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朝饱受欺凌时为何还被国际社会纳入列强行列

近年来大家可能都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大对我国的战略围堵。目前的趋势是西方国家正在试图挑动全世界与我们为敌:西方国家的新冠疫情问题上甩锅抹黑中国,在经济贸易方面遏制打压中国,还频频干涉台湾、南海、香港、新疆、西藏等中国内政问题。为什么西方国家对我们的遏制打压力度越来越大呢?这主要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了潜在的挑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像西方国家的崛起那样依托于扩张和掠夺。中国所奉行的是和平崛起的策略。可当中国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际上已对西方主导的既定秩序构成了挑战。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凭借自己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权收割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资源。如今中国的日渐强大已使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秩序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说到底西方国家在骨子里对一个强大的中国是有所畏惧的。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畏惧即使在我们认为最为屈辱腐朽的晚清时期也是存在的。晚清时期在我们中国人心中就是一个屈辱的时代,可如果我们去看当时国际上对清王朝的态度可能会让我们耳目一新。“列强”这个词在我国特殊的历史语境中指的是那些侵略别国的强势大国,但在西方和日本的语境中“列强”这个词指的是在国际体系中对权力资源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

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如果在国际体系中足够强大无论是否具备对外侵略性在西方国家眼中就符合列强的定义。我们当然不会认为清王朝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清王朝从未发动过对外侵略战争,反而还是被列强侵略的对象之一。可如果按当时西方国家的定义来看清王朝确实符合列强标准。说清朝强大可能很多人都难以认同,因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一直说近代史是屈辱的。

可如果我们去看当时西方人的记载会发现他们还真没小瞧过清王朝。首先在西方国家看来清王朝的体量足够庞大:清朝全盛时期的疆域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即使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后也有近1135万平方公里。列强各国本土和殖民地面积加起来超过清王朝的只有英、俄、法三国。清朝的人口数量更是高达4亿以上。在当时列强之中只有英国把所有殖民地人口加起来可以勉强一比。

除了直接统治的土地和人口之外清朝与朝鲜、琉球、越南、老挝、柬埔寨、暹罗、缅甸、兰芳、廓尔喀、哲孟雄、不丹、哈萨克、布鲁特、浩罕、布哈拉、阿富汗、巴达克山等19个国家确立了宗藩朝贡关系。晚清时期也曾模仿西方条约制度与李氏朝鲜等藩属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清朝通过这些条约在朝鲜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还在仁川、元山、釜山等港口城市设立了租界。

清朝即使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后仍能维持庞大的疆域和统一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像英属印度那样直接被彻底殖民地化。当然这种政治制度上的高度统一并非源自于清朝,而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就已形成的。清朝虽系关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政治遗产。这意味着清朝的政治基础是很扎实的。即使清朝再怎么腐朽衰落,可在这点上仍让西方不敢小觑。

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完整国家。清末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曾说过: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他们的人民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尽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众所周知的,可即使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也没完全屈服于列强的淫威。

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被视为无比的屈辱,但外国人可不是这么看的。鸦片战争中清军的确是节节败退,但却能在短时间内调集百万大军。这样的组织动员效率不能不令英国人有所忌惮。1878年左宗棠从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势力手中收复新疆。1885年中国又取得了中法战争军事上的胜利。要知道当时的法国可是号称世界头号陆军强国。

尽管在随后的政治谈判中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使收复新疆、中法战争这两场军事胜利的意义打了折扣,但如果纯粹从军事角度看中国在这两次战争确实都赢得了胜利。这两场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当时英国的权威人士甚至在中法战争后评论道:“目前亚洲控制在英国、中国和俄国三巨头的手中”。可能我们今天的人已很难相信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非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玩意。

事实上中法战争后西方就有人鼓吹所谓的“清国威胁论”。这种论调后来又进一步演化为污蔑中国的所谓“黄祸论”。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后已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化基础:中国的轮船招商局成功将英国的太古、怡和、美国的旗昌等轮船公司排挤出中国江面,机器织布局则用新式的机器织布方式同洋布展开激烈竞争。1866年安庆内军械所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此后又成功仿制出当时西方的毛瑟枪和无烟火药。

1886年因东三省边防需要而架设了由奉天至珲春的电报线。1887年因郑州黄河决口“筹办工赈事宜”又架设了由山东济宁至开封的电报线。此后电报在中国日益普及起来,与此同时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也开始动工修建,海运也正逐渐替代传统的运河漕运。电报、铁路、海运的发展在和平年代为与外国商战奠定了基础,在战争年代就会成为运送兵员、武器、粮草以及传递军情的重要工具。

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时一度排名世界第七、亚洲第一。事实上在甲午战争前中国并非列强竞相瓜分的目标,反而是被列强竞相争取拉拢的战略对象。德国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希望借中国之力在亚洲牵制英、法、俄。英、法、美等国也同样试图把中国打造成遏制沙俄南下的桥头堡。直到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证明自己比中国更适合牵制沙俄才使列强纷纷放弃中国转而支持日本。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列强彻底看穿了清王朝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列强渐渐不再把中国当成值得拉拢的战略对象,而是开始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开始由此变得空前严峻起来。可即使是甲午战争之后仍有国家觉得中国具备独特的战略价值。1906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曾计划联合中国和美国对抗日、俄、英、法。要是这个计划一旦实现恐怕整个世界历史都要改写了。

既然连我们眼中腐朽不堪的清王朝都曾被列强视为潜在竞争者,那么可想而知如今西方国家会对中国怀有怎样的畏惧心理。我们现在不会再像晚清时期那样被别人欺负了,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其实比当年的清朝更严峻。清朝当年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单独的列强,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是整个西方世界的战略围堵。当年英、法、德、美等国彼此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1906年的德国就曾计划过与中国结盟的事。可如今美国早已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领头羊。当年清政府但凡给力些就完全可以一方面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一方面利用列强彼此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遗憾的是清政府没能把握住这样的历史时机。如今西方国家彼此之间仍存在客观矛盾,可当面对中国这个潜在挑战者时态度却是高度一致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