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移民新生活:从困难到丰收,致富之路有哪些启示?

初冬的阳光洒在大姚县赵家店镇的紫丘水电移民村,村民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杨梅丰产季节忙碌着。在这片90亩的杨梅园里,杨永祥和他的父亲杨万亮正小心翼翼地除草和施肥,期待着明年的丰收。"我们全家每年能通过种杨梅收入约15万元,结合养牛、养猪和就近务工,我觉得生活比搬迁前要好得多。"杨永祥的话语里充满了满足与自豪。这不仅是个人的心声,更是大姚县移民后期扶持战略成功的缩影。

十年前,由于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及其他多个水库的建设,数以千计的村民踏上了移民之路。搬迁使他们告别了茅草房和不通水电的居住环境,迎来了新生活。然而,简单的迁移并不能保证每个家庭的生活会得到改善。正是在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移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径。

大姚县的移民安置不仅仅是建房、铺路,更是系统性的发展规划。政府在安置村建设上,配套了完整的水、电、路以及文化活动室、村史馆等设施,确保移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在饮水、用电、交通这些基础设施的保障下,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紫丘水电移民村,每位村民每月能领取匡扶他们生活的后期直补资金和逐年补偿资金,甚至通过参与光伏发电、小把粉丝厂等后期扶持项目,村民们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杨万亮提到,这些在搬迁之前是不可想象的,移民政策的实施为村民们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姚县的移民安置村还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湾碧乡的芒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达到6000吨,去年就有249户农户实现万元以上收入。而龙街镇的龙福兴村则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共同种植石榴,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6500元。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越来越多的移民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与此同时,技术培训也是大姚县移民政策的一大亮点。截至今年10月,1460名移民群众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也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多样化的技能培训,移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掌握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随着移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庄的面貌也在日益改观。整洁的村道旁,鲜花怒放,灯光球场和文化活动室为村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移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反映。

大姚县的成功移民案例,给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推动移民安置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特点,切实保障移民的基本生活与长远发展,构建多元的收入来源,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许多原本面临困境的家庭,正一步步走向幸福与繁荣的新生活。这种转变,不仅是经济上的富足,更是社会和谐、人心向上的体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