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连阳、清远、英德籍学员生名录(上)

原创 连阳标统

一般人叙述自己家乡,总是离不开什么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地杰人灵、民风淳朴……敝乡连阳,乃“天下之穷处也”阳山所出,所以上面那些美好形容词,我是不好意思说的。

连阳位处广东西北角,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山民一年四季勤劳山野,依然敝衣枵腹,温饱难继。社会难聚余财兴资办学,故连阳有史以来,文不成,武不就,鲜少人杰。唯到民国,稍有起色,但与其他乡邑相较,仍无法比肩。

未有公路前,从省垣到连州多走水道,木船沿北江上溯,至英德连江口,转折向西,溯水逆风,前后须十余日方至……

闭塞如此,纵然连阳名义上归属岭南,仍如化外之地,清末民初各种革命思潮,扩散到此,已为衍波之末。如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呼啸而过,连阳人纹丝不动,受其影响者鲜少,投身者寡,民国几十年,连阳从政无高官,从商无巨贾,从军无名将……如,尽黄埔1—23期,连阳籍检索所得师生不过百余人。

唯其人数不众,略加整理,便可成章。又连阳今属清远市版图,顺手将英德、清远、佛冈一并纳入。

一,校本部连阳籍各期毕业生名录

黄埔军校校本部各正期学生总队名录获取简单,带照片则难,那非得找到同学录不可。更难的是后期1—9分校各期班队学生名录。

30余万黄埔生,我评估约分成500多个班次,其同学录经年努力所得仍未过半。二、四、五、七分校(简版名录)名录相对齐全……一、三、六、八、九分校各期学生总队只有零碎几本。

相对正期学生总队,比叙班次、军训系、高教系名录更是奇缺。

我试试不查抄资料(其实是懒),凭印象说说家乡的民国军人……虽不能如数家珍,重要人物大概学经历还是知道的。

李就:按个人成就,连阳籍黄埔生以李就(李楚瀛)最高,汤集团第三十一集团军副司令,陆军第八十五军中将军长,抗战中与日军肉搏八年,号称打遍中原每次战役,战功累累。

可惜李将军性格固执,内战末期在大势已去情况下,回广东出任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连县组织“反共救国军”第九军,自任军长,兵败被俘后因拒绝交出亲自部署的地下军名单在韶关被枪决。

个人身殒事少,他组织“反共救国军第九军”时,不管连阳籍回乡军人本人意愿,几乎全被他强行编入,成军时裹挟连阳四县士农工商,军政骨干,搞宣誓大会,同时在报纸上公布名单。后来新政权按名单索人,民国连阳乡贤前辈,人物精华,一网打尽,我看过√红名单,心塞…… 我尊重李将军人格,他不识时务这点不好。

李及兰:李及兰五十年代在香港与薛岳、张发奎合影照片,我一看就笑了。他是典型连阳成年男性,横壮敦实,上下楼梯都地动山摇……李将军抗战时期乃任江防军副司令兼九十四军中将军长,驻兵宜昌三年,屏障重庆,历大小百余战。

一九四九年,李将军任广州警备司令,上级命令炸毁广州各种公共设施方准撤退,其不忍破坏家乡,又不能不执行上峰命令。正绕室彷徨,苦无良策之际。适逢中共卧底警备司令部防保处长程一鸣献计,将旧弹药置于海珠桥面爆炸,炸坏而非炸毁,如此则可推说爆破不当……李与省主席薛岳商议后,决定按此执行。所以今天还有海珠桥,只是不能如设计之初,可以开合中间一节樑,让大轮船通过。

海珠桥爆炸后,程与李当即同机飞三灶岛,没彻底炸毁责任由李负全责。由是,李将军耽心上峰追究,不敢撤台,先退澳门外三灶岛,滞港一年有余,后经连襟钱大钧转圜,才被允许携家眷去台,此后终生郁郁。

廖炯然:北伐军总司令部侦查队长,攻打南昌时被流弹贯穿胸部,当时已没有生命迹象,收尸队将他运进停尸房,次日掩埋。谁知半夜苏醒,爬出停尸房呼叫。

后经初步急救,被送回广州长期养伤,养好伤后任第十九路军六十师一二〇旅第六团团副。淞沪抗战后,入高教班第三期第一队就读。毕业后任连阳化瑶局局长,年底调任上海警察总队长,抗战爆发后回广东任第二区保安副司令。一九三九年再出任(化瑶局)安化局长。期间闲来无事,一时兴起,自行撰写莫名奇妙的《瑶民概况》,抗战胜利后,于中央警校二分校(广东)任学生总队长。

廖炯然其人性格冷清狷介,不善于钻营,以其黄埔一期生,北伐军总司令部侦察队长资历,搞得回老家混安化局长……这官当得,真是没味道。许是北伐那次受伤后,身体虚弱,无法胜任高强度工作,只好随波逐流……

冯 洵(冯达飞):东陂人,小学时经常路过达飞巷他家,门楣上挂着“光荣之家”牌匾,却不闻人声,故从没走进去看过。

冯达飞是解放军空军奠基者,黄埔毕业后随即进入广东航校第一期,我有两张该校第一期学员与苏联教官合影,可惜辨认不出谁是他。后冯去莫斯科东方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德国炮兵学院进修。这学历真是显赫,可惜他与李明瑞交好,受到政治牵连,李被杀后不被信任,一直在红军大学中任炮兵教官。

红军时代,他曾从漳州把一架小飞机开回瑞金……

据说他是叶挺遗书的三位保存者之一,却没想到自己比叶更快没命。若无皖南事变,以其新四军教导大队总队长资历,广东同乡身份,应该会得到叶军长的依赖与提拔……

邱士发,阳山邱士发家族很离谱,一门七卫士(孙中山卫士)。他在黄埔编列第四队,同学录上没有名字,第四队从梅县张森五起,后面四十人,还有第五队同学,全都没名字也没肖像,他们应该是程潜大本营讲武堂没过黄埔,提前毕业去韶关警卫孙中山那批学生。

现在所有孙中山检阅黄埔学生、东征誓师视频,注解均是错误。视频真实内容是在韶关教场坪(现中山公园)誓师北伐场景,当时走过检阅台的学生队列,非黄埔生,是程潜办的大本营讲武堂第二期学员……

张元焯:三期张元焯通讯地址填写韶关,其实他是连县人。其毕业后履历不详,我记得开始时是任政治主官,后来才带兵,早几年有人问过我,所得资料稀少,大约记得他改了名,混到副师级。

胡杰夫:一次翻阅英德县档案,看见一九四二年国民兵团文件上,有中校副团长胡杰夫签名,我擦了擦眼,简直不相信……我估计他平时都不好意思提自己黄埔三期毕业。

薛 广:很少人知道这位四军悍将,抗战八年,累垮了这位敦实矮壮的连阳汉子,抗战胜利不久,旧伤复发,病死南昌。

薛将军四期学历开始搞得我好疑惑,在四期同学录翻来翻去就是找不到他,当时就没想到他是潮州分校二期比叙,一次检阅史料,无意中看到他肖像,大笑。

陈国良:陈国良四期学历,之前也是在四期同学录查不到,一直到去年查找萧克将军学历,同在宪兵教练所二期(比叙四期)同学录看见他名字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也躲在这旮旯。

二期北伐时,他任二十五师七七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嗯,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麾下同志……果然大小北江流域青年军官,几乎都是跟着张、薛混的。

九·一八后,张、薛四军系与陈济棠系和解,标志之一便是干部通用,陈国良由此进入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任教。抗战爆发后,曾任四分校十七期二十六总队(华侨生总队)上校总队长。

一九四六年,连南撤局改县,陈上校退役任连南第一任县长。

内战末期,陈县长自觉北伐时期与蒋先云交好,后又长期在军校任职,从未与中共作战,无冤无仇无血债,因此留下来没逃亡港台……陈县草率了,我听说过他最后的遭遇,惨不忍言。

詹宝华:属于国共双方都认可的革命烈士,四期毕业后分配到顺德当民军教官,与当地民团争斗中被打死。

不知道詹宝光是他堂哥还是胞兄弟,资料记载宝光是二期辎重科毕业,但没查到名字。 后来宝光在十九路军任连长,淞沪抗战期间,任伤兵管理处长,写过一本描叙淞沪抗战的书《血痕》。抗战时期任曲江防空指挥官兼情报所长……据说他将不易辨认的防空三角旗警报标识,改为一串篾片编织灯笼,按敌机远近增减灯笼数量,以方便人民远眺辨识,因此被戏称为宝光球。

陈国桢:陈将军四期生,居阳山四世,同学录上通讯地址自填祖籍梅县。他自己不认籍,我也不想将其列入,阳山朋友说还是列入好,但图像就不放了。陈将军抗战时末期任六十三军一五三师副师长,内战末期任六十七师师长。

甘霖之外,五、六期不出著名人物,均不知详情……甘将军抗战爆发初期,追随李楚瀛将军任八十五军辎重团上校团长,作战负伤后回乡静养,也许身体打垮了,伤好后没回原部队,一直在家乡任职。一九四九年,他被老长官抓出来任“反共救国军第九军副军长”,还好他见机快,见事不谐,一溜烟跑到台湾去。

以上是黄埔本校各正期学生班次中连阳、清远各市县籍学生。

其中七期二总队是黄埔军校在广东最后一期,一共有九位学员。七期三总队属于武汉分校,只有阳山梁德彰、连县黄坤山两位同学。

第十六期古善忠同学,陆军官校序列是十六期一总队步兵第七队,该队为航校学生,术科由陆军官校代训,因此全队同学在同学录上无名无肖像(航校学生有自己同学录)……

2014年冬,我在连州养老院见到古善君老兵。善君、善忠两人名字这么接近,想必不是亲兄弟也是堂兄弟。古善君老兵时脑梗中风,口不能言,得知我来意后流泪不止(古善君毕业于七分校十九期十三总队步科)。

二、抗战前黄埔各分校连阳籍学生概况

抗战前,黄埔相继在各时期曾挂牌过潮州分校、南宁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等分校,这些分校随着政局变化兴办或取消。

各分校所教育的期别、班队、毕业人数等数据大致知道,但未见到原版同学录上刊载的详细通讯地址,则无法查阅及统计学生籍贯(通讯地址只是参考条件之一,并不能确认学生籍贯,能锁定籍贯的文献资料,是学生详细调查表)。事实上,连阳籍学生就读以上分校者廖廖无几。

1、潮州分校一期无连阳籍同学,二期只有阳山薛广、英德吕国华二人。吕国华不知何故,同学录上没记录,我穷尽所能,也没找到其下落。我理解应该是中途生病离校,如毛人凤。

2、南宁分校同学录还没收集,不知详情,一定有连阳籍学生,大概抗战前有十余位,抗战期间改序列为六分校,合起来三五十人应该有……

3、武汉分校第一阶段办学时期第五、、第六期遇上国共分裂,时局动荡导致资料迭散,人员名单基本上无可查考。第二阶段办学时期,只有阳山梁德彰、连县黄坤山两位(上文)。一九三六年第三阶段办学,应纳入第二分校序列,看下文……

4、长沙分校是唐生智办的,一共三本同学录,我见过其二,一本是学生总队,一本是带职生(学员总队),粗略翻阅过,湖南人居多,零星几个四川、湖北、安徽人,没有广东人,更没连阳籍学生。学生中唯一熟悉是湖南军统三李之一的平江李崇诗。

5、南昌分校是朱培德第五路军办的,与长沙分校一样,学生籍贯大都来自云贵,夹杂部分湖南、江西籍同学,广东只有粤北南雄、始兴县三四人。

6、河北军事政治学校是商震在北平黄寺办的本部队军官培训班,该校几乎不用考虑有连阳籍学生,甚至广东籍也不作他想……将他们列入黄埔学籍,是蒋先生为笼络商将军手腕之一。

三、抗战时期各分校连阳籍学生

1938年3月, 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各分校调整序列。

校本部之外,河南洛阳按新颁序列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武汉分校”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前后陆续调整的分校有江西瑞金三分校,广州分校改四分校,挂牌为讨逆军第十路军教导团的云南昆明讲武堂改五分校,广西南宁分校改六分校,陕西宝鸡新成立七分校,第五战区在湖北均县设置八分校,新疆乌鲁木齐九分校、另外还有苏干班、鲁干班、冀干班、战干团等班队也纳入黄埔体系。

连阳、清远籍学生除少量考入本校外,大部分投考本战区所辖之四分校,又因地利、语言、饮食之便,广西第六分校亦是投考目标。另,位处临近之湖南第二、江西第三分校,也有少量同学。

其余分校则是零星几位,如五分校,只有十五期代训航校生一位。

一分校

一分校在洛阳,开办之初是为训练东北军基层军官。后因南京本校军训班第一期毕业后,有见校舍、训练场地不足,第二期军训班始交转由洛阳分校承办。洛阳分校一共办军训班五期,全面抗战爆发后迁校到陕西商洛山区。

在洛阳军训班开办同时,还有刘峙在开封开办的驻豫军官教育团,一共九期……学籍同样叙列军训系。

两个培训系统均资料不齐全,军训班缺二、三期,驻豫军官团缺一、二、六。无法全面统计连阳籍同学,干脆暂时空缺。

因资料不全,本文所谓黄埔军校连阳籍学生名录,其实并不完整,如三、六、八、九分校因资料残缺,只能暂时空缺,争取明年补充完整。下一篇专章整理“广东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时期连阳、清远籍同学。

二分校

1934年底,为应对未来中日战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对全国陆军实行整建,初步计划整理60个步兵师。

1935年1月24日,军事委员会在决议在武汉设立陆军整理处,专责整理陆军。陆军整理处自1935年3月1日建立起至1936年3月结束,为期一年。

为适应指挥调整部队, 陆军整理处同时开办军官教导团,专司培训被调整部队各级军官。1936年1月,军事委员会命令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武汉分校,以正规学制专责培训调整部队各级军官。

1938年3月,武汉分校改序列为第二分校,学生由第十四期开学(1938年2月)起,至十八期毕业(1944年3月28日)止,共训练11个总队(第十四期第五总队;第十五期第八总队;第十六期第八、十九总队;第十七期第六、七、廿一、廿七总队;第十八期第七、十二、十三总队),毕业学生13804人。

另,附属班队有战术研究班、军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军官高等教育班及军官总队荣誉大队等,毕业学员共9683人。1945年5月分校奉命裁撤;19期未毕业学生并入成都本校继续训练。

武汉会战前夕,二分校1938年3月一迁至湖南邵阳,10月再迁至武冈。

从1936年1月—1945年5月,11年时间里,从二分校毕业之连阳、清远籍学员5位,学生15位。

二分校在武汉时期,物资条件比较好,期间毕业班队,均印有带肖像之精美同学录,搬迁至武冈后,克难抗战,同学录只能因陋就简,印制粗糙,无法再带有肖像。

无该总队同学录,则无法查阅该名同学之别号、年龄、通讯地址。无以上信息,则无法固定身份,不固定身份,纵然后人,也不敢相认。这便是我孜孜以求,努力找原版同学录之原因。

武汉分校军官总队第一期毕业于1936年8月,此时全面抗战尚未爆发,为其如此,才有清远黄胜标、连县叶嘉汉同学。

第七分校

七分校是在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8年1月,军校七分校奉命筹办,同年3月29日在陕西凤翔挂牌成立。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月并入成都本校,原址改为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续办至二十一期学生毕业(1947年9月18日),后仍办军官训练班。

军校七分校的训练基地远及陕甘两省的兰州、天水、凤翔、西安、户县等地,辟窑洞为营舍或驻寺庙,校部设在西安王曲镇原城隍庙内,陆续建有黄埔村、留村、曹村等新营房。

七分校是国民党军事集团中最大的军事院校之一,学生总队毕业人数最多,居各分校之冠。各分校多在1945年前撤并,而西安督训处仍在王曲办教学。从十五期至二十一期共计培养毕业生29635人。此外尚有军官训练班、军官教育队、政工干部训练班、补训大队等毕业生约万余人。

连阳、清远籍同学报考第七分校比较少,只有十一位。

七分校同学录大部分均是无肖像文字通讯录。或许有,但我见识少,只见过七分校十六期十六总队是带肖像的。

1945年7月2日,蒋先生视察黄埔军校七分校,在十九期十二总队暨技术训练班第四期学员毕业典礼上阅兵。

吾乡封闭,乡人盲塞,对历史了解片面狭窄,许多黄埔、国民革命军官兵的后人,纵然其先祖父辈有光荣抗日历史,平日亦不敢提及,生恐遭人歧视嘲讽。

本文初衷,乃告知连阳黄埔后人:抗日御敌,殉国者为忠烈,效命者为忠良。若有人胆敢歧视你,一烟灰盅凿过去,将其砸倒在地,踹两脚后再骂:“老子乃国家忠良之后,你他妈算什么东西”……

赔钱,拘留?……小事尔,尔祖、尔父乃黄埔军人,为国为民,将脑袋掖在裤腰上冲锋陷阵,拼杀搏命,从不退缩。捍卫他们声誉,赔些许碎银,换几天拘留,算根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