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不再讲究封建社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传统,只要是有能力就可以一直干下去,当然政治队伍的年轻化也是一个大趋势。
可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无论是在毛主席领导的党一代核心,还是邓公领导的第二代核心中,陈云同志始终都是中流砥柱,他的地位也没人能撼动。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本领呢?这其中又有什么缘故?
一、艰难曲折的童年生活
陈云出生于1905年,他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和姐姐相依为命,在那个混乱的世道,童年已经悲惨到了剧本都写不出来的程度。
为了让陈云活下去,实在是于心不忍的舅舅廖文光开始抚养他们姐弟二人。因为舅舅家中是做裁缝生意,每天都要忙碌到很晚。心怀感恩的陈云经常去裁缝店里帮助干活,甚至有一次还被针扎破了手指。
虽然廖文光只是一个裁缝,但他思想却很先进也并不想耽误了这孩子的前程,于是挤出钱财将陈云送去上学,并且培养他爱读书的习惯。
经过舅舅的悉心教导,深知生活不易的陈云闻鸡起舞学有所成,知识含量已经远超了同龄人。他心中暗暗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赚大钱,报答舅舅养育着。
但很可惜实力强悍的陈云并没有如愿读上大学,因为家中突然发生变故,舅母因病不幸身亡,所有的抚养重担全部落在了廖文光一个人的身上,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拿出钱财支持陈云上学了。
当然陈云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反而很乐观的劝慰自己,能早日投身工作分担舅舅的负担了。
为了谋生存陈云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起了学徒,他年龄不大却机灵的很,不仅快速掌握住了工作内容,同时还学会了会计、财务、记账等技能。此后陈云一直在印书馆中工作,甚至还当上了管理层。
二、革命的坚定拥护者
陈云的工作非常稳定,但当时的社会并不安宁,尤其是身处上海这样的风云之地。军阀混战政权交割,反动势力们的狼狈为奸让正直的陈云非常愤怒,为了打抱不平他也投身到了政治运动当中,亲身经历了“五卅运动”。
看到前线流血牺牲的学生们,陈云内心也产生了极大触动,这场运动也随着局势变化升级为工人罢工,已经身为印书馆管理层的陈云也积极响应号召带领大罢工。
因为在运动当中表现突出,他被我党人士盯上了,经过沟通了解他成功加入到了党组织中,随后履任多地担任巡视员、部长、书记等工作,1930年已经成为中央候补委员,晋升速度相当之快。
虽然陈云没有扛枪打仗,但他对革命的贡献依然是非常巨大,除了负责各种文书工作以及机关运转外,长征期间还负责全军后卫任务,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奇才。
深得党中央信赖的陈云,抗战期间还被派去共产国际当代表。而且他本人也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身赴新疆开展工作。
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需要,陈云又在各大军区当过政委等职务,不过真正让他大展雄才的地方还是在经济领域。
因为国民党政府后期的腐败,四大家族赚得盆满钵满,可百姓却叫苦连天,用一句夸张的话来形容,就是一拉车的钱都买不来一袋米。
为了有效应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问题,早在我军控制东三省以后,陈云就开始在财政经济委员会当主任,对这一领域可谓相当精通。
三、超出常人的能力
在以陈云为首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东三省通货膨胀问题很快得到有效抑制。考虑到陈云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也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专门负责抓经济。
当时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困难,国民党造成的近十年全国范围内恶性通货膨胀问题一朝一夕根本不可能解决,但即便如此陈云还是迎难而上,因为他知道解决不了通货膨胀,就无法开展工业发展。
几年来陈云宵衣旰食稳金融、稳物价、稳民生,总算把这么一篮子糟糕事捋顺,让国家经济有了一个良性循环。
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日后究竟该走怎样的经济发展道路成为了难题,会议上陈云通过新经济体制构想,绕开了苏联的老路,开辟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经济道路,使我们的经济平稳发展。
后来即便在特殊时期遭遇挫折,但陈云始终没有放弃理想信念,拥护邓公拨乱反正,并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发展中,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身为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能力确实非常突出。虽然在军事、政治方面有所欠缺,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同样是重中之重,而陈云又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这也是为什么两届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中都有他的身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