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报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示2024年浙江省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评审结果。我校7节课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学科课程类“基础教育精品课”、2节课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类“基础教育精品课”,并推送至教育部参加“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
2024年浙江省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 拟入选名单(杭州) 一、学科课程类 |
|||||
序号 |
学科 |
精品课节点 |
执教教师 |
所在单位 |
所在地市 |
423 |
高中语文 |
故都的秋 |
吴睿荔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
杭州市 |
550 |
高中生物学 |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可包含活动) |
徐思麒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
杭州市 |
570 |
高中思想政治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吕雅洁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
杭州市 |
587 |
高中历史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
胡家成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
杭州市 |
610 |
高中地理 |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姜禹竹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
杭州市 |
673 |
高中体育与健康 |
12.防守有球队员:滑步、撤步 |
吕腾腾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
杭州市 |
688 |
高中艺术·美术 |
第一课 合理的布局 | 居住空间的设计 |
马丹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
杭州市 |
二、实验教学类 |
|||||
序号 |
学科 |
精品课节点 |
作者姓名 |
所在地市 |
|
124 |
高中化学 |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
杨洁茹、李忠洲 |
杭州市 |
|
163 |
高中信息技术 |
搜索算法的实现 |
高成英 |
杭州市 |
基础教育精品课
《故都的秋》课程介绍: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其中前三篇文章《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是现代散文史上的经典作品。三篇作品统整于单元人文主题“自然与情怀”中,又各有差异,可以设计“现代散文阅读专题”进行学习。
单元视野中的单篇和孤立的单篇相比,需要考虑篇对“群”的回应,考虑篇与篇的内在逻辑以及“这一篇”的文本核心价值。
本课以单元大概念“景情关系”作为设计锚点,聚焦主客体的“观照—反映”关系,探究文章中景与情的独特作用机制。抓住文本关键词“饱尝”,设计了(1)感知“饱尝”——情景交融的“高峰体验”;(2)探析“饱尝”——景的选择与“有意味的形式”;(3)溯源“饱尝”——民族审美心理下的个性表达。三个环节分别指向景情关系是什么,景情关系如何表现以及为何会有这种景情关系,内部形成一组结构化、进阶性的学习任务。本课最后,以图表形式呈现景情关系,并勾连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以此构建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图式。
个人介绍:
吴睿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杭州市新教材研究小组成员。曾获全国中学生写作指导教师特等奖,浙江省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第一名,杭州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杭州市命题评题比赛一等奖,杭州市高中语文论文评比一等奖等;课程获评浙江省基础教育精品课、杭州市共享优课一等奖等;主持完成一项市级课题,论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浙江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杭州市“双新”教学展示等活动中开设公开课、讲座二十余节。
《氯水性质及成分探究》课程介绍:
本节课打破了传统实验课以操作为主的上课模式,以环环相扣的三大问题作为探究内容,小组合作为探究主体,建构起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一般模型。同时,对于氯气和水的反应产物预测,分别从元素价态和分子结构多重视角进行分析,增加了思维深度;第三个环节,并未墨守成规,采用水溶氧试剂检验氧气不仅灵敏,也解决了传感器在学生实验中不便使用和操作复杂的困境。此外,这节课三组探究采用的实验仪器均体现了微量化、微型化、环保性、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科学的取证,培育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奇思妙想环节,所设计问题来源于往届学生的课后发问,有趣且有潜在研究价值,这个问题设计不仅使课堂问题得以发展延续,为学生提供了社会性视角,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问题的热情。
个人介绍:
杨洁茹,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有机化学硕士学位。
曾获杭州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二等奖;杭州市化学学科论文二等奖;浙大附中校级教坛新秀;浙大附中网络优质课一等奖;多次获得校级先进。曾承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高考制度改革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特色课程的开课任务。
个人介绍:
李忠洲,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参与编写书籍《新高考指南6选3.7选3学科测评工具》,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优秀辅导教师,杭州市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二等奖,参与指导学生在第二十届水科技发明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和优胜奖。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课程介绍:
本节课以“病原体的检测手段”为引入,引出“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这一生物学概念。带领学生重走了几位科学家的发现之路,以科学史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了三大重要的科学实验,着重强化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通过模型制作的方法将思维可视化,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立足史实逐步推导实验过程,运用假说演绎法给出不同假设的预期结果,训练了科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生命观念,最后以“设计新的实验确定某种新流感病毒的类型”为课后延伸,收尾呼应,让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内化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从解读实验,分析实验,到设计实验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让课堂回归学生主体,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
个人介绍:
徐思麒,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杭州市系统级优秀教师,校级教坛新秀、优秀党员。
曾获杭州市中小学“共享优课”赛课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杭州市中小幼论文评比、杭州市生物学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多次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月刊》等生物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曾获国家级“科普优秀论文奖”;参与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主持的课题获得了杭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开设的系列选修课《妙趣环生》广受学生的喜爱,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精品选修课;多次代表学校开设省、市级公开课和专题报告,深受好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程介绍:
本课以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为情境,以“好‘枫’景,‘桥’浙里:新时代如何践行‘枫桥经验’”为总议题,设置了“听民声,难题谁来解?”、“解民忧,困境如何解?”、“聚民心,治理最优解!”三个子议题,进而开展序列化的议学活动:民声收集会,民生议事会和民生“枫”享会。课堂活动中汇聚民意最大公约数,绘就民意最大“同心圆”的过程,学生感受到基层群众自治是“沟通的桥”、“协商的桥”、“管用的桥”。“枫”景常在,关键在“桥”。课堂的桥梁,将学生和教师链接,将学生与知识链接。“枫桥”这座桥梁也化为链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治理之桥”。从化解纠纷到社会治理,从浙江探索到全国推广,历经60载风雨,“枫桥经验”在祖国各地都有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定能绘就新时代美丽的新“枫”景!
个人介绍:
吕雅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市“系统级教坛新秀”、教育局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浙江省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杭州市高中思想政治城区优质课一等奖、大市优质课一等奖,杭州市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晒课一等奖,杭州市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竞赛、青教赛三等奖等。所带班级获杭州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参与省级精品微课程《跨学科漫谈“一带一路”》开发,参与录制杭州市青少频道杭州市中小学“名师公开课•名师微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篇教学设计发表在核心期刊。
课程介绍:
本课聚焦人民解放战争,通过“民声”、“民胜”、“民心”、“民利”四大探究主题,深入剖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深层原因。课程首先通过丰子恺漫画《炮弹作花瓶》导入,揭示抗战后人民对和平建国的渴望;接着,通过时间轴展示解放战争三个阶段的历史进程,分析中共如何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探讨辽沈、淮海、平津等重要战役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影响;然后,通过国共两党在农村政策、城市政策、对民主党派政策的比较,探讨两党在争取民心上的差异及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解读一份被忽视的国民党党务革新方案,分析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强调中共的成功在于顺应历史潮流,代表人民利益。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个人介绍:
胡家成,本硕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24杭州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三等奖,2024杭州市区高中历史青年教师命题说题二等奖。2022杭州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双新示范”教学展示暨2023届首考复习教学研讨课展示《白银浪潮下明清经济的变与不变》。历史教学公众号“高中历史教研”《统编教材全册思维导图》作者。
课程介绍:
电影《流浪地球》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和演员齐力创作的科幻灾难片,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本节课以《流浪地球》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情境,并以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首先以“跟随流浪地球,寻找新的人类家园”设置情境进行课程导入,并以此展开“宇宙中有什么?”“地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的相关教学,通过教材内容等完成天体系统思维结构图的绘制。再通过电影片段与拓展资料创设“地球如何逃离太阳系?”“流浪旅程会顺利吗?”的探究活动,讨论归纳流浪地球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与电影片段的契合,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由于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需要全人类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地球、保护宇宙环境。
个人介绍:
姜禹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校级、院级研究生会主席。杭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青团干部,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团员。曾获浙江省省级学科课程类"基础教育精品课",承建的微课程被录用为省级微课程,杭州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二等奖。古筝十级,多次荣获国内外比赛特等奖、金奖 ,受国家文化部派遣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搜索算法的实现》课程介绍:
本课例源自浙教版《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1 数据与数据结构》5.2.2 中一个“实践与体验”项目——“走迷宫”,聚焦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原理及代码实现。本课采用项目式教学,设置具有一定梯度和思维深度的任务链,带领学生依次进阶式完成了多个子任务:①判断迷宫中A到B是否通畅;②计算A到B的最短路径;③分析并输出A到B的最短路径(坐标形式);④上机体验绘制迷宫地图,可视化输出A到B的路径(路线形式)。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真正经历抽象建模→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优化拓展的全过程。
本课例综合性强,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深入复习了Python基础语法、数组、栈、队列、链表等多项核心内容。本课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种搜索策略,还能助力学生思考如何灵活应用各种数据结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推动信息技术课堂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最终实现全面化、层次化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个人介绍:
高成英,中学高级教师。浙大附中技术组教研组长,杭州市高中信息技术大组成员,杭州市新课程研究小组成员。曾获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新锐教师等荣誉。曾获多项教学竞赛殊荣:“一师一优课”教育部部级优课、杭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杭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杭州市共享优课一等奖。参编《新高考指南 7选3》等4本专业书籍,参与省市级立项课题3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累计2万余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获省级奖项4次,市级奖项20余次。
日常主要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和技术学科各类竞赛辅导工作。通过社团活动、讲座等形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数智人才,曾带领团队荣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防守有球队员:滑步、撤步》课程介绍:
本课选自高中体育与健康教科版运动与专项技能篇第三章第二节第五点——篮球,防守有球人:滑步、撤步。本课遵循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 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设计专项准备活动让学生充分热身为基本部分做好铺垫;以问题链为引导,创设不同情境,从单一练习、组合练习到3对3比赛,层层递进,让学生以练促学,以赛促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滑步、撤步动作要领的理解,了解各种滑步和撤步在防守有球队员时的应用时机,提高学生的防守脚步移动能力和防守技巧,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在学练及比赛中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个人介绍: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杭州市系统级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教练员,国家篮球一级裁判员、国家一级运动员;带队成绩突出:2016年组建首支校女子篮球队获得杭州市第七名,2017年获得第六名,2018年获得第三名;2017年带队参加杭州市中学生游泳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全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获得团体第三名;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生游泳总决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019年带领乒乓球队获全国第七名;浙江省高中女子团体第四名;多次参加杭州市直属高中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一等奖;2021年获得杭州市直属高中体育教师模拟上课二等奖。多篇教学论文在杭州市中小幼论文评比和德育论文评比中获奖;疫情期间,两节网课被杭州市共享课堂录用;2024年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精品课”;参编湖南《学法大视野·体育与健康》教辅书的编写。
《合理的布局—居住空间的设计》课程介绍:
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居住空间设计知识化繁为简,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与热爱,为未来生活与学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启航:趣味导入唤醒好奇心
以“空间魔法”故事开篇,锁定学生目光,点燃设计热情。
二、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精选案例,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居住空间设计的三大核心——舒适、实用、美观。结合常用家具尺寸,实战演练布局图绘制,全面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与设计实践能力。
三、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
深入挖掘居住者个性化需求,让学生深刻理解设计不仅是美学的展现,更是对居住者生活的细腻关怀,提升设计温度。
四、跨界融合:拓宽设计视野与创新能力
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广阔天地中,巧妙融入数学知识,拓宽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思维。
五、科技赋能:信息化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设计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习更加高效、有趣。
个人介绍:
马丹,浙大附中音美教研组长、杭州市双新研究小组组长、杭州市高中美术大组副组长、市中小学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杭州市首届四星级学科带头人、杭州市“巾帼标兵”。曾荣膺多项全国及省市教学竞赛殊荣:“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课堂教学录像课一等奖、浙江省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理论评比一等奖等。曾任湘版教材培训专家,也是浙江省创新实验室回散族动漫社的指导教师,指导动漫社学生荣获过中国国际动漫节COSPLAY超级盛典金奖,社员还在省市艺术节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省赛一等奖10项。
组稿:课程教学处
审核:李鸣、李刚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