扬菜、陕菜,甚至日本料理、东南亚美食、西餐等菜品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融合菜。

绿茶餐厅开始营业后,很快因为形式新、价格低、环境好赢得了口碑,成了彼时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餐厅,一度创造了单日14次翻台的餐饮神话。

2009年时,绿茶餐厅就入选了大众点评“最受欢迎餐厅TOP50榜单”。

2010年,绿茶集团开始扩张到了北京,2011年又扩张到了上海,2013年又扩张到了深圳。

彼时绿茶集团的扩张正赶上了全国各地商业地产大规模发展的红利,而商业地产方也乐意见到网红绿茶餐厅入驻,为自己带来庞大的客流量,所以彼时的绿茶集团发展十分迅猛。

到2014年时,绿茶餐厅一些经营状况特别出色的门店还拥有1500人次的日流量,人均排队时间仍需2个小时,翻台率还能达到6-8次。

可惜,花无百日红。

时过境迁之后,消费升级浪潮来袭,带有网红属性、主打性价比的绿茶餐厅已经不再吸引年轻人,又有新的网红品牌替代了它的辉煌。

王勤松曾经说过,一个绿茶餐厅门店翻台率达到4次才能保本。

但从2018年至2021年,绿茶餐厅在人均消费依然保持在五六十元左右的情况下,翻台率却大大下降了。

4年中,翻台率最高的2018年为3.48,最低的2020年为2.62。

为什么翻台率下降得如此明显且迅速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71.7%的消费者选择餐厅时最为关注的点是菜品口味。

而绿茶餐厅主打的是融合菜,这就决定了它对任何一种菜系的研究难以精细深入。

再有,随着门店的增多,绿茶餐厅采用了中央厨房模式,大部分菜成了半成品的预制菜,给顾客端上餐桌的多是经过简单的二次加工的菜品,这就决定了它很难在口味上形成鲜明特色。

以上两点相叠加,在餐饮界日益细化、专业化的行业背景下,绿茶餐厅口味上的短板就越来越明显,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2020年8月,绿茶集团旗下位于河北石家庄桥西区的万象城门店被曝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餐具未按要求消毒,待加工的肉食随意堆放在地板上,熟食被后厨人员放在垃圾筒上,客人点的菜品被餐厅工作食用,甚至还有部分员工未按要求办理健康证等等。

这些被曝出的猛料,无疑让本来就不景气的绿茶餐厅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尽管绿茶餐厅在2020年推出了147道新菜,但其翻台率降到了最低点,只有2.62次。

2021年3月,为了谋求资本支持走出困境,绿茶餐厅第一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谁知绿茶集团在提交的文件中犯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居然把“流动负债总额”写成了“流动资产总额”。

此次申请上市失败后,绿茶集团又在当年10月,第二年的4月,先后两次重新申请上市,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

那么,今年6月19日,绿茶集团是在什么背景下再次提交了上市申请呢?

2023年是绿茶餐厅迎来转折的一年,这一年绿茶集团新开设了89家门店,全部营收额达到了35.89亿元,而净利润达到了2.96亿元,两项数据都创下最近六年来的新高。

在翻台率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绿茶餐厅是如何做到效益提升,利润增加的呢?

在抖音上有一个大V的视频,据该大V的观点:2023年绿茶的“死灰复燃”,得益于它的桌面呈现及餐具的改革。

以往,以预制菜为主的绿茶餐厅,给顾客上的是冷菜冷盘,让人觉得一点温度也没有。

而改革之后,能加热的菜品给顾客做了加热处理,一热胜三鲜,加热后菜品的口味提升了。

除此之外,餐厅还给菜品加了底座或配了盖儿,这样让每一道菜品显得很高级很精致。

这些改革举措,让绿茶餐厅重新聚集了人气,许多消费者又在排队等候就餐了。

而从绿茶集团自己提交的招股书来看,他们在2021年至2023年也做了大量的降本增效工作。

比如说,公司统一实行了直采制度,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所有门店原材料及耗材的成本。

再有,公司精简了厨房的运作,将菜品的大部分制备过程交给了第三方食品公司。

如今,与绿茶集团保持着合作关系的食品公司多达176家。

另外,公司开设新店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前几年,开设一家新门店,成本在320万元至370万元,如今新店开设成本最低可以降至24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门店开设成本的降低,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公司最近扩张的门店都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有关。

总之,绿茶集团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翻台率难以提升的情况下通过降本增效、发展门店数量等实现了翻红,重新提交了上市申请。

那么,绿茶集团的第四次上市申请,能不能顺利通过呢?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各方资本还在持观望态度。

2021年时,资本在餐饮行业一度十分活跃,单是在面馆市场,就产生了总值14亿元的13起融资事件,受益的品牌涉及陈香贵、张拉拉、马记永等。

《2024年餐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餐饮业投融资只有125起,比2022年下降了2成,整体热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已经降到近五年的最低位。

进入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似乎又对餐饮行业发生了一定的兴趣,先后有梦想餐饮品牌、牛肉饭连锁“牛大吉”、拌饭连锁“米悦朝鲜族拌饭”发声,表示已获得了数千万元的融资。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则表示,餐饮企业要想成功上市,应该解决好特色化、标准化、模式化三大问题,让特色在不断创新中传承,让标准适应市场需要,让管理模式摆脱对后厨的依赖。

而绿茶餐厅在做了一系列改革后之所以急于申请上市,就是希望融到更多资本,以便尽快实现其扩张规模的计划。

绿茶集团计划在2024年扩张112家新店,但截至6月11日,它只完成了22家,离目标甚远。

不仅仅是2024年,一直到2027年,绿茶集团的目标是,每年都增加112家至213家新门店,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如今,整体经济环境不好,消费者追求高性众比,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在这种背景下,绿茶集团靠扩张门店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策略也许会得到某些资本的青睐,从而实现其再次翻红的目标。

作者:柳岸花茗

编辑:老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