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大明军为何被八旗军击溃?看看明朝的军事制度你就知道了

任何一个王朝到末期的时候,都已是从内而外的腐朽,处于无力回天的境地,即使出现一两位有能力之人,也只是让王朝回光返照!

同理,在明朝面对清朝八旗军队时,如同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虚弱壮汉面对一个身强体壮、战意高昂的青年战士,结果只能是失败告终!

究竟是因为什么让大明朝腐朽没落,为何从威震寰宇到遇八旗则崩溃了?大明军队怎么了?

大明军队的军事制度演变

1,卫所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刘伯温向他建言,设立军队的卫所制度,为什么朱元璋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

因为这套军事制度可以保证军队在粮食上的自给自足,面对这么好的制度,朱元璋肯定愿意干,所以毫不犹豫地大力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队卫、所的设立。其中“卫”,是因为军队人数较多则称卫;

“所”则是军队人数较少;总之都是军队所在地方的军事机构。主要职责是保护地方和屯田生产,此军事制度的建立,对于大明帝国前期的帮助的确巨大,让朱元璋得意地说自己大明军队无需消耗百姓的一粒粮食。

因为卫所制度的设立,对于大明朝至少有两种益处。

(1)节省国家开支

众所周知,在和平时期蓄养一个国家的军队,所消耗的钱粮一样是特别巨大的,特别是古代中国,对于军队的支出至少会占王朝总支出30%以上,这个数据已是往少的方向说了,实际上历朝历代都不止这个数据。那明朝如何节省国家开支?

即卫所的屯田生产,明朝建立卫所制度后就明文规定:全国所有卫所由自己负责屯田种地,然后把每年产出的粮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自己吃,另一部分上缴给国家作为储备。

照此发展,大明朝的节省的国家开支都可以再建一支同样规模的军队了,因此朱元璋才会得以骄傲。

(2)保证明朝的稳定

明朝之所以建立卫所制度,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屯田生产,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虽然在和平时期没有战争,但是地方上有什么威胁社会稳定或严重扰乱秩序的现象,就需要军队出面解决,这样既能护持好地方的稳定,又能有一定的实战机会,再加上平时保持足够的军事训练,如此可以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因此,大明朝本着是以卫所制度为基础,自给自足,做好军事训练,维护好地方治安,由此来保证自己的军事战斗实力。

但是事与愿违,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然成为明朝的重患,这是为什么?因为卫所制度具有缺陷性。

首先卫所制度的兵源是通过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种方式,从征,即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一路走来跟随的队伍;归附,即朱元璋在征战过程中投降的队伍;

谪发,即因犯罪被罚当军的,也称恩军;垛集,即按人口比例,一家有五丁或三丁出一丁为军。

其中谪发、垛集这两种方式来源的兵存在重大隐患,因为存在被迫和不确定因素,其一罪犯当兵,也许趁你不注意就逃跑了;

其二中国人最重安土重迁,所以远离家乡当兵,很多人思乡心切在去分配卫所的路上就想办法逃跑了。因此导致兵源不足和兵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其次,前期因为大家都是受苦受难过来的,所以很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享受和平日子一久,军队就出现了各种“蛀虫”,例如扣克士兵的物资,军队本就自给自足,还被扣克物资,这不是断绝士兵的生路吗!

所以等于逼着士兵逃跑或者闹事,总之严重影响军队的发展和实力。

2,募兵制

因为卫所制度的缺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导致大明军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发展至1449年(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在明朝再次削减回赐物品之后,以要求娶明朝公主而未得到答应为借口,发动了战争。

这个时候明朝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当时明军号称50万,在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号召下,雄心壮志地向瓦剌应战,通过这场史称“土木堡之变”的战役,把大明帝国卫所制度下军队的真实水准给真实的体现出来了。

因此明朝上下都开始怀疑卫所制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所以卫所制度被历史大潮和明朝官方所抛弃,由此诞生了“募兵制”。

这个军事制度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起之手,兴盛于唐朝,因此募兵制并不是明朝的产物,只是觉得好用就沿用前朝的军事制度了。

在《明书戎马志》中记载道:募兵制分别在正统、景泰、弘治、正德这四位皇帝的年间陆续实行过,但是并没有系统性地执行,直到嘉靖年间才开始全面系统的执行这项制度。

换了制度仿佛大明军队焕然新生,通过募兵制成立的军队,最著名的就是戚继光将军招募义乌人,训练出来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但是随着朝廷自身的问题,导致募兵制成为明朝自身的覆国隐患。

大明朝廷整体的问题

1,社会阶级矛盾的爆发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明朝与前朝的共同弊病,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极其严重,当官的和地主家拥有明朝大部分土地,而普通百姓只有极少的土地。

因此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而朝廷不管不顾,依然催逼交粮税,所以逼着普通百姓成为朝廷和地主的对立面,至此明朝的民间进入社会阶级矛盾彻底爆发的状态。

2,群臣皆腐朽

明朝后期的官员从上到下,几乎无一不贪,无一不争权夺利。即使不贪钱也会为了权力勾心斗角,早已没有了治国理政、为国为民之心。

特别是明朝后来的军队粮饷,诸多官员和将领完全不顾士兵的死活,对于军队的粮饷至少贪墨40%以上。

如此黑暗腐败的局面,如何让卫国戍边的士兵忠心卖命,连吃饱穿暖都存在问题,又何来精力去卫国戍边,所以真的战争来临只有不堪一击和四处逃命!

3,宦官弄权

这是明朝后期最为严重的一个政治乱象,虽然很多权臣宦官依然忠于皇帝,可事实上是宦官只保证自己不造反,以及维护皇帝的基本权益,其他什么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操权乱国的事情样样都做,而且还做得极其彻底。

很多时候,皇帝的政令连宫廷都出不了,完全由宦官自导自演。如此政治乱局之下,明朝只有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

4,重文轻武

本来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标配,谁想到在几百年后的明朝也出现此等状况,例如安排将领率军,身边要跟一个文官作为督军的角色,甚至凌驾于将军之上,而且遇到向皇帝上书,皇帝优先信任文臣,无理优先怀疑武将。

因此局面就是带兵的武将没有真正的实权,至少严重受文臣掣肘,而文官又没有多少军事才能,最终战争一旦爆发,只有“绝路逢生”!

5,离心离德

明朝末年,大明帝国这颗擎天大树早已被“蚁虫”掏空了,只剩下表面的辉煌,最清楚这个事实的正是化身“蚁虫”的文武大臣,他们知道明朝“命不久矣”。

所以很多重臣暗地里早已投降清朝,这些明朝的文武大臣一边贪腐明朝的钱财,一边却另择主子,干的是最无德的阴暗勾当!

因此,那个时候明朝的大多数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早已跟大明朝离心离德,只想着给自己找出路,“忠君报国”之心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6,天灾人祸

明朝后期的几十年时期处于小冰河时期,陆续出现夏天极旱、极涝的极端天气,而冬天又是极寒的天气状态,导致百姓们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作物都被天灾毁了,加上满朝的贪官污吏等于就是明朝的致命人祸。

所以当百姓们撑不下去的时候,只有造反,否则只有死亡。

清朝的八旗军队

其实很正常,回到明朝建国初期,大明朝的军队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征战四方,从而建立大明帝国;

在朱棣的带领下远征漠北,给后世留下永乐大帝的传奇故事;这些给整个华夏大地的周边国家传达出赤裸裸的威严,所以这般的大明军队谁造反谁就死路一条。

同理,清朝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从十三副甲胄起家,迅速统领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军制,让清朝有了征战天下的资本,然后陆续征服蒙古部落和朝鲜半岛,一路走来积蓄了无敌的气势。

随着明朝的腐朽没落,历史潮流的大势早已在清朝这边,因此明朝面对的不仅仅是清朝实实在在的军队,所以结局命中注定!

总而言之,明朝末年,国力强盛的大明帝国早已不见,只剩下苟延残喘的腐朽王朝。

面对蒸蒸日上的清朝八旗,一没有团结一致的后盾,二没有誓死追随的军队,三没有支撑战争的国力,只有腐朽没落的气象,因此“威震寰宇”的大明军队遭遇清朝八旗只有溃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