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县人杰地灵,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都市之一,曾以繁荣驰名全国。
北宋庆历年间为了抵御辽国南侵,升大名府为北宋陪都。
戏曲故事中,巾帼不让须眉的佘太君就曾在大名府驻军。
如今,古城的野草肆无忌惮的飞长着,往日的金戈铁马于喧嚣中渐渐沉寂,却没想到在近代又涌现出两位省级官员,他们父子二人,薪火相传,给大名府重新添上新的色彩。
一代创基业
父亲田英出生于1924年,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哀嚎遍地的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的最初20年,是北洋军阀势力形成并执掌全国统治权的历史阶段。
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司空见惯,但凡遇到朝代更替、神器更易,就会出现群雄并起、军阀割据。
当时中华民国号称统一,实质上南北对峙、互不统属,有识之士,都看在眼里。
田英从小生长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为了抢地盘,征税赋,就不得不搜刮民脂民膏,他见惯了军阀剥削、压榨农民的场景。还好他家尚有几亩薄田,能够暂时幸免于难。
不过根据他的见闻,在上个世纪30年代,街边尽是卖儿卖女的乡下人家,城市里的居民大多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居所,警察们也是巧立名目,对小贩们进行制度外的不当罚款。
田英上完高中,北洋军阀被彻底连根拔除,可迎来的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反而是更大的灾难——日本法西斯打进了山海关,企图鲸吞整个中国。
既是不得已,也有感于民生之多艰,田英不得不停止了学业,在1942年参加了革命工作。
一旦参加组织,就要接受党的集体领导,纵是身不由己,也要先服从命令。
起初,田英想立刻拿起枪杆子,走上战斗一线。
然而,组织上了解到田英熟知大名县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又读过书,喝过几天洋墨水。便让他担任大名县北门口村的文书,协助基层党组织工作。
这段时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但田英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
随后,行政工作,田英干的是得心应手,官职也像坐了火箭一样儿,飞速晋升。从1942年到1949年,七年间,从乡村到县城,从文书到副科长,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建国伊始,全国都缺干部,田英也就此离开了家乡,南下湖北,当上了省商业厅办公室主任。
由于他根正苗红,又是从底层一路做起,后来当上了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
1986年5月,田英来到了仕途的终点,被任命为湖北省委副省长。
在任期间,他知道,以后的工作重心将会是经济建设。
为此,他抽出时间,来到《财会通讯》召开的特约编辑、特约通讯员会议,希望借着媒体杂志社的力量向社会各界传达出中央的决心。
在会上,田英说:
“《财会通讯》杂志创办以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介绍国内外财会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他还勉励各领域的人才,说1月到9月的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1%。这都是大家的功劳。”
一般领导都会“先礼后兵”,介绍完成绩,田英又给大家套上了紧箍咒,说“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效益不够好,提出了扭亏为盈的目标。”
在湖北工作十年,田英深深爱上了湖北,称湖北为“第二个故乡”,离休之后,田英于2013年5月25日在武汉病逝。
对湖北,他做到了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官员操守,同时,他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田成平。
日后田成平更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超越了父亲田英,成为中央大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田成平出生的年份值得庆贺,正是日本法西斯投降的那一天,他的成长,比之父亲不知轻松了多少。
当时父亲是大名县的干部,吃喝总是不缺的。
童年时期,田成平在父亲的影响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见了书,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
因此,田成平不久就学有所成,在1962年考上了中国理工科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排水专业。
进入象牙塔的田成平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提高政治觉悟,在那个政治为先的历史阶段。
田成平明白纵然才华盖世,也得要“政治挂帅”。196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年的大学生活一结束,他本以为能够分配到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所学的单位,谁知历史的变奏曲从北京奏响,一路传到天涯海角。
田成平孤身一人,也被卷入其中,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再改造浪潮,被选送到安徽省霍邱城西湖军垦农场锻炼。
1970年,因表现优异,加之身份背景过硬,挑不出任何瑕疵,被调到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胜利化工厂任宣传科干事。
对于一个知识分子,能够一展平生所学,心底将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能够使得自己前半辈子的用功没有白费,田成平就是如此,他非常喜欢北京的化石工作,在石油化工公司一干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的磨砺,让他褪去了稚嫩,成长为一个能力出众、善于平衡各种利益团体的技术性官僚,这段经历也使得田成平积攒了丰厚的工作经验,为他今后主政一方奠定了基础。
1988年,田成平离开了石油化工公司,被任命为青海省省委副书记,之后又在48岁的年纪担任了青海省省长。
青海省远离中原地区,人烟稀少,海拔较高,既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经济较为薄弱的省份。
田成平一上任,就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
在一次讲话中,他指出要大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对青海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不是脱离实际,而是由青海的客观因素和条件所决定的。
集体经济不仅是支援工农牧业生产、发展出口创汇的必需,也是扩大劳动就业、维护青海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为此,田成平还提出了“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战略。
除了发展经济,田成平还在1994年,主持编纂了《青海省志》。
出版发行后,田成平激动说道:
“我们常将历史是一面镜子,《青海省志》就是人为的镜子,镜子的价值,往往是在受到惩罚后财变成自觉的。我们今天虽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的自觉,但如果对战斗过的昨天,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必然受益匪浅。”
1999年,田成平54岁,离开了青海省,担任山西省委书记。
世纪之交的山西省境内十分不太平,由于国企改制,大批员工下岗,这样一来,社会上就出现了许多闲散人员。时间一长,黑社会就应运而生。
在山西的吕梁山,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绿林好汉”的风气,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齐聚齐,一个名叫燕子帮的黑社会团体就拔地而起。
他们为害一方,鱼肉乡里,诱导借贷人支付高额的利息,一旦资金链断裂,便会私设公堂。
除此之外,还找到了吕梁的公安局局长当保护伞,人民群众对此敢怒不敢言。
田成平到任后,拿到材料档案,看完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说:“一定要打掉这个什么燕子帮,否则对不起山西的父老乡亲。”
下达命令,要从严从重打击这股犯罪势力,做到首恶必除,从犯必究。
山西省公安厅接到命令,不敢怠慢,迅速展开行动,仅用几个月,就收集了证据,做到了铁证如山,抓获了冯小春为首的“燕子帮”组织成员60多名。缴获了非法枪支47条、子弹1400多发。
在谈到山西经济治理时,田成平知道山西是靠煤矿发家。
于是,他利用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冶炼工业,提高了煤炭产量,使得山西省成为全国的煤炭输送大省。
同时,他还提出要建立结构调整的干部考核体系,防范官员塌方式腐败。
2005年7月,离开北京工作近20年的田成平被重新调到中央,担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并且晋升为第十五届中央委员。没有辜负父亲田英的期望,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语: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田英和田成平是少见的一心为民好官员的代表。
他们不在政治中站队,只为了能够使得百姓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如今他们的名字被大名府的田氏祠堂收入其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