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庭院之韵:徐悲鸿画作中的东方意趣与匠心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寿康,汉族,江苏宜兴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泰戈尔像》、《奔马》等。

油画《庭院》聚焦于中国边疆云南鸡足山的一座庙宇,其屋舍呈中国极为常见的灰色调。徐悲鸿先生向来钟情于以多种颜色调和而成的 “脏” 色,在他的创作理念里,风景画中强烈色调仅可占据画面的极小比例,绝大部分需运用灰色调,以此方能营造出 “烘云托月” 般的精妙意境。画面中的花卉并非如西方静物画那般,是摘下置于花瓶后进行写生的模样,而是整棵花树于画面中自然生长、尽情绽放的鲜活姿态。徐悲鸿先生于此精准地把握了整幅画作的关键所在,也就是画作理应彰显的 “气趣” 特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