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47年74师2万俘虏整编时,遭华野纵队哄抢,最终导致我军大败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在这场万众瞩目的大战中,华东野战军的对手是国民党的精锐之师——整编74师。尽管双方在武器装备、士兵质量等方面存在差距,但这场战争最终还是以我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我军共俘虏了74师的士兵近两万人,不同于以往,这两万士兵立刻遭到了华野各个纵队的哄抢,大家都希望能将这些俘虏吸收到自己的队伍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两万名被我军视为珍宝的俘虏最终却导致了我军的大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血战孟良崮

1947年5月中旬,在山东大地的孟良崮地区,一场针锋相对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此战,我方的部队是由粟裕率领的,有“常胜之师”美誉的华东野战军,而另一边,则是有国民党“御林军”之称的整编七十四师,其师长是国军的一代名将张灵甫。

张灵甫

尽管在战争开始之前,张灵甫信心满满的表示,自己一定能拿下山东战场上的共军,但是等到战争真正开打时,张灵甫才知道自己说说错了话。

由粟裕领导的华野部队,犹如猛虎下山,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华野各个纵队很快就将整编74师分割成了一个个的小块。

5月16日,在我军的强势总攻之下,74师很快就首尾不能相顾,在四面楚歌中,74师的师长张灵甫兵败身亡,至此,我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大胜。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作为解放战争中的经典之战,一提起孟良崮战役,人们想到的都是我军全歼74师的辉煌战役,但其实,在辉煌背后,华东野战军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此一战,华野投入了近30万的兵力,激战了整整三天三夜,其中的伤亡不计其数,在战役结束后,进行统计时发现,华野的各个部队都出现了极大的伤亡,尤其是作为主力部队的华野一纵,四纵还有六纵,伤亡更是十分惨重,普遍出现了缩编的情况。

一般来说,部队想要补充兵源,要么是重新招兵,要么就是吸收俘虏,但是重新招兵还需要提供训练,不能在短时间内上战场,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的招兵会导致本地的劳动力缺失,这对极其依赖根据地的我军来说,无疑是不可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所以,想要快速的补充兵源,就只剩剩下了吸收战俘一条路。此时,华野在战场上俘虏的74师两万人就给成了众人争抢的对象。

但其实,华野的各个纵队之所以要争抢这些俘虏,除了要补充兵员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74师的俘虏们都是最优质的士兵,如果能将他们吸收到部队中去,那么队伍的战斗力一定会大为提升。

整编74师,国民党的五大主力部队之首,在抗日战争时期,整编七十四师就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于国内外,有“抗日铁军”的美誉。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除了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武器装备上,整编七十四师也全部使用的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各类新型武器层出不穷,是一个标准的现代化机械师。

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军的主力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士兵都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不同于那些强拉来的壮丁,74师的士兵几乎全都受过一定的教育,具有高小的文化水平。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许多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如排长、连长等,都未必拥有高小文化,而74师的普通士兵却能够达到的这样的标准,可见国军的这支部队确实非同一般。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因为这个缘故,作为战俘的74师两万士兵,一下子就成为了各部队互相争抢的香饽饽,大家都想要将这些俘虏争取到自己的队伍中,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为此,身为华野司令的陈毅还破天荒的改变了解放军一直以来奉行的自愿政策,将这两万名俘虏全部留了下来。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件看似不错的好事却在不久之后为华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口服心不服

1947年,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将孟良崮战役中被俘的74师士兵,全部留了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之后,这些士兵们就成团成建制的被分配到了华野的各个纵队中,作为俘虏,这些士兵们不仅没有受到其他战士的歧视,反而还备受重视,原因就在于这些士兵都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对于新型武器的使用,战场作战方式都有极其丰富的经验。

因此,解放军战士们不仅没有为难这些士兵,反而还给予了他们超过一般战士的待遇。

不久之后,一场新的战役又再次打响。本以为次战役会像从前一样取得胜利,但出人意料的是,战争开始后不久,华野的两个主力部队就让人“包了饺子”,被团团围困住,连一向百战百胜的粟裕也出乎意料的吃了败仗。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拼死突围之下,华野一纵和四纵两个主力部队总算是逃出生天,这就是“鲁南突围”。

战斗结束后,华东野战军总结了战斗经验,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天气,战略等,这样的总结当然不能说毫无道理。

因为这场战役开始时,正好赶上了雨季,连绵的暴雨之下,部队受到影响是肯定的,另外,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制定的分兵政策也确实是导致此次失败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但其实,导致此次失败,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那就是过多的吸收整编七十四师的俘虏们。

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军向来奉行的是优待俘虏的政策,凡是在战场上被抓到的俘虏,我军一般都会给予其两个选择,想继续当兵的就留下来,不想留下来的,一般都会发给路费,放他们回家。

但是,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由于我军急需补充兵员,再加上74师的士兵单兵素质十分优秀,因此,就破例将他们全部留了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但是,这一留,就留出了问题来。首先,七十四师作为国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作为嫡系,七十四师在国民党部队中享有的待遇是崇高的,不仅不会被欠饷,其士兵包括军官的薪水还是其他部队的三倍之数。

此外,他的衣食也都远超一般的国军,普通的国军士兵能够吃上一口热饭就已经是极为幸运的事了,而74师作为精锐部队,供应给他们的食品都是罐头、美国大米,面包等在当时看来十分稀有的物品,连身上穿的军装都是正经的美国货。

除了物资上的高待遇,在日常的训练和学习中,他们接受的也都是国民党的极端反共教育,天长日久之下,许多士兵对共产党怀有极大的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这一点,从被俘虏时,就可看出来,普通的国军士兵被俘虏,一般都会老老实实的留下来,或者领钱回家。但七十四师的士兵在被俘虏之后,竟然还能私下里相互串联,并意图发起暴动逃走,可见其凝聚力和组织力之惊人。

此外,长期的反共教育,也让他们对共产党抱有非常大的偏见,许多74师的士兵对我军的战俘改造政策根本就不屑一顾,这无疑给我们的战俘改造增加了许多困难。

有一次,我军的一位战俘改造人员正在给74师的战俘们开“诉苦大会”,告诉他们蒋介石是如何压迫、剥削他们的,但没想到是,这些士兵们并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蒋介石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怎么就成了剥削他们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这样的思想在74师的士兵中普遍存在,更不要提那些抱着“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思想的军官了。

因此,即便是在进行初级的思想教育之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士兵对我军十分的不理解,尽管他们的嘴上说着“服从领导”,但心中却是完全相反的想法。

吃一堑长一智

1947年74师被俘虏2万士兵被整编进我军,但很多的原74师战士却抱着心口不一的态度来到了战场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在又一次的大战中,国民党仍旧派出了主力部队,而我军则是在不久前采取了分兵的策略。

其中,华野的主力部队一纵和四纵作为一路,主要在鲁南地区作战,另一路由陈士榘和唐亮率领的“陈唐”兵团,主要在鲁西作战,最后就是粟裕和陈毅亲自领导的部队,主要进攻鲁中。

分兵三处之后,由于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稳定的后勤基础,问题很快就爆发出来,偏偏这个时候,又正值雨季,瓢泼似的大雨下个不停,导致进军困难,许多的战机便是因此而延误。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那些投降的74师士兵,原本就不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投降我军,到了战场上自然也是出工不出力,甚至还出现了“临阵朝天放三枪”的情况。

战略上的失误,恶劣环境的影响,使得华野在和国军的作战中显得十分吃力,就在这关键时刻,那些假装投诚的国军士兵们开始蠢蠢欲动,不少人看到对面的国军,竟然直接临阵倒戈,最严重的时候,一个2000多人的战斗团逃的只剩下七八百人。

这还不算,有些七十四军的投诚士兵不仅临阵倒戈,甚至还调转枪口,朝我军开枪,这样的事情也并不稀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总之,在不占天时,地利,也不占人和的条件下,华东野战军迎来了少有的败仗,仅鲁南地区的华野两个主力纵队就付出了将近两万人的损失,更不要说其他的部队了。

在“鲁南突围”之后,华野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甚至当面做了检讨,承认自己作为指挥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这次的失败也并非完全是坏事。第一,这让我军对战俘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及时的进行了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其二,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华野通过这次挫败总结了经验教训,为以后夺取更大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在一年以后的淮海战役中,原先的74师残余势力已经改编为了74军,在这场大战中,他们和杜聿明、邱清泉的部队一起被围困住,最终被我军全歼。

至此,曾经风光一时的整编74师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