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益唐谈「陈景润证明1+2」的意义

感谢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和大家来聊一聊陈景润,他是我这辈子非常佩服的人。其实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些初步设想,希望能把陈景润的一些关键工作和关键步骤说清楚,说得通俗一点,让更多人能听懂。

应该说,虽然陈景润的公众知名度很高,但中国公众对陈景润的印象,主要是他的个性,甚至是一些怪癖,对他的研究内容关注并不是那么充分。我关注陈景润,还是他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国际数学界都非常推崇陈景润的工作。前两年,一些国际数论大家,像哥伦比亚大学的Goldfeld,罗格斯大学的Iwaniec,牛津大学的Wiles,他们告诉我一件事情:1996年陈景润去世之前,在医院已经病危,当时这些数学大家在北京开一个学术会,专程到医院去看陈景润。陈景润的贡献是没法否定的,他在数学上的地位非常高。

陈景润的工作虽然过去了五六十年,到现在依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给后辈学人很多启发。我这次分享的主题叫《陈景润的加权筛法和素数间的有界距离》,着重想讲的就是筛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最早由古希腊数学家Eratosthenes发明的,专门用于寻找质数。陈景润虽然没有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在证明过程中却把筛法推至一个光辉的顶点,达到了前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也就是著名的陈氏定理。

我后来在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中,就有不少思路和灵感来自于陈景润的筛法,所以这次讲座想把两个工作放在一起来说。其实在希尔伯特1900年公布23个重要数学问题时,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和黎曼猜想都被统称为素数分布问题,是存在内在关联的。

关于讲座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在这里具体展开了,欢迎感兴趣的同学直接去看。作为过来人,我的人生深受陈景润影响,所以还是想多说两句关于陈景润的,为什么我们在今天要重提陈景润?

不仅是因为他的数学贡献,也是因为他做学问的精神。

陈景润的工作不仅是中国数论研究史的一座丰碑,而且把中国数论学派“会算”的传统发扬光大。计算始终是数论尤其是解析数论中的核心能力,我最近去证明零点猜想,靠的也是算,但我现在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但陈景润当年证明“1+2”是靠什么?是算盘、对数表和计算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据说陈景润算的手稿纸,就装了好几麻袋,也就是通过这样的大量计算,也才能发现其中的重要规律。他发表的关键论文《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写了200多页,北大的闵嗣鹤教授逐字逐句去检查,最后才能确定陈景润完全是对的。

陈景润更重要的是:他把学问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去坚持不懈地追求,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做学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现在,很多人说天赋对于学习研究数学很重要,但其实不宜夸大,数学研究更要有足够的专注,能够盯住一个东西不轻易松手,才能形成深刻的思想。陈景润就是这么一个深刻的人,所以当年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做出其他人无法实现的成就。甚至到我自己身上,我也不认为自己天赋有多高或者反应有多快,我只是能长久盯住一个东西

陈景润对于当代中国数学学子也有启发意义,那就是做数学研究胆子要大、立意要高。像数论会有一个特点,有些问题历史悠久,做了几百年谁都做不出来。这时候,有些人就会打退堂鼓:别人也都挺聪明的,做了那么久,都没做出来,我能做出来吗?

事实上,中国的年轻人不比国外的差,甚至要更聪明,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当然,我们一定要把基本功练扎实,避免眼高手低,很多东西到最后避不开具体算,不要下不了手。希望中国年轻人在科研上创造新的奇迹。

发布于 2023-08-2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