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第一届春晚构思完成后,为了显示晚会的分量,节目组专门请来部级领导来审查提意见。
没想到部级领导审查完之后直接说:“怎么能让姜昆这种人主持?"
领导为什么会这么说?
第一届春晚有哪些幕后故事?又经历了哪些困难?
这届春晚和以往的晚会有何不同?
一、“搞一台最像样的中央电视台从来没有过的春节联欢晚会。”
1983年以前,中央电视台每年也搞春节晚会,但只是一般性的联欢。
1983年的春晚,导演任务交给了黄一鹤。
黄一鹤是拉提琴出身,后来在中国的电视事业刚刚发展的时候,便走入了电视导演的队伍,由歌舞节目导起,最后成为大型综艺节目的导演。
黄一鹤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春节剧组商量节目时,他心里已经基本上有晚会的雏型了:“我们准备搞成茶座形式的,不在剧场里搞,而且要现场直播,像转播足球比赛一样,想请你参加创作组一起来组织节目,而且搞主持。”
为了创新,黄一鹤还专门成立了春节晚会创作组,组员有:黄一鹤、杨勇、马季、王景愚、姜昆。
为了搞好创作,黄一鹤组织了一个庞大的顾问班子,都是一些老艺术家,其中有:侯宝林、袁世海、郭兰英、杜澎、谢添。
在创作时,当时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王景愚和马季的老模式,就是“文革”以前的春节联欢会模式
一种是黄一鹤和杨勇的新模式。
当时的想法就是如何把这两种模式融在一起。
黄一鹤给整套晚会定了模式,他说:“主持人的主持和节目最好成为一体。它像个链,把节目这些珠子串起来。”
春晚首届导演黄一鹤
于是,姜昆就把四个主持人作了个“分工”:主持、副主持、主要报幕者、主要报幕者的助理。
串联词由马季、王景愚和姜昆分三个部分写,一人一部分。
一开始,他们写得特别热闹,像个相声剧。
一念串联词,哪一部分都半个多小时,加一块光串联就两个钟头了,最后全部到杨勇那儿精简,后边那稿和在屏幕上见到的就差不多少了。
头一次对词,刘晓庆不干了:“那么多词,跟说相声似的,我演不了,让人看着像什么呀,我主管报幕。”
刘晓庆当时是当红明星,她说干不了,其他三个只好面面相觑。
王景愚打圆场说:“你念不了那个,我帮你念。凡是你不愿意的都给我。”
刘晓庆答应了,大家松了一口气。
在创作过程中,黄一鹤提出很多新点子:
要搞五个小时,穿越新年钟声,成为最长的一台节目;要有很多即兴的节目,就为这个晚会而编制的;要从头到尾贯穿笑声;要突出现场感,增加电话直接进现场;要让全国的电视观众有参与感,现场设谜语,观众猜谜,有奖品奖励……。
这些点子现在看来司空见惯,但在那个年代,还是颇有新意的·。
黄一鹤说:“我要把全国的第一流演员和节目,全集中在我这个晚会里!”
他说到做到,这场晚会一下子成了文艺界名人的云集地:胡松华、马玉涛、李谷一、蒋大为、袁世海、凌子风、侯宝林、郭兰英、严顺开、斯琴高娃、侯跃文、石富宽、赵炎、李文华。
真是大腕云集,明星闪耀。
除此之外,著名杂技师、全国武术冠军、中国女排,反正有名的都请了。
侯宝林推荐主持人
当时感觉四个主持人的出场不够隆重,于是就请相声大师侯宝林隆重的再推出一下。
黄一鹤说:“国外都讲名牌,推出金牌主持人。我看过一台香港电视晚会,主持人是一位小姐,嘴皮子太溜了,我一定要请她来,但是现在不行,我们电视台还没有名牌节目。如果能创出一个年年都叫得响的金牌节目,我一是请外边的金牌主持人,一是创中国的金牌主持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时的黄一鹤踌躇满志,他充满信心地说:“搞一台最像样的中央电视台从来没有过的春节联欢晚会。”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那届春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二、姜昆和刘晓庆在艺术上闹矛盾
刘晓庆是四川人,脾气直,口上没遮没挡,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
在刚一对串联词,她就大叫:“那么多词,跟说相声似的……”
意思是好像说相声是下九流,很看不起的意思。
他的话让马季和姜昆很不爱听。
后来刘晓庆和姜昆说:“昆儿,我是说像相声嘴皮那么溜,我来不了,跟你们一块别显我太笨,我绝对没有看不起你们的意思。”
在主持人排练的时候,马季、姜昆他们好不容易写出的词儿,而且很多地方都是自认的比较精彩的地方,可刘晓庆就是不说,而且还说“没意思”。
刘晓庆
当时姜昆写的串联词是这样的:
姜: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四个人的分工。马:我是主持。刘:马老师,我们是主持人。主持是和尚。王:马老师剃光了就是一个弥勒佛。马:对(拍自己的肚子)!大肚子弥勒佛。姜:我是副主持……
刘晓庆就是不说“主持是和尚”这一句,说这不是“她的话”。
弄得只好王景愚去说,但“大肚子弥勒佛”的笑料就没有了。
为此姜昆耿耿于怀。
不过刘晓庆说归说,但在做的时候还是非常认真的,甚至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直播时,刘晓庆在念一封电报以后加了一句串联本上根本没有的词儿:“此时此刻,我最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一定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明天我就要赶回去和你们一起过年,在这里我给你们二老拜年了。”
在中央电视台,借着直播的机会说自己家的事,这不是“假公济私”吗?
这对、马季、王景愚来讲,绝对是“胆大妄为”的事,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可是刘晓庆说完了以后,带来的反向却是非常好的,感动了不少人,为此三人都很佩服她。
连马季都和姜昆说:“你瞧瞧人家!”
三、第一次出现整点敲钟的概念
第一届春晚的构思是超前的,也是充满新意的,为了显示晚会的分量,节目组专门请来部级领导来审查提意见。
谁知领导听完构思竟说了一句:“怎么能让姜昆这种人主持?说相声还行,主持太贫了。”
这一下可把黄一鹤吓一跳。
之后节目组一商量,以后审查节目能不叫他们,尽量少惊动。
第一次正经汇报节目时,还真没请相关大领导,最大的领导是侯宝林和袁世海。
他们真是特别认真地听了串联词和节目构思。
袁世海听后拍着大腿说:“不错,挺新鲜的,不过别太长了。12点钟以前就行了,不然耽误睡觉。”
侯宝林不同意,他说:“老百姓三十晚上熬一宿过12点没关系。到12点敲钟这点子不错,这叫中西合壁,西方12点全打钟。打钟讲究是在钟鼓楼。那个钟是全北京市都能听得到的钟,一般的话十个人敲,一个人喊号,喊十下撞一声,一声能响30秒。”
可是,构思是好,钟却找不到。
钟鼓楼的钟是文物,不让用。
教堂的钟宗教色彩太浓不适合国情。
马季提醒说:“教堂里有,庙里也应该有。”
之后开始在全北京城找钟,可都没有,最后终于在北京郊外潭拓寺找到了一座钟。
联系好之后,剧组马上决定晚上“拍摄除夕敲钟”,四个主持人,马上准备。
当天晚上,节目组冒着寒风驱车赶往潭柘寺。
春节晚会要求的场面是:除夕,时针指向了差一分12点。新年就要到了。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身着节日盛装在中国式的古老的大钟前,四个人用力推敲钟的大棒,一下、两下、三下、四下、五下……十下!新年到了!沸腾的人群,神州大地,亿万人民在喜迎新年……
可是面对眼前这阴森寒冷的场面,哪有一丁点新年的气氛。
漆黑的夜中,园林局和潭拓寺的工作人员手中的手电筒还算是为这里的气氛增添了一点点生气。
在手电筒的指挥下,剧组的工作人员准备拉电缆线,挂电灯。
一看这么粗的线,园林局的负责人吓坏了:“这可拉不得,我们这寺里的电量有限,电压也不够,您这么粗的线冒一个火星儿,我们这儿可谁也负不起责任。”
几百年的古寺,木头干极了,稍有此漏谁也是吃不了兜着走呀!
最好还是工作人员拿出了两个两联的手提碘钨灯,才算是解决了灯的问题。
有了灯,敲钟又成了问题。
大寺里光有个大钟,没有敲钟的棒槌。
有人拿来扫帚把,有人拿来铁锹把。
打了两下儿,跟敲石头似的,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一个围观的年轻人看到这种情况,很快找了一个碗口粗的大木头桩子说:“用这个,敲这钟得有分量,没分量哪儿响呀!”
这木头真是有分量,足有三十公斤,四个人抱起来的时候显得很费劲。
“主持人把大衣脱了,试拍。”导演说道。
可此时四个人站都站不稳!
马季说:“导演我们先得练会儿,这动作不一致不行,我往前,她往后,非砸我脚不可。”
“就我劲儿小,砸的是我。”刘晓庆在旁边补充道,围观的群众哄然大笑。
最终,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敲钟视频终于成功拍摄完成,春节晚会上,四个主持人兴致勃勃地敲钟的镜头,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
王景愚表演吃鸡
四、被批判十几年,王景愚不敢演《吃鸡》
开始编节目时,王景愚死活不上后来干家万户叫好的哑剧小品《吃鸡》。
这个节目用大幅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吃鸡的过程。
这个鸡没煮烂,鸡筋比橡皮筋还结实,还有弹力。
四十五岁的王景愚,正是艺术青春风华正茂的好时光,《吃鸡》演得活灵活现,在舞台上一个人拳打脚踢,吃鸡吃得“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个节目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搞的春节大联欢节目中曾演出过。
但是,“文革”十年,这个节目被批了十年,认为王景愚在“攻击社会主义”,是用“一只煮不烂、作不熟、吃不动的鸡”,讽刺“社会现实”,挑动“群众对社会生活的不满”,达到“让共产党下台”的目的。
牵强附会,胡乱上纲,也让王景愚受了十几年的惊吓。
王景愚说:“这节目上春节晚会不行,无主题,容易让人说‘庸俗’‘胡闹’。”
姜昆说:“我那《如此照相》都说了,开始还怕人打右派呢,不也没事吗?”
王景愚说:“你那《如此照相》突出政治,寻找社会的大主题。我这《吃鸡》突出什么,突出吃字儿?”
一件苦事竟还把大家逗乐了。
这个晚会到底要突出什么?
马季最后说:“咱们要胆子大的话,就突出一个字儿‘乐’。十几年了。老百姓没怎么乐,为什么粉碎“四人帮”以后相声那么受欢迎,就是大家伙需要乐。咱们春节晚会的节目,也别讲太多的政治化的词儿,也不要这方面的节目,让大家笑好了,节过好了,节目就成功了!”
在当时,说这几句话挺了不起的。
最终在这个基础上,晚会定的调子是“欢乐,向上”。
大家还把王景愚的《吃鸡》编成了一个小剧情:
姜昆演累了,跑到一边偷吃给王景愚准备好的一只鸡。
马季找不着姜昆,就喊:“姜昆,该报节目了,王景愚表演《吃鸡》。”
王景愚匆匆跑来,拿一个空盘子:“马季,我鸡没了,没道具我怎么演呀?”
马季也急了,帮助找鸡,发现姜昆正偷吃鸡呢,气不打一处来:“姜昆,你干什么呢,你怎么把王景愚演戏的鸡给偷吃了,人家怎么演,你……”
姜昆一听大吃一惊,忙辩解:“马老师,我太饿了,都两个小时了,也不……那什么……”
姜昆顺手将一块鸡肉,塞进了马季的手里,马季把鸡肉藏在背后赶紧批评王景愚:“景愚,你也是,没有鸡就不能演了吗?老演员了,无实物表演嘛!”
王景愚无可奈何作准备去了。
马季沾沾自喜,把藏在背后的鸡肉拿出来,刚要往嘴里放,一看不对:“姜昆,你给我这是什么部位?”
原来姜昆一着急,把鸡屁股臀尖那块塞他手里了,观众哗然大笑。
《吃鸡》表演开始有了前因后果,姜昆问王景愚:“这是剧中的一部分,你演不演,你不演整台戏就进行不下去了。”
王景愚听完剧情,非常高兴,信心十足地演了《吃鸡》。
第一届春晚创造了中国的电视事业第一个名牌节目——春节联欢晚会。
推出了“茶座式”这一个新的晚会形式。
“发明”了“主持人串联式”新的晚会主持风格。
1983年春节晚会打响了,是意料之中的成功,一切预料的效果都在晚会的表演中达到了编导设计的最佳水准;
同时也是意料之外的成功,没想到成功得那么大,影响得那么宽广,几乎是几亿人同看一台戏,几亿人同挑大拇指。
这一切都源于,敢于出新,敢于付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