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后,中国迎来了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虽然秦朝的统治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是权力的高度集中,让后世看到了皇权的尊容与威严。
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所有统治者都在重复着秦始皇的事业,可以说秦朝拉开了我国中央集权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曾记录着这样一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那么,楚国为何对秦国有着如此深的仇恨?这句话中所说的“三户”指的又是哪三户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楚国的建立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虽然是楚国的公主,但是在楚国贵族之中却受尽排挤。
成为秦惠文王的媵妾之后,芈月在秦国同样如履薄冰,然而却凭借坚毅的性格最终成为了宣太后,成为了对秦国影响极其深远的女强人。
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
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加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使人们对于那段激荡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不过,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秦国和楚国联姻,为何楚国对秦国始终都有着极深的怨恨呢?
要解释清楚这一问题,还要从两国的发展历史说起。
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对天下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划分给各个诸侯。随即诸侯便纷纷开始建国,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周朝的王室成员,因此他们所建立的国家被称为姬姓国。
只有少数诸侯是以开国功臣或前朝贵胄获取的身份,对于这些诸侯国周天子自然格外提防,此类诸侯自然也就无法获得进入到权力核心当中的资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周天子对于诸侯的约束力越来越薄弱,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弱肉强食便成为了新的社会秩序。
于是,不论是姬姓国、还是其他姓氏的诸侯,都开始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以求能够在诸侯竞赛中脱颖而出。
王者之迹熄
武王伐纣的过程中,楚国的始祖审时度势地站到了周朝一方,在战争中给予了周武王极大的支持,因此建立周朝之后,楚国便被视为与中原诸侯国同等地位的封国。
然而,由于地处偏僻楚国并未接受中原礼教的教化,诸多事情上仍保留着原有的风俗和习惯。这种巨大的代沟,使得楚国与中原诸侯国很难和睦相处,中原诸侯国也对楚国存在诸多排挤。
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
春秋战国时期,凭借辽阔的国土面积和强大的国力,公然脱离了周天子设立的等级制度、自立为王。
也就是说,在其他诸侯国被称为“公”的时候,楚国的国君便以“王”的名号自居,可见在楚国的眼里,中原的各诸侯国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提并论。
秦国的崛起和灭亡
与楚国相比,秦国的建立则显得低调了许多。周朝建立之初秦人并没有分封秦国,到了周孝王时期,秦人的祖先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赐予了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便是秦国梦开始的地方。
不过,这片土地只是周孝王赐给秦非子的封地,称其为国还言之尚早。很快一次意外的变故,让事情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就是在这一次变故中得到了立国的机会。
公元前771年,经历了300多年的变迁,周朝也开始出现了衰败的迹象。而当时在位的周幽王更是一位荒唐的天子,在他的治理之下,周朝不出意外地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
为了博得褒姒的笑容,周幽王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狼来了”的故事,结果当申侯伙同犬戎族攻打镐京时,没有一位诸侯前来救援,周幽王最终在骊山之下被杀,西周就此灭亡。
平定了外族入侵之后,周平王为了将来不再发生同样的事件,决定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东周就此开始,与东周同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还有秦国。
成功迁都之后,周平王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都赐给了秦襄公,并将其正式划归到诸侯的行列当中,秦国正式建立。
实际上,周平王的这一做法,无非是为自己树立一面阻挡犬戎入侵的盾牌,而秦襄公正是这面盾牌。
不仅如此,虽然秦国名义上得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基本都在犬戎族的势力范围之内,要想实际获得这片土地,还需要秦国自行从犬戎族的手中抢夺回来。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尽管任务艰巨但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秦国不断地与犬戎族战斗,历尽磨难终于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还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一时之间秦国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
后期,秦国经历商鞅变法更是睥睨天下,就在秦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时,秦国与楚国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作为一个敢公开称王的国家,楚国对自己的文化与制度充满了自信,在楚人眼中任何一个诸侯都无法跟自己抗衡。
楚怀王时期,楚国在他的带领下击败魏国、夺取八座城池,这样的战绩再度激发了楚国人的自信。然而,垂沙之战中楚国却被以秦国为首的联军击败,导致楚国遭到了巨大的冲击。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在武关会盟,在此之前大臣们都对这次会盟持怀疑态度,但楚怀王依然决定前往,结果遭到了秦国的扣押。
秦楚会盟,怀王被骗,武关遗悔,后世当鉴。
秦昭襄王胁迫楚怀王割让城池,楚怀王拒绝后被秦国囚禁至死。在楚人看来,自己的国君并没有什么过犯,秦昭襄王的所作所为是每个楚国人都无法接受的。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秦国和楚国之间结下了不解之仇,自此楚国与秦国就成为了世仇。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帅60万大军南下,在楚国的边境安营扎寨。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经过一年多的修整,秦军对楚地的水土已经逐渐适应,在时机成熟之后王翦率领秦军一举攻陷楚军的防线,斩杀楚将项燕、楚国就此灭亡。
就在被杀死之前项燕喊出了,楚南公曾经对秦国发出的诅咒:“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这位楚国大将至死也无法接受楚国被秦国灭亡的命运。
“三户”的含义
这句话的应验比所有人想象得都要快,不到20年的时间里,无比强大的秦朝便被起义者推翻了,而推翻秦朝统治的也恰恰是三位楚国人。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就此揭开了推翻秦朝统治的序幕。三年之后,项燕的孙子完成了对秦朝的致命一击,亲手实现了爷爷曾经对秦国发出的诅咒,还造下了杀孽。
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后期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最终没能战胜刘邦,刘邦建立的汉朝也将中原文明带入了一个更为辉煌的阶段,从此秦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推翻秦朝的过程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三个人分别是陈胜、项羽和刘邦,这三个人都是楚国人,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秦朝果然葬送在了这三户楚人的手里。
不过,虽然这样的解释与现实相符,但也未免有些过于巧合。虽然这三个人都是楚国人,但是还有更多的楚国人和千千万万其他国家的人,为推翻秦朝统治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与生命。
如果没有这些人,仅仅依靠这三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推翻强大的秦朝。因此,从结果上来看秦朝确实是亡于三户楚人之手,但楚南公和项燕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可能提前知晓这一结局。
他们口中的“三户”指的也一定不是他们三人,事实上,按照当时楚国人心目当中的认知,这句话中所说的三户指的是屈氏、景氏和昭氏这三大家族。
想要了解这件事情还需回到当时的背景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由此观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出现并非是因为楚国灭亡,而是因为楚怀王被秦国设计陷害一事。
当时,屈氏、景氏和昭氏刚好是楚国当中,始终是三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这三家在楚国也是大有来头。
作为端午节纪念的主要对象,屈原的诸多事迹被人们所熟知,屈氏也是这三大家族当中人们最不陌生的家族。
楚武王时期,其次子熊瑕被分封到屈邑,由于当时楚国无论是国君还是大臣全部姓芈,为了对各个家族加以区分,除了姓之外还产生了氏这一概念,这也是姓氏的由来。
比如,秦、赵本是一家,这一家的意思就是同姓,但分支却不同,而分支的意思就是氏。由于被封在了屈邑,因此熊瑕的后代便以屈为氏,从此楚国便有了屈氏家族。
所以屈原虽然姓屈,但他却是真真正正的皇族,是楚怀王的堂兄弟,所作所为也让整个家族在楚国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景氏的由来则与另一位楚国著名的国君楚平王有关,早期楚平王听信谗言将伍子胥一族满门抄斩,只有伍子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以逃到吴国,伍子胥对楚平王可谓是恨之入骨。
借助吴国的力量伍子胥大仇得报,而楚国也因此几乎亡国,后来楚平王的庶子子申光复楚国,并且迎回了自己的弟弟,拥立他为楚昭王,楚国才得以再次稳定下来。
为了感谢自己的哥哥,楚昭王给子申划拨了封地,子申则以父亲楚平王的谥号“景”作为自己的氏,因此楚国便有了景氏一族。
楚昭王的庶子子良也得到了分封,他也用父亲的谥号“昭”作为了自己的氏,以上便是屈氏、景氏和昭氏的由来,它们的根源都是楚国皇族芈氏。
从发展过程来看,屈、景、昭三大家族都是楚国王室的后代,其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所以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意思就是,秦国杀了楚怀王熊槐(也称芈槐),芈氏一族人定然会为其报仇。
总的来说,屈氏、景氏和昭氏这三个家族在楚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户”也指的是他们,这样的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
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晋有八姓......楚之三户,亦其例也。
但从楚国脱离周王朝统治的做法来看,项燕嘴里的“三户”应该代表的是楚国人最初的抗争精神,正如楚国建国时先祖“筚路蓝缕”一样,反抗与不屈才是这句话传递出来的精神内核。
只要心中依旧存在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即便真的只剩三户人家,楚国人也仍然不会放弃对秦朝的抗争,事实也的确如此,灭亡秦朝的是楚国人。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史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